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那些龙城的图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竟然像是指路标一样指示着方向。最后指向了大殿中的最大的一座灵塔下面,但是我们现在没办法移开一看究竟。正好这个时候,我们要的东西被送来了,我们决定先探敖包山。
唐云馨点了点头,我们就退出了轮回大殿。这件事情总算是有点眉目了,就等着验证我们的结论。第二天清晨,唐云馨就把叫了起来,原来赤峰军区已经将我们要的东西运了过来,这效率快的没法说。
唐云馨告诉我说:“这部仪器经过了改良了,能够最精确的测量出地下空间的大小。以前只是能够出一些数据,然后经过专业的人根据数据绘出图纸来;现在好了,可以直接将图纸给绘出来。”
我看了看,原来上面是一个军用的小的显示屏,现在已经换上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了。相关的软件就在这个电脑中,将所有的数据都输入进去之后,然后就会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这个图像就能够显示地下空间的大小。当然了,还是有一定误差的,但是已经相当先进了。
我们带着潘玲重新到了敖包山那里,我交给了潘玲一个像是超市正用来扫条形码的东西说:“你拿着这个,然后找一个位置对准敖包山,一会儿我让你动的时候你再动!”
潘玲看着手中的东西说:“这是什么,扫描仪还是电吹风?”
我笑着说:“一会儿再跟你解释!”
然后我唐云馨也一人拿了一个这样的仪器,分别站在了敖包山下面的三个点上。我们利用通话机和定位系统,三个人正好站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我们这是用三角形测距法来进行测量,在军事上通常会用这种方法判断敌军的位置。也就是知道了两个点之后,那么以这两个点为两个端点,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敌人就在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中。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可以比较精准的测量很多东西。
我在通话机中下达了命令之后,然后三个人开始沿着一个直线向着山头开始走。我一边看着定位仪上三个人移动变化,一边提醒着其他的人方向和速度。这样十分钟之后三个人在山顶碰头了,然后在寻找三个不同的方向重新走下山。这样往复三次,终于将整座敖包山都扫描了一个遍,一个多小时下来我们也累的够呛。
潘玲不解的问我:“李大哥,这是干什么,我们手上这是什么东西?”
我简单的说:“这是一种探测仪,用来探测地下空间的。你之前不是说自己曾经掉进过敖包山上的一个洞内吗,现在这个洞找不到了,我们就用科学的手段测量一下。”
潘玲觉得很好玩,看着手中的东西说:“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用这个来探宝还是挺好的!”
我摇了摇头说:“这个仪器只能测试地下的还有山体内的空间,而且距离也十分有限!”
我转身问正在忙活的唐云馨:“怎么样,行不行?”
唐云馨看了看数据说:“基本上搜集完毕了,等待计算和出结果!”
我点头说:“那好,咱们在进行下一项!”
唐云馨将另一个箱子打开,然后从里面拿出来很多‘筷子’一样的东西,但是这绝对不是筷子。这是一种电流产生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然后发射信号。将这些‘筷子’插进土壤中,电流会穿过土壤,然后有微弱的电流在两根筷子之间进行传导。不同的土壤之间,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是不同,根据这些就能够分析出土壤的构成,是不是有人工的痕迹。这样的装置在探测大型古墓和大型古遗址的时候经常用到,是洛阳铲探测的一种辅助手段。
我把一个定位器和一把‘筷子’交给潘玲说:“继续干活,把这些电流发射器每隔二十米插一根,每个点都在上面标出来,到了位置之后会自动提醒的!”
潘玲稀里糊涂的接过去,然后稀里糊涂的去干了,也没问为什么。看来她今天对我们这一些举动是彻底的不理解了,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我看着在前面埋头干活的潘玲,然后自己也拿着一个定位器和一把‘筷子’去插了。
很快所有的电流定位器都已经放到位置上,我拿这启动装置到了敖包山的山顶的风马旗的位置,然后启动所有的电流定位装置。不要小看这些电流定位器,每一次产生的电流可以高大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福特,可以和电棒相媲美了,完全瞬间将一头牛给撂倒都没有问题。
我听到山下面的唐云馨大喊了一声:“好了,没有问题了!”
我然后关掉了装置,迅速的跑下山:“可以了吗?”
唐云馨一边在电脑上敲击着什么一边回答说:“应该没问题了,好了,把定位器都拿回来了吧!”
