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未见,别来无恙啊。”穿着一身南蛮板甲的织田信长打着招呼。
源胜卿发现织田信长和几年前相比明显胖了些。按理说日子过得难熬人应该消瘦,可信长先生显然是反过来了。不过人总得落一样,信长的头发是越来越少了。织田的许多家臣长得歪瓜裂枣,不掉头发,而信长长得还算比较帅的,却要掉头发,看来这就是宿命啊。
织田信长身后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泷川一益和明智光秀也骑着马出来欢迎。
明智光秀之前属于客将,但当足利义昭玩出“衣带诏”搞了个信长包围网,自己在金崎撤退的时候差点丢了性命之后,他审时度势,铁了心加入了织田家,并且立下了不少战功。凭着自己的才能以及信长奉行的能力主义,光秀已经逐渐跻身到了笔头家老的层次了。
源胜卿觉得有些尴尬,可一想到家臣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又将这份尴尬情绪一扫而空,拱手道:“马马虎虎、马马虎虎。”
仅仅靠着一群海贼(还是借的)就能发展到如今的势力,岂能用马马虎虎四个字来概况。这简直是奇迹了。
信长也不说过多的客套话,直接伸出手道:“请!”
话音刚落,一阵铁炮声震天,三河旗本的马匹惊慌不已,唯有源胜卿、前田庆次和李赫伦的三匹蒙古坐骑若无其事地看看周围,不为所动。
“哈哈。”织田信长一阵大笑,让铁炮队熄了火绳。“觉得怎么样?一般人可没这个待遇。”
源胜卿勉强一笑。这个信长,会作怪的特点倒是一直没变。
旗本众好不容易安抚好坐骑,跟在源胜卿后面进入了岐阜城。
宴会上,伶人表演着节目。由于织田信长本质是个乡下人,品味和公卿比起来比较正常,选的节目都是些滑稽逗人的,并不像能剧那样让不习惯的人感到恶寒。
众人都陶醉在此刻的欢愉中,唯有织田信长让源胜卿坐到他的身边,端着白瓷酒盏假装喝酒的同时问他:“信玄是否真的已死?”
源胜卿点点头:“确实已死。”
信长眼珠左右来回转了转,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又问:“怎么死的?”
“箭伤加中毒而死。”
“箭伤加中毒?”
“正是。”
织田信长放下酒盏,问:“什么时候的事情?”
源胜卿有些不太想提起那场惨败,但仍然告诉了他:“三方原合战之时。”
信长觉得不可思议,道:“那时武田军形势大优,信玄又是个不动如山的人,怎会被流矢射中?”
源胜卿说出了两个字:“明弓。”
听得这个新词,信长的眼睛亮了一下,他对新鲜事物可都是很感兴趣的,遂问源胜卿明弓是何物。
源胜卿看到李赫伦正在意淫长得比较漂亮的伶人,就把他叫了过来,指着他身上背的弓说:“这就是明弓。”
“可否让我一观?”
李赫伦便取下明弓,递给了织田信长。
信长一开始还有些失望,觉得弓不过是老物,不像铁炮、大筒那般吸引人。可当他拿到手里试着拉一拉的时候,却明显感觉有些不凡,因为这张弓拉起来非常吃力。
“呵呵,这张弓是四石反曲马弓,五十丈内都可射杀具装武士。在大明不过是五军营马弓手的标配。”李赫伦口中说的四石是明国的四石,远超倭国的数倍,可见弓力非凡。不过他说四石弓是标配那实在是有些夸张了,就算专门训练过的马弓手,个个都能拉开这么强的弓也是很难的。
李赫伦嘴里跑马的技术,源胜卿是见识过的,他早就不在意了。可是织田信长就不同了,信长把这些话都当真了。
“这么强的弓,仅仅只是消耗品吗……”织田信长陷入了深思。他不敢相信,在海的那一边,那个明国是如此的强大。
信长正讶异的时候,李赫伦忽然叹了口气:“可惜啊……”
“可惜什么?”信长问。
“可惜再过几年就用不上这些了。”
“为什么这么说?”
李赫伦垂头丧气地说道:“因为有神机箭啊。”他解释,神机箭是一种箱形物品,内含大量火器,一旦点燃,即可连续发射火矢,一门神机箭在顷刻之间就能杀伤数百身穿铁甲的战士。
不光如此,李赫伦还继续吹嘘,说这种东西将来还准备和火枪结合,名字都已经起好了,叫“机关枪”,给每个士兵都配上,如此一来,还要弓箭作甚?
注:这些话从一个明代人口中说出来毫不奇怪,并非穿越。同时严重鄙视棒子拍的那部YY部电影。
信长擦擦额头的汗,然后问道:“这种武器,你能做出来么?”
李赫伦说着说着忽然咳嗽了几声,啧啧道:“这东西嘛,还是得专人制作,我是不懂的。”
信长听了有些失望,他想的是如果自己能得到这种武器,直接摆到战场上一通打,敌人来多少死多少,哪儿还怕什么包围网?
织田信长正在意淫的时候,源胜卿倒在留心屋里的织田家臣。
织田家臣团在这几年内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各人的座位次序,源胜卿发现有些老臣不见了(领盒饭了或是被信长驱逐了),而有些先前地位不高的人反倒坐到了重要的位置。譬如前田庆次很讨厌的前田利家俨然成为了重臣;之前只能在门外替信长看鞋子的秀吉如今坐到了门里面(当然是最末的位置);客将明智光秀如今成了家臣,地位不低,只不过在那张没有波澜的脸上偶尔可见些许不满之色。除了这几人,宿将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泷川一益和池田恒兴等人依靠着战功和一些人际关系,依然占据着首席位置。而最令源胜卿感到奇怪的是,军师竹中半兵卫倒喜欢和羽柴秀吉坐在一起,不时聊上几句。
这一番观察下来,源胜卿已然心中有数。他把这些信息记在脑子里,以待后用。 人间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