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 244.自主—关系型自我

  齐丹·库查巴莎(Cigdem Kagitcibaai,1940—?)

  1996年

  “移民家庭”(Immigrant Family),美国雕塑家汤姆·奥登斯(Tom Otterness,1958—?)的青铜雕塑作品,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央街18号。

  文化依存症候群(1904年),文化相对主义(1928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9年)

  西方研究者倾向于按自己的文化观念,将人的取向划分为个人主义(西方)和集体主义(东方)。因此,他们认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将变得独立自主,而在印度长大的孩子很可能对家庭关系更有认同感。当然,这种一分为二的方法太过于简单。

  土耳其发展心理学家齐丹·库查巴莎提出了第三种更复杂的观点:自主—关系型自我(autonomous-relational self)。她指出,大多数发展心理学模型假定发展的目标是成人的自主(或独立)。库查巴莎说,这种基于自我的看法,是一个非常西方式的理念。她认为,发展的目标不是这一模型,研究人员应该在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研究发展中的变化。过去100年中,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出现了一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融合的趋向。全球化已使得许多主体世界(Majority World)国家的家庭趋向于西式家庭,但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助于他们保持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密切联系。与既往研究相比,自主性(autonomy)和关系性(relatedness)通常是作为对立面来比较的。当前研究表明,自主性和关系性是人类经验中和谐的两个方面。在各种社会中,它们和能力共同构成了三种人类基本需求。

  世界各地的研究都强调社交圈对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对移民和难民进行的研究充分证明了,我们人类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尽管完全是有赖于紧密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从家乡移民到新的文化环境的家庭而言,自给自足和亲密关系可以帮助一个人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社会,尤其是当新旧两种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时。

  自1996年库查巴莎正式提出关于“自主—关系型自我”成熟的理论后,其他研究也在日本与荷兰等文化中验证了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姜醒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