我和潘玲重新又将所有的筷子形状的定位器都收回来了,这真像是插秧的老农啊。腰酸背痛的回来了之后,我看到唐云馨正在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看着什么。
潘玲将东西递给我说:“李大哥,咱们究竟在做什么啊,都围着敖包山跑了五圈了,都快赶上我一个月的运动量了!”
我只能对她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我也累啊,没办法。这要是用洛阳铲的话,还真不知道要铲到什么时候去!”
唐云馨对我说:“咱们回去吧,很快就出结果!”
我点了点头,我知道计算这样的大数据是需要时间的。我拎着两个箱子和她们往庆宁寺走去,我没有将一起带到寺庙中,而是直接放在了我们车上了。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在电脑中了,现在只剩下分析。
我们吃过了午饭,唐云馨和潘玲回去了,我自己在斋堂喝茶,不大一会儿潘玲来了,对我说:“李大哥,唐姐姐让我叫你回去,已经有结果了!”
我点了点头,将剩下的茶一饮而尽,和斋堂中师傅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回到了唐云馨的房间。唐云馨还在电脑上忙活着,处理这剩下的最后一点东西。
我坐在她对面的凳子上问:“怎么样了?”
唐云馨对我说:“很快,还剩一点,马上就好了!”
不大一会儿工夫,唐云馨对我说:“好了,你来看!”
我拖着凳子坐在了唐云馨旁边,唐云馨对我说:“真让你猜到了,这座敖包山真的有问题!”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问唐云馨:“结果如何!”
唐云馨将一个三维立体图像调了出来,指着电脑屏幕说:“经过电流定位器的电流测量,这座敖包山的确是用夯土夯成的,分为五层,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如果单论夯土的高度厚度等规模的话,恐怕不会小于秦始皇陵的规模。但是这些夯土层的形状和我们见到的完全不一样,是圆形的。”
我们知道,中国人向来信奉的是天圆地方的。所以城市房屋都建造成方形的,就连坟墓也是方形的。我们见到的秦始皇陵的风土,如果说要是从高空中,也是一个巨大的方形的,像是一个以前盛米的斗。所以封土也被称为斗土或者是方土,所以盗墓的经常会被叫做倒斗的。
一般的封土只是将填充墓室的那一块夯实就行了,封土只是填满然后稍加夯实的。但是秦始皇的封土不是这样的,秦始皇陵的封土是全部夯实的,分为九层。每一层都夯实之后在上面建造有建筑物,只是后来被战乱毁弃了。
但是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帝陵或者大型的墓葬的风土都是圆形的,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在魏晋之前,所有士大夫以上的墓葬的风土都是方形的,成斗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雨水冲刷的风化等原因,慢慢的四方四角有棱线的斗状封土就变成了圆形的。
后世的人看这个样子,大大破坏了原来的封土的美感,就干脆将封土围城了圆形。但这只是一个原因,后来人们崇信佛教和道教,认为人应该升天的,所以封土成圆形,代表着天圆。先秦的人没有地狱天堂之说,只有魂归幽冥。
虽然说封土成了圆形的,但是封土下墓葬依然是方形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敖包山下面的夯土却是十分的奇怪,竟然完全成圆形了。要说这个敖包山下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放置金身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应该算是陵墓才对,为什么是圆形的。
唐云馨接着说:“夯土一共有五层,最下面的一层最厚,往上依次递减,但是最上面的夯土也有一米多厚。这是五道圆环形状的夯土墙,一层层的叠加。最奇怪的是,这些夯土墙不是垂直的而都是向内倾斜的,最后组成了一个这样的形状!”
说这唐云馨在笔记本电脑上敲击了几下,原本分开的五圈夯土墙合在了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形状。我们几个看了之后都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古人真的是大智慧啊!
潘玲吃惊的说:“这是,这是蒙古包啊!”
没错,五层圆环形状的夯土墙合起来之后,正好是一个穹顶。这就能够用解释为什么五层夯土墙都向内成一定角度的倾斜了,这样向内倾斜成了一定的角度最后会连接在一起,正好对接起来成为一个圆顶。
我这个时候问唐云馨:“空间探测的怎么样,也是这样吗?”
我们发现,这座巨大的夯土筑成的敖包山,下面竟然是空的,一个规模的空间出现在探测仪上。 龙陵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