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的外传与影响
中国舞蹈的外传与影响
时间:汉代及以后
人物:张骞、汪曙云、贾作光
事件:中国舞蹈外传
中国舞蹈的外传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汉代是中国文化历史上多有建树的一个朝代,自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以来,随着汉代使者的足迹遍布安息(今天的伊朗高原)、身毒(今天的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之间)、黎轩(也叫大秦,即罗马帝国)等国,中原地区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也进入了新阶段。
在汉武帝时期,西汉击败了匈奴,建立河西四郡;击败楼兰、车师和大宛;在东北地区汉武帝派军队渡过渤海灭掉卫氏王朝,汉族舞蹈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在西域,汉朝使者得到了上宾规格的招待。随着使节往来,中外文化和舞蹈交流也日益密切,并留下了许多史料和文物上的痕迹。
唐代乐舞不仅继承了南北朝和隋代多元乐舞交流的风尚,继续走着多民族风格共存共荣的道路,而且唐王朝很重视和外国的文化交流。唐王朝社会文化高度发达,周边诸国臣服,甚至吸引了欧洲西亚诸国来朝,中外舞蹈交流也十分频繁。在这一时期,日本大量接受了中国文化,现在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螺钿枫琵琶杆拨骑象奏乐图》就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中国中原地区装束的汉人形象,成为中日两国乐舞文化交流的明证。日本舞蹈正是在接受了大量中国舞蹈之后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的。
近代以来,中国戏曲融诗乐舞于一体,舞蹈成分占有很大比重,梅兰芳先生曾经于1930年带领剧团赴美国演出,根据自己创新的歌舞剧《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浣纱记》等,亲自化妆后特地请画师绘制160幅舞谱,作为宣传中国传统舞蹈的资料。一直到后来,许多国外观众也亲切地称梅先生为舞蹈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对戏曲中舞蹈动作的分解,同时吸取中国武术中的营养,形成了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言,于是一大批颇具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纷纷涌现:《剑舞》、《弓舞》、《春江花月夜》、《荷花舞》、《飞天》、《牧笛》等纷纷在世界比赛中获奖,使得中国舞蹈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年近花甲的汉族舞蹈家贾作光,在1979年6月的第一届国际芭蕾舞锦标赛上以一段蒙古舞诠释了中国舞蹈的魅力,书写了中国舞蹈外传的一段佳话。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城,世界舞坛400余人云集,争夺本届比赛的锦标。当时的中国大门刚刚打开,人们对于中国舞蹈几乎一无所知。这时镜头对准了这位中国舞蹈家,贾作光跳起了拿手的蒙古舞,脚下碎步轻移,两臂伸展自如,眼波流转,指尖颤动,恰似一只蒙古草原的雄鹰展翅翱翔。全场的喧哗骤然消失了,片刻的沉默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人们纷纷拥上前去,为贾作光喝彩。拱形大厅瞬间沸腾了,甚至连贾作光浸满了汗水的衬衣也被撕下来留作纪念,面对此情此景,一位西方专家幽默地感慨:“原来天鹅湖畔的天鹅是从中国飞来的。”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舞蹈艺术的国际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中国相继派出了一些舞蹈演员和编导到各国演出、讲学。仅就1982年而言,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的邀请,中国舞蹈家协会和音乐家协会共同派出了“中国音乐赴印考察团”,参加了印度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音乐、舞蹈表演活动约60次。以张仲彬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一行75人还应邀访问了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演出了《再见吧,妈妈》、《金山战鼓》、《自豪的战士》和《敦煌彩塑》等节目,颇受好评。
乐舞图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中国乐舞传至龟兹。
在意大利撒丁岛地区艺术节上,汪曙云率领“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家小组”演出了《长绸》、《醉剑》、《霓裳羽衣舞》、《追鱼》、《铁旦与二妞》等节目,艺术节后该团还在意中友协的资助下来到罗马加演了三场。在阿尔及利亚,彭清一带领中国艺术家小组进行过为期26天的讲学和表演活动,访问了12个省、4个市,进行了16场次的讲座和演出,还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地米卡得国际艺术节”。《火把节之夜》和《海浪》等节目赢得了满堂喝彩。上海艺术团访问了瑞士、波兰和捷克三国,演出了《飞天》、《金山战鼓》、《剑舞》等节目。中国舞协名誉主席戴爱莲还到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出席国际舞蹈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东方歌舞团首次在国外进行了商业演出,在阿拉伯酋长国和巴基斯坦他们共演出10场,精彩的表演不仅收获了10万美金的奖金,还为中国舞蹈赢得了当地观众的青睐。
中国舞蹈在整个20世纪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舞蹈队伍不断壮大,舞蹈艺术的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舞蹈创作领域思维活跃,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很多舞蹈家们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契合点,不断尝试以西方的文化观念来解读中国舞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1世纪,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中外舞蹈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家和舞蹈团体来中国演出,中国的舞蹈家和舞蹈团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相信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国舞蹈,必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展现自己的风采。 中国文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