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宋人周敦颐写下一篇《爱莲说》,赋予了莲花君子般的高洁品性,也让世间儒生雅士爱上了赏荷。“荷塘月色”更因近代朱自清写的美文使之遐迩皆知,每到盛夏总有一些文人骚客、摄影驴友到郊外寻荷观景,也有不少书画爱好者与职业画家到有荷塘的地方采风。
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听说义乌赤岸镇塘边村的百亩荷塘,盛开着朵朵鲜艳夺目的莲花,自然也吸引着我的到访。有幸亲眼目睹蜀塘风荷“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况,作为一名驴友倒是要感谢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在庚子疫情下才有此闲暇。
端月十九日,我乘车前往知名已久的塘边村。塘边,古称蜀塘边,坐落于蜀墅塘水库东侧,村西南有金涓文化广场。蜀墅塘,由南宋淳熙年间大理寺卿兼翰林学士王槐告老还乡后出资所建。水域四顷,周围十里,灌田数千亩。中有一山,名为蜀山,又曰飞来山。蜀山两旁,以蜀墅塘水相隔之东西,一为塘山,一为公山,向北延伸。塘山高百丈,上有仙坛,山多灵芝,为乌邑南部之名山。塘山、公山之间两山之北,则是一片田畴。田畴之北又是横卧一排小山。在元至正十八年(1358)三月,朱元璋部攻取建德,逼近婺州。金涓为避战乱,遂隐居蜀墅塘边的青村。青村村落就座于田畴之中,其西依然是丘陵,东向则是一个宽大的进口。金涓来到青村,来到蜀墅塘,幽游于云山水石之间,吟咏出不少丰厚恬淡、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蜀墅头》:“溪头自舒散,天澹夕阳微。挽石松边坐,看云水上飞。旧矶双鹭下,小棹一渔归。不觉吟成久,苔痕湿上衣。”蜀塘边村,也因此而得名。据《义乌县志》记载,金涓(1306~1382),字德源,号青村先生,尝受经于许谦,又学文章于黄溍。尝为虞集、柳贯所知,交荐于朝,皆辞不赴。明初,州郡辟召,亦坚拒不起,教授乡里以终,是明初大儒。依《塘下洋刘金氏宗谱》里所云,金涓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孙刘辉(即乌伤郡王)的后裔,而金涓文化广场也是为纪念他而建。
抵达千年古村——塘边,便见翻修一新的民居,古韵悠然。那灰瓦白墙,与自然山水浑然融为一体,有着新时代的高楼大厦所不及的意境,处处可见浓浓的乡愁。在宗人金胜红的带领下,取小道徒步临近“一一风荷举”的百亩荷塘。此时,雨后初霁,虽无“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却有“莲花过人头”的意趣。荷塘之中,有一群身着彩衣汉裳的窈窕女子,伴着悠扬的筝声《霓裳羽衣曲》,有的撑着油纸伞在荷塘中翩翩起舞,有的则弯下纤细腰肢伸出玉手正在采莲;此情此景,仿佛走入了一轴曲院风荷的古画卷。
偶遇这等荷塘嬉戏光景,使我想起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提到《采莲赋》的句子:“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也算是大饱眼福了。
少顷,天上乌云骤至,下起细细风雨,那些曼妙的女子纷纷离去,而我则与胜红躲进荷塘边的小亭,依栏听雨。入梅的时节,天变一刻,
本身就是阴晴不定的事,好比翻书似的女人脸,令人难以逐磨。一会儿,淫雨始大。大珠小珠落在荷叶上,水滴四溅,宛若晶莹剔透的水晶,在翠绿的玉盘上翻滚。落在莲花上露珠,使得红的、粉的、白的相互交错的莲花,在绿裙般的荷叶陪衬下显得格外娇艳欲滴,不亚于玫瑰的艳丽芬芳。
荷塘清趣雨亦奇,当雨水落入荷塘,生起薄薄云雾。倘若撑伞走进云雾笼罩着荷塘,宛如到了凌霄仙境。那裹着嫩黄莲蓬的荷苞,如同情窦初开的少女,欲放含羞,引得蜻蜓在雨中栖息于苞头而恋恋不舍。连荷塘中的青蛙也嫉妒的呱呱的喊着,好一派蜀塘风荷清趣图。
看着满塘风荷,不光有君子的品格,也有着少女的矜持,不禁使我生出一丝爱怜之心,对这秀美的风荷宁远观而不愿意近身亵玩。当雨止,遂离开。
2020年7月9日于听雨轩. 金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