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晋家
晋家一早就收到晋太尉被罢官的消息了,晋夫人瘫坐在地上,口中不停地呢喃着:“怎么会这样?”
听到消息的晋錺顾不得自己的仪态,急忙从自己的闺阁中奔到前厅,发现自己的母亲瘫坐在地上,她赶紧扶起自己母亲,焦急地问道:“母亲,母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晋母顿时泪如雨下,语气哽咽道:“晋錺,你父亲,你父亲,被皇上免职了。”
晋錺瞬间整个人软了下来,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怎么会这样?哥哥呢?父亲呢?为何变成这个样子?”
她忽然想起,抓住自己母亲的手臂,问道:“那太后娘娘呢?太后娘娘不会不管我们晋家的。”
晋母说道:“太后娘娘这次真的不管我们晋家了。”
晋錺吼道:“我不信,姨母怎会不管我们呢,我这就进宫,我这就进宫,我去找姨母。”晋錺整个人变得癫狂起来。
这时,门外有人回禀:“夫人,柔嬷嬷来了。”柔嬷嬷一个人走了进来,晋錺瞧见柔嬷嬷,整个飞奔过去,跪在地上,抓住柔嬷嬷的衣袖,说道:“柔嬷嬷,柔嬷嬷,是不是姨母让你过来的。”
柔嬷嬷扶起跪在地上晋錺,柔和地说道:“晋小姐,注意你的仪态。”
晋錺抹了抹自己眼泪,看到柔嬷嬷瞬间就有了希望一般,稍加整理的自己的仪态,福了福身。
看着面前梨花带雨的娇人儿,柔嬷嬷心中不免也有一点心疼,毕竟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但是,凡事对太后娘娘不利的,所有的心疼,都是不必要的,柔嬷嬷没有进屋,只在外面宣读了太后的懿旨,“太后懿旨。”晋錺一众人跪在地上接旨,但柔嬷嬷未曾见到晋夫人,她用自己的视线扫了一遍,发觉晋夫人还瘫坐在椅子上。
柔嬷嬷未加多言,走进屋,将懿旨放到了晋夫人的手中,低声道:“太后意思我已经带到了,这是太后最后的仁慈了。如果你们还要如此,那么就怪不得太后娘娘了。”柔嬷嬷俯身在晋夫人耳边说道:“若不是看在表小姐的面子上,晋家或许就真的完了。”说完,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晋家,晋夫人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久久不发一言。
沉默了半晌后,晋夫人颤颤巍巍地打开手中的懿旨,不一会儿,懿旨从她的手中滑落,她不停地呢喃着:“这次晋家真的完了,真的完了。”晋錺一回来,就看到呆愣住的母亲,她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懿旨,看了几眼,整个人也如晋夫人一般愣住了,眼泪顿时如雨珠一般滑落,“怎会这样?姨母真的放弃我们晋家了。”一众下人见状,纷纷做鸟兽散。
晋錺见此想要出去呵斥,晋母拉住了晋錺,摇了摇头,苦笑道:“随他们吧。”
晋錺只得着急道:“母亲。”
晋夫人打起精神,走了出去,站在自己熟悉的院落中,她环视了好遍,叫道:“卢嬷嬷,把大家都叫到一起吧。”
卢嬷嬷眼中含泪道:“是,夫人。”
不一会儿,晋家所有的家仆都聚集到了一起,大家在底下小声议论着,晋夫人环视了众人,说道:“想来,大家已经知道消息,晋家倒了。”大家都没到晋夫人会如此直白,晋夫人道:“如今我晋家已经不复从前了。如果你们想要走的,签了活契的,可以直接去找吴管家支取你们的月钱,还可以多领一个月的月钱,签了死契的,也可以去找吴管家领取你们的月钱,我也会将你们的契约还给你。但是,”晋夫人语气一转,“晋家的东西,不属于你们的,你们一件也不能动。我晋家就算倒了,也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说完,晋夫人转身走进了屋内,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晋錺看着自家母亲,只得陪坐在一起。屋外的下人们纷纷去找吴管家领取月银。
