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 038.幼儿园

  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iedrich W.A.Froebel,1782—1852)

  1840年

  布面油画,《阅读中的三个儿童》,德国画家沃尔特·费勒(Walter Firle,1859—1929)绘制。

  卢梭的自然儿童(1762年),儿童之家(1907年)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的众多作品。这些作品表达出这样一种理念:儿童存在天性成长的力量或动力,这引领他们接受教育。在这种理念中,教育者的角色更像一个园丁,照料着儿童们,令他们自然地成长。这种思想一个直接的表达就是术语“幼儿园”(kindergarten),即“儿童的花园”,由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所创建。

  福禄贝尔有一个孤独的童年。他还在襁褓中,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是路德教会的牧师,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也许是因为他生长在德国少有的环境优美的地方,很小的时候,他就热烈地爱上了自然。他认为,自然最终表达了所有事物的统一性与互通性。

  当他还在很年轻的时候,福禄贝尔就决定为儿童教育奉献一生。受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Johann Pestalozzi)的影响,福禄贝尔力图创造一种环境,儿童们可以在那里玩耍、歌唱、探索并通过活动学习知识。

  1837年,福禄贝尔与两个朋友在德国的图林根州成立了一个“发展幼儿游戏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1840年,他开始将这一机构称之为“幼儿园”。为了鼓励儿童的活动,福禄贝尔制造了一系列玩具,来实践他的教育哲学。其中之一是球,表明自然是统一的,人类是完满的。模式化的几何图块也是玩具之一,以教育孩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些游戏与玩具,福禄贝尔期待学校能成为发展孩子本性、能自然地进行学习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德国,幼儿园并没有取得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那样的成功。到了19世纪末期,幼儿园已经在全世界的许多其他国家发展得非常兴旺。(杨文登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