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曲民间歌曲也就是民歌,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一般体制短小,曲调通俗、易于上口和记忆,同时旋律清新、风格简朴,是最能反映现实和人们心声的一类歌唱艺术。中国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山歌》内页、《粤风》内页、薅鼓图(从左至右)
《山歌》为冯梦龙所辑。《粤风》是当时重要的民歌歌词集。薅鼓图出自明王坼的《三才图会》,是四川地区的“薅秧歌”。画面上数人插秧,一人击鼓,击鼓唱歌者起了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作用。
劳动号子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歌谣。它节奏鲜明、结构单纯,以自己特有的节奏、音调、句法协调集体的劳动动作,起着消除疲劳、鼓舞意志的作用。演唱形式大多是一人领唱众人和,也有对唱和独唱,风格大都刚毅有力。常见的号子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是人们在劳动中,为抒发情感、消除疲劳或遥相对答、传递情意而编唱的民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特点是曲调高亢、节奏自由、风格质朴,即兴性强。山歌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一般来说,南方山歌秀丽悠扬,音域不宽,旋律跳动较少;北方山歌豪放粗犷,音域较宽,旋律起伏较大。
山歌传统的内容是对爱情进行讴歌和对苦难进行倾诉。比较著名的山歌种类为陕西的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曲调悠扬高亢而多变化,歌词活泼自由。当地人们常在山野间歌唱。信天游篇幅短小,两句一首。第一句多为比兴句。如“五谷里那田苗子要数高粱高,一十三省女儿家唯有兰花花好”。著名的山歌有《兰花花》(陕北)、《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小河淌水》(云南)。
小调又称小曲和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除了在农村流行,也在城镇集市中传唱。它是城市和农村两种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是民歌中最为艺术化的形式。代表作品有《小白菜》(河北)和《茉莉花》(江苏)等。 中国文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