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皇宫
尚渊垣一脸无奈地看着自家母后,在他的榻上撒泼打滚,“哀家不管,哀家也要去,好不容易能有这么一次出宫的机会,你竟然不带我。哀家不管,哀家一定要去。”
柔嬷嬷也对自家太后感到微微有些无语,她扶着自己的额头,撇过了眼,没脸再看,她怕自己会忍不住。
尚渊垣合上手里的奏折,无奈道:“朕出行,就已经够麻烦的了,您就不要凑热闹了,可好?。”
太后瘪嘴道:“哀家不管,哀家就想出宫看看,怎么你就能随便瞎转悠,哀家就不行。”
“你要是不让哀家出去,”太后微眯着眼,眼睛盯住了尚渊垣的手,尚渊垣内心一咯噔,咬牙道:“行,行,朕带你去,带你去。”
宣德楼
宣德楼小楼上,出行太监收到了宫里传来的皇上与太后要出宫的消息。出行太监赶紧将小黄纱灯球顺着滑索滑了出去。
见到此景,报鸣者在高楼处大喊道:“皇上要出宫了,皇上要出宫了。”人们听到了喊声,知道了皇上要出宫了,抓紧时间收拾起了自己摊位。
郑愈也在帮自己的母亲收拾摊铺,他的眼神带着渴求,他内心里真的好想见见这位当世的皇帝陛下。
郑家娘子敲了敲他的头,道:“快点收拾吧,你要是真想见见我们的皇帝的陛下呀,就努力学习,再过两年就是科考了,你要是考上了不就能见到了嘛,莫要忘了当初那名贵人的话了。”
郑愈点了点头,“是,母亲,愈儿明白。”
不到半个时辰,城门至皇宫的大道上,没有了一个摊铺,摊铺都挪到了内侧一旁的酒楼或者茶楼的闲置之处。整条大道静悄悄地,百姓们都跪在地上,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因为抬头的这个举动是对皇上的不敬。
暗红色的宫门随着一声大喊,打开了,仪仗先行,随后,皇上,太后的轿撵也跟着出现了,禁卫军紧随前后。健壮的马匹,精致魁梧的军士无不震撼着百姓的内心,这就是他们的皇。
太后表面一本正经地端着样子,其实她的小眼睛已经开始四处乱逛了。柔嬷嬷微咳了一下,太后又端回了原来的样子,心里一阵哀怨。
百姓高喊:“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郑愈的心头一阵激动,他小心地抬眼,想要偷偷地瞧上一眼,被郑娘子按住了,小声呵斥道:“不能失礼,低下。”
郑愈缩了缩自己的脑袋,赶紧垂下了头,垂下头的那一瞬间,他发现了某个目光似乎再看着他,尚渊垣微笑地看着下方的郑愈,而后又转向了正前方。
低下头的郑愈,眼里满是震惊,他是,他是,那日在花灯节上与他坐在一起的竟是皇上,郑愈的心里一下子缓不过来,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次的对望,也奠定了郑愈考取功名的决心。
随着百姓的高喊声中,皇帝的轿撵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
众人的心顿时放了下来,摊铺也开始错落有致的恢复了起来,其中有些人疑问道:“皇上这是去哪呀?”
“哎,你们不知道吗?柳家小姐呀,京都郊外呀。”
众人明白了过来,“我说怎么从昨日开始,京都郊外多了那么多守卫,原来如此。对了大家要去看看吗?”
“去呀,为何不去,陛下都去了,我们能不去吗?”
“对呀,对呀。”一众附和道。
京都郊外河田
江尚书已然准备好了一切,周围的人都已被清空,只留远处供人观看,禁卫军将此处围成了一圈,守卫着安全。
苏礼也守在了一旁,他实在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也会来观看此次试验,他的手心也时不时地冒出来冷汗。
柳望七的马车也随之而至。
苏礼随之上前,想要搀扶一下,被乐清婉拒了,“苏公子,不必了,奴婢来就行了。”
苏礼也识趣地走到了一旁,乐清搀扶着柳望七下了车。江尚书臭着脸,上前道:“柳小姐。”柳望七微福了一下身,“江尚书。”
江尚书皮笑肉不笑地问道:“不知柳小姐您的水车现在在何处?”
柳家的另一辆马车也到了,柳望七笑道:“这不是到了嘛。”
“那就期待柳小姐的表现了,毕竟这次皇上也亲自来观摩柳小姐的水车,可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呀。”
“那就借您吉言了,江伯伯。”柳望七微福了一下身,“那望七就不打扰了,望七还要亲自督促水车的安装,就先行告退了。”柳望七直接转身走到了马车旁,监视着抬水车的人。
江尚书的嘴努力微笑着,脑门上的青筋暴起,拂袖道:“还真不愧是那家伙的女儿。”
这时,一名太监骑马而至,快步走到了江尚书的身旁,附耳道:“太后娘娘也跟着来了。”
“什么?”江尚书吃惊道,他招来一个人,面色有些凝重道:“快,再准备座椅,软垫与桌子,太后娘娘也来了。”
梁侍郎面色也凝重了起来,“是,”梁侍郎吩咐了下去。
皇帝的仪仗先行到了,江尚书与一行人和周围的百姓,纷纷跪地,除了柳望七半蹲着,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皇帝,太后的轿撵也到了,众人高喊:“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众人没料想到太后也会跟着过来,愣了一下神,但随即恢复了过来,“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全牍喊道:“众位平身。”
“谢皇上。”
苏礼实在是没想到,他与柳望七的水车竟会如此吸引人,苏礼的心里也不免被小小的震撼了一下。他用余光撇了一眼柳望七,发现柳望七的眼里除了冷静,还多了一丝惊喜,与平时不一样的神态,他的心抽痛了一下。
河岸两旁的百姓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也能见到皇帝陛下,他们的心很是激动。一位老村长感叹道:“咱们的皇帝陛下是真的关心咱们呀。”
这一天过后,京都外的村子的人,以后都会向自己的孙辈说道,咱们这条村子啊,皇帝陛下与太后娘娘都曾来过呀,话里有着说不出的自豪。 皇后每天都在努力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