寿州之战后周自从柴荣即位之后,国力日益强大,柴荣有感于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惨状,立志统一中国。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柴荣发动了对南唐的战争。而这时的南唐因为长时间都没有打仗,士兵对战争都很陌生。按南唐的军事制度,凡是淮河水浅的时候,都要从寿州(今安徽寿县)派军队在淮河边布防,以防止敌人涉水过河、袭击南唐。这时南唐寿州监军吴廷绍认为天下无事,派兵布防白白浪费粮饷,竟然将这一制度废除了。寿州守将刘仁赡据理力争,也没有效果。后周军队趁南唐军队没有防备,渡过淮河,直扑南唐的军事重镇寿州。
寿州的南唐军队听说后周大军马上就要到了,人心惶惶。面对后周军队兵临城下的严重局面,寿州守将刘仁赡神情自若,毫无惊慌恐惧之色,军事操练也同平常一样,南唐军队的军心因此逐渐安定了下来。南唐皇帝李璟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统率2万军队增援寿州;任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统率3万军队跟进,同时命令南唐水军顺流而下,攻击后周补给线。
在刘仁赡的坚守下,后周进攻寿州的军队毫无进展。柴荣心急如焚,决定御驾亲征。柴荣命令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带后周主力增援进攻寿州的后周军队,自己则带禁卫部队从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发,直逼寿州。
但后周增援部队还未到位,刘彦贞指挥的南唐陆上援军就已到达距寿州两百里的来远镇(今安徽寿县西南),同时由数百艘战舰组成的南唐水军逼近正阳(今属河南),意图切断后周军队的退路,对后周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后周军队前线统帅李谷被南唐军队的气势吓倒,跟手下将领说:“我军不能水战,如果正阳失守,腹背受敌,必定会全军覆没。”于是下令全军撤退。
柴荣得知后周军队撤退的消息后忙派人制止,可为时已晚。等使者到的时候,李谷已经烧毁辎重,退到正阳,以抵御准备攻击正阳的南唐水军。
刘彦贞得知后周军队不战而退,大喜过望,以为后周军队怯懦,战胜后周易如反掌,便下令全军向正阳进发,意图与后周军队决战。而此时后周军队主力云集,李重进所指挥的增援部队已经到达正阳与李谷汇合。刘仁赡和池州刺史张全约苦劝刘彦贞说:“敌人见到您就跑了,这是畏惧您啊!为什么要急于速战呢?一旦战败,一切都完了。”刘彦贞有勇无谋,根本不听劝告,带兵进攻正阳。刘仁赡判断:“一旦和后周主力遭遇,必败。”于是下令寿州守军整修城池,准备迎击后周军队的进攻。
后周军队和南唐军队在正阳决战,南唐军队大败,刘彦贞战死,阵亡士兵达1万人,正阳周围三十里内到处堆满了南唐将士的尸体,2万军队最后只有池州刺史张全约带着少数士兵逃回了寿州。
大破南唐援军后,后周乘胜向寿州发起进攻。寿州被后周军队重重包围,柴荣亲临城下指挥。因兵力不足,柴荣下令征召宋州(今河南商丘)、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蔡州(今河南汝南)、亳州(今属安徽)、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数十万民夫参战。后周军队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进攻寿州,刘仁赡坚守寿州,死战不退。后周军队猛攻数月一无所获,遂集中力量攻打援军,以消灭南唐的有生力量。南唐增援部队连战连败,损失惨重。南唐齐王李景达率2万军队增援寿州,遭后周军队突袭,5000余人战死,剩余的上万士兵大多在逃跑途中溺死在江中。在寿州外围战中,南唐的有生力量消耗很大。但因南唐水军强大,后周军队无法与之对抗,寿州之役久战不决。
为了彻底地打败敌人,柴荣决定返回大梁(今河南开封)组建水军。柴荣留手下将领在寿州继续作战,自己则返回大梁。柴荣在大梁建造战舰,训练水军,积极准备与南唐决战。
寿州之战一直延续到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长期作战使得寿州城的粮食消耗殆尽。向城中运粮的部队屡遭攻击,粮食供应不上,军心动摇。见形势危急,刘仁赡请求由将军边镐守城,自己带领手下士兵跟后周决战,但南唐统帅齐王李景达不允许,刘仁赡因此忧愤成疾。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夜间乘船欲投奔后周,被士兵抓住。刘仁赡下令把刘崇谏腰斩,左右都不敢说话。监军使周廷构哭着求刘仁赡不要杀刘崇谏,刘仁赡不答应。周廷构又向刘仁赡的夫人求救,刘仁赡的夫人说:“我不是不爱崇谏,可是军法容不了私情,名节容不得亏损。今天要是饶恕了崇谏,刘家就成了不忠之门,我和仁赡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众位将士。”刘崇谏于是被处死。将士们被刘仁赡一家的忠心所感动,发誓死守寿州。
柴荣在训练好水军后,再次御驾亲征。后周水旱两路进兵,势不可当。后周军队和南唐增援军队在紫金山决战,南唐军队阵亡上万人,溺死和投降的达4万人之多,彻底丧失了增援寿州的能力。刘仁赡为此病情加重,然而仍然坚守孤城一个月之久。刘仁赡病情越来越重,最后人事不省。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假借刘仁赡名义向后周投降,寿州之战最终以后周的胜利告终。 资治通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