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进来了,先前与苏长山是在百溪镇开杂货铺子发的家,后来赚了银子便在县里头买下这铺面和院子开起了布庄,没想布庄生意这么好,于是赚了银子又接连在这周围几镇都开了成衣铺子,镇上的成衣铺专做普通百姓的生意,这县里头的布庄却赚富户家奶奶们的钱。
丁氏坐下,也不多说别的话,便开门见山的问两人过来是做什么的。
黎氏说道:“我过来自然是想把三儿弄回村里头去,先前说好的,待他考中了秀才,便回村里头去的。”
丁氏一听却是笑了,“三弟媳怕是不知道,这孩子得了第二名,成绩好,是县学里的廪膳生,在县学里头有教授和学政每到年底岁考,他若住村里头,还能每日来县学里上学么?你们怎么不替孩子着想呢?”
黎氏听得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她说的话,但有一点便是孩子要进县学,且是吃公家粮的,不用家里头掏钱,但是每年要岁考,成绩优者留下继续免费,可是不管如何,明明先前说好的,先前怎么不说这考中了秀才公后还有这么多麻烦的事。
黎氏不甘心,今个儿两人赶来便是想要个答案,免得村里头那些咬舌根的妇人个个都说孩子是二房的,她站在村口借着自家三儿的名气还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不成。
黎氏要带走人,丁氏却不准,两人没能谈妥,黎氏便在布庄里要大闹起来,最后丁氏无法,叫人去取了一百两银子,“这银两你们先收着,算是三儿住在咱们家的补偿,但讲句实话,三弟媳,三儿住在我这儿才是最好的,毕竟他要入县学,你们这样每日接送也不是个事儿,若是耽误了他学习,三年后乡试,恐要受到连累的。”
黎氏看到手中的银票,当即傻了眼,这可是她第一次看到银票,合着这么一闹,二房便拿出这么多的银子,先前怎么不知道,不然早该闹了不是。
黎氏和苏长为看在银子的份上便免强同意了,其实内心却是翻涌,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想着日后是不是也可以借三儿的名义闹一闹便能拿到二房的银子呢?
黎氏算是明白了,二房银子多,三儿又争气,她以后若是没有银子了,大可向二房要便是。
于是黎氏和苏长为气冲冲的来,心情愉快的离去。
从布庄里出来,正好遇上苏奕带着几位同窗好友进铺子里头选布,苏奕说道:“这是我爹娘的布庄,你们不是要各自做一身衣裳见我师父,这布料便当我送你们吧,我家这布行可是县里头数得上名的。”
“那就多谢苏秀才了,若是入了教授大人的眼,以后使不得还是同门。”
苏奕笑了笑,心想着我师父又怎能看上你们,他可是十一岁的秀才,是神童,师父才看中他的,眼前这些人都二十好几了还是个秀才,当真是可笑。
四人进了铺面,正好迎头遇上出来的苏长为和黎氏,两人看到苏奕当即喊道:“三儿,三儿,娘在这儿。”
“娘?”苏奕大惊。
身边三位秀才却疑惑的问:“苏秀才,这便是伯母了,那眼前这位是?”几人往黎氏和苏长为打量,不是开着布庄么,怎么身上竟然穿着补丁衣裳,瞧着怕是个泥腿子。
苏奕听到这话红了脸,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好这时丁氏从屋里头迎出来,笑着接了话,“大家伙进来吧,我三儿不懂事,招待不周了。”
大家伙往丁氏看去,只见丁氏的衣裳用的是上等的丝绸做的衣裙,头上发髻梳得一丝不苟,上头是一套金饰头面,怎么看都是富的不行,这才是苏秀才的娘吧,大家伙便一致的这么认为了。
纷纷向丁氏行礼,喊了一声“伯母好。”
苏奕也连忙挡住了黎氏和苏长为,由着丁氏把人引进屋里头。
黎氏算是亲耳听到丁氏被人当做自家儿子的亲娘,她脸颊烧得通红,看着眼前的三儿,很想三儿亲口承认,可是儿子并没有。
苏奕把苏长为两人拉到街头一角,说道:“你们怎么来了县里头了?先前不是说好的,不会随便来县里头的,要是来也会事先通知一声。”
“怎么,我们是你的亲爹娘还来不得县里头了?”
黎氏听了气不打一处来。
苏奕却拉下了脸,“娘,你就少说两句吧,今时不同往日,我在县学里头,师父是赵教授,你们这么突然上门,要是我的同窗知道我是泥腿子出身,都不知道脸往哪儿放了。”
“泥腿子出身怎么了,泥腿子出身又不丢脸。”苏长为气极败坏的说。
苏奕却很是恼火,“爹,娘,你们少说两句吧,我娘有没有给你们银子?”
“你娘,你管谁叫娘呢?”黎氏急红了眼。
苏奕忍了忍,改了口,“我干娘有没有给你们银子?”
苏长为只好老实点头,“给了。”
“给了你们就拿着银子赶紧回去,呆会天都要黑了,以后上县里头先支个声,我在县学里头上学,大家伙都看着的。”
苏长为夫妻两人被儿子这么一说,心里一股气无处发泄,可是儿子在县学里头,跟了二房,一身体面,如今认识的人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庄户人家,他们不能拖了三儿子的后腿。
在苏奕的劝说下,两人不得不坐上了牛车离开了县里。
一路上夫妻俩都不说话,先前得了那一百两银子的喜悦没了,到了百溪镇上,看到赶集的村里人,苏长为说道:“怎么说这事儿也不能让村里人知道了,所以今个儿的事咱们得瞒紧了。”
黎氏点头,她原本以为儿子中了秀才,自己在村里头也高人一等,没想到儿子却不管她叫娘,反而管那二房的丁氏叫娘,她心里很是难过。
出了镇门口,路上遇上村里人,两人开开心心的打了招呼,一副从县里回来见着儿子极是开心的模样,还有村里人问两人去了哪儿,黎氏都把话给圆了过去。
赶了一段路,倒是遇上了乔六。
黎氏看到乔六和她夫君赶着牛车,一时间有些奇怪,于是问出了口,“六丫头,这是你们家买的牛车?” 寒门状元农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