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成人初显期
※ 248.成人初显期
杰弗里.J.阿内特(Jeffrey J.Arnett,1955—?)
2004年
心理学家杰弗里·阿内特提出了“成人初显期”这一词汇,用于描述青春期结束后的人生阶段,在此阶段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大多已经高中毕业,但在全身心投入工作或找到人生伴侣前,他们仍处于寻求认同的时期。
青春期(1904年),同一性危机(1950年)
1904年,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G.Stanley Hall)认为人在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是独有的,因此这段时期被认为是特有的人生阶段:青春期。半个世纪之后,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指出,青春期最大的特点是面对形成自我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社会心理的挑战,即要准备接受成人所面临的亲密关系的挑战和职业选择。
20世纪末,发达和经济富裕国家中的一些社会科学家开始注意到,年轻人的成长并不是按照霍尔和埃里克森的观点发展;他们似乎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仍保留有形成同一性等青春期特性,同时也有开始性生活等成人的一些特点,但是,在此阶段,他们一般都还没有结婚。
杰弗里·阿内特是克拉克大学(巧合的是,霍尔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的一位心理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成年早期。他认为用“年轻的成年人”(young adult)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这一概念是指,尽管尚未面临成年期才需要思考的决定和人生抉择,但就已经开始了成年期。他提出了“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这一词汇,用于描述他所称的新的生活阶段,并且在他2004年出版的《成年初显期》一书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成人初显期被视为形成自我同一性和选择职业的最佳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人们通常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于50年前同年龄段的人们,他们不太可能在成人初显期时结婚或生孩子。在美国,超过80%处于成人初显期的人们性生活活跃,超过一半的人存在亲密的同居关系。(姜醒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