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龙陵谜

第二十一章卷海寻踪(上)

龙陵谜 风沙 3748 2021-04-06 04:0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以管理中华民国时期各个政权的中央机关档案为主的文化事业机构。馆址在南京。该馆收藏中华民国时期各个政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系统的档案,该馆是收藏民国时期档案数量最多的著名档案馆之一,向社会开放,是研究民国史的资料中心。

  这里的档案真是浩如烟海,我给他解释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以管理明清时期中央机关档案为主的文化事业机构。它馆藏明清两代中央机关和少数地方机关的档案,该馆是收藏明清档案数量最多的著名的档案馆之一,是研究明清史和近代史的资料中心。”

  “怎么这么复杂啊,找一间大房子,直接把这些档案放在一起就行了,弄得兴师动众的!”徐平听得是一头雾水。

  我笑着说:“你以为这和你的狗窝一样的吗,没有个顺序怎么查找到有用的东西。何况档案馆的卷宗的数量大的惊人,这些都是文物,不好好保管怎么成!”

  坐上车之后,我对徐平说:“咱们先去故宫博物院,第二历史档案馆就在故宫博物院的西华门北面,我以前到那里借过资料!”

  我们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和一个很老的老头已经在等着我们,经过介绍,这个老人是组最熟悉故宫博物馆档案的老人了。这位老人来头十分的响亮,他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元老大臣张廷玉的子孙。这个张廷玉大家看《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时候都看过,对皇帝最忠心的人。

  但是这个张廷玉除了最忠心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功绩。但是有两件事情不得不提到他,第一是雍正朝的时候军机处的设立,第二就是清廷文书的规范和清宫档案制度的建立。也是说现在故宫博物院的档案制度就是建立在张廷玉的身上的,这个老人最为张廷玉的后世子孙,当然在他祖先的书籍中十分了解了。

  我直接开门见山的把我的来历说了:“院长,张先生,我要找一部分份档案,这一部分档案是关于康熙皇帝赏赐一世哲布丹尊呼图克图的!”

  张老先生仔细想了想说:“这一部分档案有两种,或者说是有两部分,第一就是内阁大档。内阁大档会记录下当时一切的关于皇帝会见什么重要的人物,举行了什么重要的宴会和仪式,发布了什么上谕,然后赏赐了什么东西等等。然后就是内务府档案,一般赏赐的东西都是从内务府出去的,内务府的收支档案中会有详细的记载的。”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示意我们:“三位请这边走,我们先去内阁大档查看一下,绝大部分奏折和皇帝的红批都在那里!”

  张老先生一边走一边说:“你们看的是清朝的档案,十分的庞大,只是内阁大档这一部分就一百万件以上。这些档案是清入关前天命前至清末宣统300多年时间里形成的文书档案,其中最晚的档案是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档案内容涵盖了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外交、科技、天文、地理、气象、重大事件、重要典章制度、重要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和纂修清代历史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我问张老先生:“一般皇帝会见像是达 赖喇嘛班 禅额尔德尼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这样的宗教领袖,一般会留下什么样的档案!”

  张老先生稍微一想:“皇帝会见这样的宗教领袖,等级是仅次于两国之间邦交的,甚至要比下面的附属国朝圣宗主国的等级要高!因为像是达 赖喇嘛和班 禅额尔德尼这样的人,在国内拥有十分大的权力的威望,稳定国家是离不开他们的。所以皇帝一般都会下达高于上谕和诰的文书,也就是敕诏旨这三种!”

  唐云馨对这一方面不太了解,就问张老先生:“这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皇帝发出去的。我看电视上,只要是皇帝发出去的,那么都要磕头接下的,而且权力大的吓人!”

  张老先生摇了摇头说:“并不是这样的,一般上谕是指皇帝说出来的话,可以是通过人传达的,一般是皇帝身边的人,可以是口头也可是写在纸上。这样的上谕十分的口头化,就像是人和人之间的对话一样。‘上谕’是不用通过内阁进行署理的,完成之后仅仅是直接进入到内务府进行封档。像是‘诰’这样的,虽然比较正式化,但是一般是用于普遍宣传的,没有针对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情。而且这种等级并不是很高,因为是向最下层宣布的!”

