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龙陵谜

第二十九章天启疑云

龙陵谜 风沙 3863 2021-04-06 04:05

  我们到台北的故宫博物馆,希望能够从这里找到我们要找的资料。我们之前的调查发现,这件吊坠曾经在明朝的永乐帝和天启帝这两个皇帝时期出现过。

  然后这个副院长对我们说:“当初总裁蒋先生退到台湾的时候,带来了一部分,不知道有没有你们要找的。”

  我想了想说:“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两位皇帝的,第一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还有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副院长想了想说:“巧了,这两个皇帝留下的卷宗还真是不少,我们可以去看看!”

  明档的数量虽然有限,内容却比较庞杂,其中有一些比较珍贵的史料。在现存明朝档案中,有自洪武四年至崇祯十七年的一些档案,其中包括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朝。其中以永乐皇帝、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和最后的悲剧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五位皇帝为主。

  之所以他们的多,是因为他们在位的时间比较长一些,然后任期内发生的事情比较多一些。打个比方来说,嘉靖帝在位时间是明朝皇帝最长的,万历皇帝任期内发生了著名的张居正改革,而崇祯皇帝整个就是悲剧的化身。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书馆或者是明清档案处和北京的一样,前面展出的都是一些复制品赝品,真正的真品被放置在一个安全妥当的地方。整个地方位于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所在的山的背面的一个山洞中,这个山洞是专门为当初来台的文物修建的。

  我们进入到里面之后,在里面翻阅我们要找的东西,明朝的档案要比清朝的卷如浩海少的多,找起来也比较轻松。何况我们要找的就在那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事情,我想之前去哦们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见到的说当年天启巨变应该会被留下的。

  我正在翻阅一件当年天启时期被票拟的奏折,突然看到最后面粘着一张已经很黄的纸片,上面的朱批早就变得暗淡无光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是号称永不退色的朱砂也会慢慢退化的。

  这是一封奏请抗震救灾的奏折,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大臣递交给司礼监的。上面并没有详细的说明灾情的变化,只是说景象惨烈,奏请皇帝拨款赈灾。然后警告皇帝说这是天变,希望皇帝振奋精神等等。

  我没有去看奏折的内容,而是看那张被附着在后面的纸片,只见上面写着: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

  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迭,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缉拿奸细而报,伤甚多,此真天变大可畏也。

  我感到很奇怪,就问在一旁帮我们查找的副院长说:“这上面说的京城大震,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在这上面附着一张纸,而不是自己写出来!”

  这位副院长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学家,接过我手中的奏折看了看说:“这是在明朝天启皇帝年间的王恭厂大爆炸,也就是著名的天启大爆炸。你们看的这张纸,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大臣附着的民间的天变邸抄。”

  唐云馨凑过来问:“天启大爆炸,那是什么事情?”

  副院长耐心的解释说:“历史上一般被称为天启大爆炸或者王恭厂大爆炸,这是天启年间最著名的事情。如果你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我想你们可以去拜访一下我们博物馆退休的研究员白先礼先生,他是明史专家,都天启大爆炸十分的了解。另外他那里有完整的天变邸抄,那上面有详细的内容。”

  我来台湾的时候,老爸似乎也告诉我过来台湾找我以为姓白的先生,我想应该就是这位白先礼了。听父亲说这个人对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十分的了解,对这三朝的研究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为清楚的。正好,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拜访一下,看看他知不知道这个吊坠的来历。

  白老先生听了我们的来意之后笑呵呵的说:“竟然还有人知道这件事情,而且还这么感兴趣。”

  白老先生说完就从自己的书房的书柜中找到了一个牛皮纸袋,然后从里面拿出来一张看起来马上就要碎掉的纸。我小心的接过来,然后看到上面写着‘天变邸抄’。

  我看了看这张纸说:“好材质啊,正宗的桑皮纸啊!”

  白老先生一挑大拇指:“年轻人,了不起,行家啊,没错,这是清顺治年间的桑皮纸。这是天启年间的天变邸抄,是后代人专门抄写的,这一份是我在旧书摊上找到的,算是最为接近当年天启大爆炸的一份天变邸抄的誊录了。”

  天变邸抄是明朝明熹宗天启六年约五月间在北京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邸报。内容集中报道了同年天启丙寅五月初六爆发的王恭厂大爆炸。“天变邸抄”四字是由收录者自己添加上去的,意为报道王恭厂灾详情的邸抄。“天变”源于当时的一条上谕,系因为厂灾爆发正值明朝政局不稳之时,故爆炸事件被理解为上天示警。

  由于《天变邸抄》为各史料中对王恭厂灾报道最详尽者,篇幅近三千字,记录了众多的细节及具体情况,再加上其写法新颖,出现了类似今天的导语和倒金字塔结构,以引言逐步展开,地点上由近及远,时间上由当天当时追溯前因,延伸后果,已具现代新闻写作的部份特色,因此一出版就风行一时,更为后世研究者及史学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而受到重视、推崇,同时也象征当时的新闻采访、写作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要素亦较齐全。

  我看到上面第一段就是我们在之前看到的那份奏折上的那张小纸片上的那段,果然是从这里出去的。这上面详细的写出了当时的惨象,看得出当时的作者是经历过这件事情,而且是死里逃生的。

  白老先生对我说:“明朝中后期有太监掌权,当时的掌权太监正是魏忠贤。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官方对这次大爆炸的记载少的可怜,所以这份天变邸抄就是一手资料的。但是后世清朝数次文字狱,差点也让这份天变邸抄给绝了版。”

  关于这一次所谓的“天变”,《明史》、《明实录》、《明会要》都有所记载,但十分简略。《明史》的记载,见于《熹宗本纪》和《五行志》,只有简单的三句话,即:“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甚众。”《明实录》和《明会要》的记载更简单,只有两句话,即:“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巳刻,王恭厂灾。”而《天变邸抄》则用了近三千字的篇幅,对这次事件作了全方位的十分详尽的报道,记录了众多的细节,为研究这次事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一是记录下了不少事件突发时的具体情况。如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长安街一带,时从空堕人头,或和鼻,或连额,纷纷而下,等等。

  二是涉及的人物众多,上自皇帝、各级政府官员,下至吏目、蒙师、士绅、小监、庙祝、僧道、逻卒、长班、轿夫及卖棺者等社会各阶层人士。说明它的发行者在编写前作过大量深入的采访工作。

  三是写法新颖,先有一个简短的导语,然后逐步展开:地点上由近及远;时间上由当天当时追溯到事前,延伸到事后。十分接近现代新闻写作所强调的倒金字塔的写法。这些,都充份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不仅一出版就风行一时,而且为后来的研究者,特别是明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参考的第一手的材料。

  听到白老先生的讲解之后,我重新阅读这份顺治年间的《天变邸抄》,想要从上面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很快我就发现上面有还有一段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一时间人畜、树木、砖石突然腾空而起,不知去向。爆炸力之大,乃至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狮竟被掷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其后,“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衣物、银钱、器皿更是飘至昌平的阅武场中或散落到西山上或东北郊去了。灾后,“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而且“死者皆裸”。

  我看到这里惊讶的闭不上嘴巴了,过了良久才问白老先生:“这就是天启年间的王恭厂大爆炸?”

  我是在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查来查去,竟然查到了天启大爆炸的头上了。 龙陵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