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找到了起辇谷,这里是不儿罕山的最深处,已经接近不儿罕山主峰肯特山了。看来传说是真的,蒙古人之所以把这里看作是圣山,看作是他们的长生天是有原因的。
我们要寻找的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和元帝陵就在这里了,但是具体究竟在什么地方,虽然范围已经很小了,这只是相对而言。我们一路上风餐露宿的行军,但是好在没有任何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出现,但是这在我们心里才是最危险的事情。果然,当我们稍微麻痹大意的时候,一小点危险就差点要了我们命。
我们遇到一种很危险的半生命的物体,叫做凝魂浆,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邪物。我们有惊无险的避开了这些凝魂浆,继续向前。正当我们疑惑这条山谷总是走不到头的时候,突然到了尽头。这种感觉就像是看电视剧,本该不是结局的地方确实戛然而止,这是让人感到十分疑惑的地方。
不过也好,我们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如果再不休息,恐怕我们很难撑下去了。但是当我们准备点火的时候,火堆总是被不知名的东西给熄灭,我们瞬间进入了警戒状态。但是当我们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的时候,我们竟然有了一个竟然发现。
我这个时候才看到岩壁上,竟然有一个个像是大口瓶一样的东西。因为天渐渐变亮了,这些像是大口瓶一样的东西正在慢慢的从岩壁上张开,正确的说应该是撑开。慢慢的由纸片一样变成了立体的瓶子形状。这东西感觉也像是动物一样,晚上开在一个个适合它们形状的槽中,然后白天了慢慢的爬了出来。
我很惊讶的说:“这不是猪笼草吗,怎么会长在这里?”
“看着很像猪笼草,但是颜色不像,可能是笼草属的一种!”万俟珊珊对我说。
我知道这个猪笼草,是瓶子草属或者是叫做笼草属的一种,是最典型的食肉植物之一。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但是一般的猪笼草的颜色很鲜艳,而且能够分泌一些味道很香的液体。这样来吸引小虫子之类的东西。但是这个颜色实在是稍微差一些,所有的枝叶蔓以及这个大口瓶子一样的花朵竟然都是黑色的,简直是猪笼草中的包公一样。不过当这些猪笼草的瓶子口打开的时候,香味倒是很浓的。看来这东西应该也是吃虫子一类,不然不会这种构造。
我在广州植物园中见到过这样的植物,当时看着挺好玩的,我就奇怪的问:“这东西不是生长在热带吗,怎么在这里也有啊?”
唐云馨回答我说:“很可能是这里的这些岩石的原因。”
我想了想说:“不用问,咱们昨天晚上火堆被灭掉了,肯定是这些东西惹的祸!”
一些瓶子草属的植物也有灭火的功能,在这些植物的瓶子下方有还有一个下位瓶,里面储存满了一些液体,当周围的热量高的时候,就会喷射出液体了。昨天晚上我们待在这些猪笼草的下方,火堆的热量让这些猪笼草很不舒服这才有灭火的行为了。
不过这些东西竟然能够长在这些岩石上,这让我们感到十分的吃惊。我们看到这百米高的岩壁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这些瓶子草,现在因为到了白天都已经舒展开了它们的大口瓶,顿时这里弥漫了一种芬芳的香味。我看着这一大片的吊在我们头顶上的瓶子,都快有密集恐惧症了,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突然我们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不知道什么从远处来了。当我们抬头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些白色的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小飞虫从上方飞了下来,这些虫子我们在外面那片兰花谷曾经看到过。这些小飞虫都十分痴迷的落在了这些瓶子口上,然后小心的向里面试探了一下,最后还是抵御不了香甜的味道,然后纷纷钻进了这些瓶子中了。
不用问,这些贪吃的小飞虫们一个都飞不出来的。只见这些瓶子草等待着一些飞虫进去之后,迅速的把盖子给盖上了,剩下的时间就是消化这些自投罗网的美食了。不知道是我们的错觉还是什么原因,我们竟然听见到了这些瓶子草打嗝的声音,像是一个人吃饱了饭满意的打了一个嗝。
徐平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过来,啃着一块冷肉边看边说:“这东西可真有点意思!”
我们等着这片瓶子草享受完了它们的大餐,唐云馨这个时候问我:“咱们接下来怎么办,再往前就没有路了。”
徐平看了看上面说:“大不了咱们爬上去,然后翻过这里继续向前!”
万俟珊珊摇头说:“咱们这次没有带着那么多的登山绳和登山装备,我们之前进大雾岭是自上而下的,那样方便一些;但是现在成了自下而上,没有登山设备太危险了。”
徐平摩拳擦掌的说:“不用担心,我先上去看看再说,咱们带的绳子也差不多,我上去固定好了你们再上去!”
我仔细的想了想,然后拿出了地图重新看了一遍说:“不对,这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入口应该就在这里!我昨天晚上仔细的想过,要是说不儿罕山就是成吉思汗陵的话,那么不儿罕山前一定要有一条神道,神道的尽头就是入口。咱们进来的时候,看到了那两座蒙古骑兵石像了,那就是神道的神像。”
万俟珊珊点了点说:“我记得墓葬制度说,帝王陵前一共有十八对神像,但是这里却没有啊!”
我摇了摇头说:“不,有,一共是十八对,一对都不少!”
唐云馨有些怀疑我的说法:“这怎么可能,我怎么一对都没有看到!”
我解释说:“进来的时候你们没有注意,而卧注意到了,正是因为这些石像我才能够确定这里是一条神道。之前的我们先不要去管它了,你们看对面的岩壁上,看看能看出什么来?”
唐云馨他们看想对面的崖壁,这个时候终于看清楚了只见对面的岩壁上,出现了一个人的肩膀以上大体轮廓。只是一个很潦草的轮廓,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粗坯都不算。因为仅仅是一个不成型的轮廓,要是不加上点想象力,还真是看不出这是一个人肩膀还有头部。这样的东西在这采石沟的两侧都有,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还以为山石崩裂自然形成的这么一个形状呢。
万俟珊珊吃惊的说:“难道这些就是想要被雕凿出来的神像?”
我看了看说:“应该错不了!”
唐云馨很不解的问我:“但是为什么只凿出来一个头部的轮廓就不再继续了,为什么不和我们进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两座蒙古武士的石像一样雕凿完啊!”
我想了想然后解释说:“因为这些石像真的太大了,不是一件小工程。我们都知道乐山大佛,历史记载乐山大佛近千人经过了九十九年才雕凿成的。乐山大佛作为世界第一大佛有近百米高的身躯,这两边的这些神像将来雕成了至少要在七十米左右。虽然高度上小了一些,但仍然是庞然大物,一个至少要五十年的功夫才能雕刻成,何况这是十八对三十六个。就算是元朝政府倾国之力,征调全国的工匠都到了这里,至少也要百年的时间。”
万俟珊珊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李大哥的意思了,元廷可不仅仅为了这里将全国人力物力都征调在这里,大都还需要建设。这样的话,就算是征调过来工匠来,也不是很多,那么时间要拖长了。另外这些岩石的硬度不下花岗岩,更会耽误时间。我想当初仅仅雕完了外面的那两座石像,这些刚开始,元朝就灭亡了。元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之一,仅仅只有一百二十年的时间,后五十年还不断的战乱以及经济上的大崩溃等等。”
“所以到了最后,这里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成了现在的样子!”我对他们说,“我曾经数过,这一对正好是第十八对,所以这里是尽头了!”
看来这里真的元帝陵的入口了,神道已经出现,只要沿着神道向前,那么就能进入到里面。 龙陵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