  我接着张老先生话说:“但是‘敕’‘诏’和‘旨’”就不同了,虽然说这三种方式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比起前两种要高级的多。这三者要经过繁琐的程序,首先是有下面的一个大臣递给内阁一个奏章,然后内阁批示了之后感觉要呈送给皇帝那么就会提交给皇帝。皇帝看完之后会在上面进行批复,一般都是朱批。批示完成之后重新发给内阁。内阁一句皇帝的意思拟成旨意,用正式的文书方式。然后再交给皇帝,皇帝感觉可以了之后会在上面盖上自己的玉玺。这样之后才是真正的圣旨,重新交给内阁办理。事情办理完了之后,还有再走一遍程序,让皇帝了解这件事情进展的如何。”

  徐平听着一个脑袋都两个大了:“这么麻烦,我看电视上都是那些什么钦差大臣拿着圣旨念完之后就了事了!”

  张老先生笑呵呵的说:“哪有这么简单,那些都是为了应付观众们的口味罢了。你想要想看,观众看一道圣旨的颁布就这么费劲,收视率怎么办!话说话来,后三者一般都是经过正式程序的,内阁都会有详细的记录。所以康熙皇帝会见哲布丹尊呼图克图这件事情,一般都会用后三者的形式!”

  说话间就到了故宫博物院三大殿东侧的一个比较大的院落中,这里是当年的南书房,后来改成了上书房,也就是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上书房。皇帝要是看中那个大成,就会给这个大臣一个名号,就是上书房大臣或者上书房行走。因为上书房是皇帝经常要待的地方,能够在上书房的人,都是手皇帝赏识的近臣。久而久之,康熙朝的上书房大臣就成了内阁的阁老了。

  我们到了这里之后,只见一个个巨大的书架在屋里面排放的满满的,这些书架上面都钉着一个个黄色黑边的帘。听张老先生说,这是为了防止尘土掉落在上面。原本这些书架上面是没有玻璃的,现在全部换成了玻璃的,而且里面的氧气量只有外面的三分之一,这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档案,防止书卷氧化。

  张老先生用手指着一排排的书架,然后说:“这里面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时期的皇帝的诏令和大臣们的重要的奏折最多,再就是雍正皇帝的。可以看得出,在位时间长和勤恳程度究竟是哪几位皇帝了。康熙皇帝的在这里,这一排是康熙皇帝接见各国使者,还有宗教领袖的。你们要找的哲布丹尊呼图克图的,应该就在这一排中了。”

  我点了点头说:“谢谢张老先生,剩下的我们自己看就行了,有事会再请教的!”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知道为我们的来头,就点头对我们说:“那好,我和张先生就先告辞了。我们的办公室在午门旁边,有什么事情去那里找我们就行了。”

  张老先生临走前嘱咐我们:“这些档案都很珍贵,一定要小心。”

  唐云馨笑着说:“您放心,我们只要找到我们要找的东西就会离开,不会损坏这里的东西的。”

  我们等这两个人走了之后,然后从张老先生所说的那排书架上找我们要的东西。这里的书架都五六米高,我还要爬到上面去取。徐平不管三七二十一将里面的东西一股脑的抱到最近的一个书案上,也不管究竟是不是我要看的。

  我对徐平说:“你倒是看仔细了再拿,不要都拿过去。一会儿我们看完之后还要给人家放回去呢,你还记得哪里放着什么吗?还有,这些都是文物,纸张都两三百年了十分的脆,一定要小心爱护!”

  徐平气喘吁吁的说:“我怎么知道你要看哪些啊,这上面的字一半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我一想也是,康熙的时候还是在用繁体字的,而且还是用毛笔写的。简化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推行的,徐平当然不会认识。现在的人不经常写毛笔字了,所以认识的人也十分少了。

  我嘱咐了一下徐平,然后继续在梯子上找着。以前有人称清档“浩如烟海”,这是形容其繁、其多。我现在有着深刻的体会了,上面有奏折本,有卷轴,有纸折子,有书档等等。而且被密密麻麻的摆放着,看着我头大了。

  我现在很佩服过去的皇帝们,怎么这么有工作效率啊。在封建集权专制制度的国家里,皇权至上,国家庶政,事无巨细,均由皇帝直接处理。所以围绕着皇帝的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就均成了国家档案的核心。 龙陵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