沉默了许久之后,卢嬷嬷走了进来,手里抱着一个盒子,放到了桌子上,道:“夫人,这是晋家所有下人们的契约。”
晋夫人摸了摸盒子,说道:“卢嬷嬷,将契约发还给他们吧。”
“是,夫人。”卢嬷嬷拿着盒子走了出去。晋錺不懂该说些什么,欲言又止。晋夫人见到自己的女儿如此,拍了拍晋錺的手,安慰她。晋錺的美眸中顿时泛起了一片水雾,呜咽道:“母亲。”她整个人扑到了自己母亲的怀里,晋夫人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自己女儿的头发,道:“錺儿。我们准备好一切,等你父亲回来。”
晋錺点了下头。
卢嬷嬷空着手回来了,回道:“夫人所有的月银,契约都已发放完毕了。”
“那就行啦。”晋夫人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女儿。
“夫人。”卢嬷嬷焦急地喊道,晋夫人在嘴角竖起一根手指“嘘”了一声。卢嬷嬷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任何的话。
晋夫人看了看门外,说道:“大人该回来了吧。”
一名小厮进来道:“夫人,大人回来了。”
晋大人被人扶着进来了,晋夫人与晋錺见状,赶忙上前扶着晋大人,晋太尉看着园中来来往往拿着包袱里去的下人们,心里憋着一口气,但很快就释然了,随着晋夫人回到了前厅,坐了下来,道了一声:“夫人,錺儿。”
晋夫人与晋錺顿时泪如雨下,晋太尉伸手将晋夫人眼角的泪珠抹去,道:“辛苦夫人了。”
晋夫人握着自家大人的手,道:“不辛苦。”
晋太尉苦笑道:“我终究害了晋家呀。”
晋夫人拿出了太后的懿旨,“太后始终给我们晋家留了一条活路。”
晋太尉接过晋夫人手中的懿旨,苦笑道:“她终究是看在七娘的面子上了。”
晋夫人喊道:“大人”
以前门庭若市的晋家,如今却变得冷清了起来。大家都恨不得跟晋家撇清关系,免得惹祸上身。与晋家相连的官员,皆是人人自危。
皇宫御书房
尚渊垣正在批阅手中的奏折,暗五回禀着关于晋家的一切,尚渊垣抬眼,望着晨兮宫的方向,道:“母后,终究还是朕出了难题呀。”
“竹韵,研磨。”
“是。”竹韵小心地在一旁研起了墨,不一会儿,竹韵研好墨,便退下了。
尚渊垣拿起笔,写了一份圣旨,抛给了暗五,“母后有心保晋家,那朕也不好拂了母后的面子,既然,杀不了,那就逐出京城,子孙永不录用为官,家产一律充公,子孙不得入官场,不得经商流放西南边陲。西南边境路途遥远,路上发生些什么事?也是人之常情。”尚渊垣拿起笔写了一个仁字。
“是,臣明白。”
“下去吧。”
晨兮宫
太后正在窗前为牡丹修剪花枝,“皇上真的这么说了。”
一名宫女跪在地上回禀道:“是的。”
太后笑道:“也难为皇帝了,你先下去吧。”
太后放下了手中的剪子,转身坐到了榻上,手指轻轻地敲着,咚咚咚很有节奏感,柔嬷嬷回来了,看到自家太后正坐在榻上沉思,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轻轻地站到了一旁。
太后忽然出声道:“回来了。”
柔嬷嬷点了点头。
“扶哀家起来。”柔嬷嬷上前扶起太后,太后拿起桌边的剪子,走到窗前,继续修剪花枝。
柔嬷嬷问道:“太后娘娘,您为何?”
太后笑道:“为何要救晋家吗?毕竟当年晋家为垣儿出过力,哀家也不好做得太绝。”太后的眼里涌起了一抹悲伤,“毕竟,那也是七娘曾经的家。”
“太后娘娘。”
“晋家,这些年太过了,不止皇帝忍不了,哀家也忍不了。”太后看了一眼花瓶中的牡丹花,“树叶太多总要修剪,修剪,太过茂盛,总是不好。”瓶中的牡丹花的枝叶应声倒地,只余顶上的牡丹。
“是,太后娘娘。”
“剩下的,该如何,柔儿你是知道的。哀家累了,扶哀家回去休息。”太后的脸上泛起了疲倦,柔嬷嬷扶着太后回到了榻上。 皇后每天都在努力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