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化全知道

文学的起源

中国文化全知道 文若愚 4256 2021-04-06 04:41

  文学的起源时间:远古时期

  文学起源:人类对自然和社会

  生活的模仿

  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文学出现前的远古时期。关于它的起源,自古以来,中外学者相继提出过不少见解,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模仿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文艺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而同是希腊著名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更是将这一学说深化和延伸,他不仅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而且还提出模仿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中国秦朝时期吕不韦门人编写的《吕氏春秋·古乐》中指出宗教艺术是“听凤凰之鸣”、“效八风之音”而出现的。晋代文学家阮籍同样也认为原始宗教是“体万物之生”的。这些见解承认文学起源于自然和生活,代表了早期人们对文学的看法。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诗歌为“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文学家席勒认为人类的生活受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束缚,迫切渴望用过剩的精力去争取自由,这就是游戏;而艺术也就在游戏中发端。游戏说到此时正式形成。之后的文学理论家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自己的论著中也部分地认同了这一学说。

  心灵表现说来自于古希腊,当时的一些哲学家认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表现。诗人雪莱认为诗歌是想象的表现;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童心说》道:“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受到李贽理论的强烈影响,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提出“性灵说”,称赞袁中道诗文:“……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这些论调都强调文学创作是人的主观精神的抒发和表现。

  伏羲女娲图 唐

  伏羲与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是由这对兄妹结合产生的。这件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墓幡由绢制成,悬挂在墓室的顶部。图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以手相抱,伏羲执矩,女娲擎规,以示天地方圆。画面满布圆点代表天宇星辰,上部绘着内有三足乌的太阳,下部绘着内有玉兔、桂树、蟾蜍的月亮,表现了人类始祖遨游于日月苍穹间的情景。早期人们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

  神示说在西方中世纪相当流行,提出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把诗歌的产生视为神的灵感在诗人身上的凭附。中世纪的学者托马斯·阿奎纳则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心灵,而心灵是上帝的形象的创造物。这种学说甚至在哲学家培根的著作中也有所流露。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许多著名诗人如郭璞、江淹、王勃、李白、李贺都有诗作授于神人的记载,也是这种学说的一类反映。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直到现在仍被认为是靠梦中神授而得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昌盛,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的引入,神示说的含义和影响正在发生变化。

  鲁迅论文学的起源

  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为巫术学说提供丰富资料的是19世纪以来以泰勒·弗雷泽、哈特兰特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他们对原始部落的巫术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法国的考古学家雷纳克则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交感巫术的论点,认为原始艺术就是巫术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祈求狩猎的成功。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大量诗歌乐舞与祭祀巫术有密切联系的记载。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道:“天地定位,祀遍群神。六宗既禋,三望咸秩,甘雨和风,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报兴焉。牺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陈信,资乎文辞。昔伊耆始蜡,以祭八神。其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种实行巫术的咒语是原始诗歌,表现的是伊耆民(神农氏)祭祀农业神的“蜡祭”。咒语中的土、水、昆虫、草木等自然物在祭祀者眼中被灵性化。巫师企图用咒语去影响灵性化的“神”,他们相信语言的力量,企图去控制词并控制该词所代表的事物,以满足对现实的需求。同样的咒语还存在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传说在黄帝与蚩尤冀州之战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旱神天女魃在帮助黄帝取得胜利后,滞留下界,不肯回天国。天下久旱不雨,黄帝欲将她流放到赤水之北。她逃往他乡。天下人一面驱赶,一面呵斥她:“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这首歌谣是在旱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时,巫师于求雨的巫术仪式上所念的咒语。勒令天女魃回到居处地北方、不再久旱是其主体的思想,这里透露出原始人对神的示威和抗争,表现出对幸福生活的渴求。

  酋长 岩绘 广西花山

  宁明花山一带的祭祀仪式,是以一种盛大的祭祀舞蹈的形式出现。整个画面气氛活跃,色彩鲜明,给人热烈、勇武、旺盛的感觉,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有些学者认为,文学起源于巫术,原始艺术就是巫术的一种;实行巫术的咒语就是原始诗歌。

  19世纪晚期的一批民族学家、艺术史家鲜明地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学者梅森认为原始的诗歌是劳动诗歌。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更是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并认为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中国古籍《吴越春秋》中收有一首记载狩猎劳动的《弹歌》。这首黄帝时代的歌谣已初步具有后来《诗经》中所盛行的四言诗的句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完整的意象。它所记述的是原始人伐木(竹)作武器、抛飞石器为工具的狩猎过程。这些记载已通过对许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圆石球以及其他相关遗址的发掘研究中得到了证明。远古人在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从事采集、狩猎等协作劳动时,会在呼声和语言中发出一些有节奏的声音,如“杭育”、“邪许”、“啊呀”、“哦”等以适应劳动生活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种孕而未化的、作为人类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的工具,随着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充实、词汇的增加,就会产生韵律,从而蕴含有诗歌的元素。后世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也是诗歌源于劳动生活的重要观点。

  精彩阅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先秦·《击壤歌》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墮哉。

  ——先秦·《赓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先秦·《南风歌》

  舟张辟雍,鸧鸧相从;八风,凤皇喈喈。

  ——先秦·《大唐歌》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先秦·《卿云歌》

  上述见解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都只是抓住了问题的一个侧面,冰山之一角。根据对大量考古资料、原始部族资料的研究表明,原始诗歌是与融劳动、游戏及祭祀活动于一体的音乐舞蹈紧密联系的。欧洲学者通过对拉斯科洞、高麦洞、阿塔米拉洞、鲁塞尔洞等原始洞穴的放射性碳十四的测定,得知巫术仪式出现在公元前1.8万年至1.1万年之间。原始诗歌的起源可能比这还要早些。《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葛天氏的乐歌,不但有歌八阕,还有舞姿。“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从内容看,这是一组分为八个部分表演的歌舞,既有关于农业、狩猎等劳动的内容,又是劳动之余的一种游戏,同时兼具祭祀的性能。这种表达一定思想和事实的初级诗歌在原始宗教的呵护下,与音乐、舞蹈相依相伴,获得了相当的发展。正是它的这种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使得它在中国文学中一直延续下去。

  当然,文学的起源不是简单化的,而是多元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一定会形成更新的理论和研究趋向。 中国文化全知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