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金乌东升。
陈无邪和林如烟洗漱过后,也在刀林转悠起来。
刀林历史悠久,传承丰富,几乎囊括天下所有刀法,甚至还有许多残招、残式,其中不乏威力巨大的招式,玄奥程度,不逊色于任何一家的顶尖武学。
陈无邪见到有头发花白的老者枯坐在石碑前,对着两幅雕刻发呆,旁边路过的老人说他为参透这两招刀法。已经枯坐二十年。
陈无邪和林如烟咋舌。
林如烟小声道:“二十年光阴就为两招刀法?多不值得!”
路过的老人不屑的道:“女娃子,你可知雕刻上刻的是千年前三大宗师之一修罗王的修罗三式之二,若能参透,说不定能窥宗师大道!”
林如烟吐吐香舌,抱着陈无邪手臂,道:“相公看出什么没?”
陈无邪看了一会儿,摇头道:“什么也没看出来,就是两幅雕刻而已!”
“嘘,小声点,别让老邪头听见。”路过老人瞪了两人一眼,像他们这样在后面议论,已经是犯了刀林忌讳。
“相公,我们还是走吧!”
林如烟和陈无邪离开此处,枯坐二十年的老人却忽然睁开眼,灰白的眼眸绽放神光,露出一抹笑容,自语道:“我终于明白了,什么狗屁修罗三式,就是两幅雕刻而已。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老人再看雕刻,就只是雕刻!
陈无邪却不知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竟点醒了枯坐二十年的老人,他现在正和林如烟游晃在刀林中,若有感兴趣的石碑就驻足观看。也不刻意寻找。
陈无邪的刀重意、重势,不重招,再精妙的招式,在他看来还是寻常。
林如烟则是以剑道为主,对刀招不甚在意,只有遇上十分精妙的刀招,若以剑法演化,亦是威力不俗时,才会留意几眼。
相比起殚精竭虑的刀客们,他们倒像是出来游玩踏青的小夫妻,恩恩爱爱,羡煞他人。
如此,七八天时间一晃而过,陈无邪和林如烟把刀林逛了大半,这一天,两人来到一片乱石区。
说是乱石区,因为这里的石碑,都被人为破坏,倒塌大片,碎石散落一地,也没人收拾。
陈无邪站在一尊石碑前,石碑一分两半,切口平齐,似乎被人以一刀斩断。
“好锋利的刀!”林如烟叹道。
刀林内的石碑都是以坚硬的岩石雕刻而成,寻常刀剑磕上去,别说刀痕,就是刀剑自身都可能会被磕出个豁口,但现在,尺宽五寸厚的石碑,竟被拦腰砍断,毫不拖泥带水,就算是她的“冬雪”剑,也不见得能做到。
当然,这并非说“冬雪”剑名不副实,而是剑走轻灵,不适合劈砍。
陈无邪触摸平滑的斜面,露出一抹奇色,摇头道:“这并非是以刀劈出来的,刀林内不允许带刀剑,哪儿来的刀劈石碑?”
“这是纯粹以刀气劈开的,此人的刀气,强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林如烟吃惊,无论剑气、刀气,并非纯是内劲所发,与势、意相连,甚至后二者越强,剑气、刀气才越强,一个人的气强,他的势、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陈无邪闭目,细细揣摩刀痕之中残留的刀势、刀意,博闻强识的武林高手,可以死者伤口上看出出手之人的武器、武功路数,由此猜测出手之人身份。
陈无邪此时,亦是如此。
由点及面。
不过,陈无邪不需要猜测对手是谁,他的修行本就是势与意的磨砺,在虚冥之中,与留下刀势之人对抗,也是一种修行。
林如烟站在不远处,望着陈无邪沉浸于每一道刀痕之中,有些担忧陈无邪会不会像别的刀客一样,沉迷于刀道之中无法自拔,在她看来,那也是一种入魔。
林如烟的担忧不无道理。
陈无邪耗费六天时间,走遍乱石区每个角落,亲手触摸每一道刀痕,最后坐于乱石区的中央,陷入深层次的顿悟。
在陈无邪的眼里,这一片乱石区域变成一片战场,左边是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刀客,右边是一个老而弥坚的稳重刀客。
年轻刀客锋芒毕露,稳重刀客浑圆如一,犹如最强的矛与最强的盾,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刀道。
可以用“攻”与“御”来描述。
而陈无邪,则夹在中间,与两种刀势交战。
这种交战,并非在现实,而是一种意志层面,虚无层次的对抗,换而言之,是陈无邪自己幻想出来的磨砺。
所谓“天人交战”,莫过于此。
半月后,披头散发的陈无邪睁开眼眸,似乎有两道刀光射出,身前三尺的杂草拦腰而断,宛如真的被刀劈过。
“哈哈哈,意念为刀,原来如此!”
