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 076.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泰奥多尔·西蒙(Théodore Simon,1872—1961)

  1905年

  上图:在20世纪30年代版本中,斯坦福—比奈量表的拼贴图。下图:阿尔弗雷德·比奈。

  心理测验(1890年),投射测验(1921年),主题统觉测验(1935年),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1940年)

  在20世纪早期,法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已经落后于其竞争对手德国。这种压力落到了学校的身上,政府要求学校为法国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然而,教师则抱怨学生人数太多,有太多的低能儿童与正常儿童一同接受教育。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向以研究儿童而闻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发出了求助。比奈打算创立一项测验,但初次尝试以失败而告终。之后,比奈与年轻医生泰奥多尔·西蒙合作,西蒙当时供职于一所针对于智力受损者的公共福利机构。通过合作,他们可以将测试结果在正常水平儿童与低水平儿童之间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研究,比奈观察到,虽然儿童都能通过同一种测验,但与低能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可以在更小年龄就完成测验。比奈和西蒙根据这一发现创建了一套测试。该测试共包括三十个难度递增的任务,测试开头的任务极为简单,如同测试者握手,最后的任务则非常困难,甚至年龄最大的儿童都很难完成,如对抽象词汇的意义进行解释。儿童在测试中逐个完成任务,直到无法解决题目时就停止测试,他们的成绩会被记录下来并与同龄人的成绩相对比,这一结果就反映了儿童的智力水平。测试表现比同龄人落后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儿童会被评定为低能,他们应被安排在适合其智力水平的班级进行学习。

  比奈西蒙量表首次出版于1905年,在1908—1911年又陆续出现了各种修订版,此外,该量表在1916年被修订为适应美国人口特征的版本。比奈相信:人们的智力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智力测验不能预测未来的智力发展状况,它只能反映个体在当下这一时间点的能力水平。(殷融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