陈无邪大笑两声,从地上站起,他周身气息内敛,气机消散,唯有双目锐利,宛如刀锋,令人难以直视,可见他于顿悟之中大有收获。
“谢天谢地,相公总算醒了!”一直守护在旁的林如烟欣喜起身,轻拍胸口道。
半个多月来,陈无邪除了吃喝拉撒,一股脑儿的沉浸在此地,把她吓坏了,若非一位老前辈告诉她不用着急,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辛苦你了!”
陈无邪揽住她,亲了一下,两人的关系,早已像鱼儿与水,谁也离不开谁,柔情蜜意,无需多言。
乱石区的顿悟,让陈无邪刀势更上一层楼,由两股截然不同的刀势磨砺出来的刀,不偏不倚,非正非魔,虽比不上乱石区的两股刀势,但亦是在刀道上跨出一大步!
若说刀林内最为著名的,当数摩崖石刻,一篇《刀经》,道尽天下刀道,只是古往今来,能从《刀经》之中得到一丝武学真意的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刀经》便成朝圣观摩的地方。
十丈高的崖壁,光滑平坦,《刀经》以刀刻成,字体拙朴遒劲,铁画银钩,气势磅礴。
在《刀经》崖壁前,盘坐四位白发老人,有枯坐数年的,亦有调息参悟的,还有年轻刀客,有的注目凝思,有的打坐练功,有的闭着双目喃喃自语,若有所获。
陈无邪在经历乱石区的“磨砺”后,对刻下石碑的刀客的刀势更感兴趣。
刀林内的刻碑,大部分是前辈刀客在有所领悟时所留,往往这样的刻碑都会残留下刀客当时的部分刀意,从其刀意之中,又可窥到刀客的刀招、刀道,与其相抗。
当然,能够留下刀意、刀势的刀客,还能残留至今的,必定不是寻常,几乎都是历史上出名的前辈高人。
所以,陈无邪在刀林内,可以说是和众多前辈、高人交手,这要比学其刀招、刀式更进一步。
而《刀经》无疑是刀林内的至宝,内蕴刻下《刀经》之人的无上刀道,可谓是天下刀道之宗,传闻从中可窥登仙之路。
实际上,不止是陈无邪,《刀经》前的悟道者们,也都是在揣摩《刀经》之意,欲从石刻里寻到答案。
陈无邪在《刀经》前盘坐几日,却都无所收获,《刀经》渊博精深,玄奥万端,包罗万象,匪夷所思,描述的与武林功夫截然不同,可谓是仙家之道,非凡俗能够领悟。
“若要有所收获,怕是要到先天才可以。我修炼的《引魔诀》停滞不前,内力修为尚处二流,莫非是修炼之法不得当?”
陈无邪默默体悟,他现在不缺刀法、刀招,可内力修行却落了下乘。
“日缺则盈,月满则亏,刀势、刀意过盛,对身体负担巨大,程何就是例子,需要忍受刀意侵体的痛苦,何况,若想突破先天,必须打通任督二脉,像程何那样,要纯粹以刀势贯通任督,以刀法破境,万中无一,极其艰难,实属旁门左道。”
陈无邪每日运转《引魔诀》,勤修不辍,内力浑厚,不弱于一般的一流高手,但终究不入一流,内力只在十二正经流转,各自为战,犹如散沙,华而不实。
若是突破一流则不同,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勾连十二正经,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至关重要,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力循环,内力循循相生,源源不绝,其强大之处,自不用多说。
不过,由于修行内家功法不同,突破一流之后,内力差距就体现出来,因此,一流高手之间,实力差距巨大,弱的一流高手,说不定还不如大门大派的二流弟子。
也因此,刀林的传承对许多独行刀客而言,就是一个机缘,因为刀林内,不仅有刀法,还有一些坐化于此,却心有不甘的前辈、高人留下的秘籍、功法,若能得到,就可省去许多麻烦。
此外,刀林内的老人、刀卫若觉得年轻刀客之中有不错的后辈,亦会出言指点,他们由于刀林规矩,无法插手江湖事务,但收收徒,指点下后生晚辈还是可以的。
听说程何就被一位同练慢刀的前辈收为弟子,而钱千、蓝笑生和其他刀可也有收获。##### 通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