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吕岩
岩,字洞宾,京兆人,礼部侍郎吕渭之孙也。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更值巢贼,浩然发栖隐之志,携家归终南,自放迹江湖。先是有锺离权,字云房,不知何代何许人,以丧乱避地太白,间入紫阁,石壁上得金诰玉箓,深造希夷之旨,常髽髻,衣槲叶,隐见于世。岩既笃志大道,游览名山,至太华,遇云房,知为异人,拜以诗曰:“先生去后应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云房许以法器,因为著《灵宝毕法十二科》,悉究性命之旨。坐庐山中数十年,金丹始就。逢苦竹真人,乃能驱役神鬼。时及□世,不复返也。与陈图南音响相接,或访其室中。尝白襕角带,卖墨于市,得者皆成黄金。往往遨游洞庭、潇湘、湓浦间,自称“回道士”,时传已蝉蜕矣。有术,佩剑,自笑曰:“吾仙人,安用剑为?所以断嗔爱烦恼耳!”尝题寺壁曰:“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前云水身。”后书云:“唐室进士,今时神仙。足蹑紫雾,却归洞天。”
【注释】
①吕渭:字君载,天宝中登进士第。大历中,曾参与鲍防、严维等越州联唱。贞元中累迁礼部侍郎,掌十一年至十三年(795—797)贡举。
②锺离权:唐五代道士,后演为八仙之一的汉锺离,道教全真派的北五祖之一。
③太白:也称太白山、太乙山,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为秦岭主峰。
④紫阁:即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西安南。
⑤金诰玉箓:指道教的秘籍。
⑥希夷之旨:虚寂微妙的道教义理。《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⑦髽髻(zhuā jì):挽发而结于头顶。
⑧槲(hú)叶:即槲树的叶子,较大。一本作“檞叶”。
⑨“先生去后应须老”两句:意谓先生您离开后我应该会老去,乞求您给我能够脱胎换骨的金丹。
⑩法器:佛教指具有学佛、弘法善根的人,此指传承道法的人选。
⑪《灵宝毕法十二科》:道教修炼之书。
⑫性命之旨:指容纳儒释性命之理的道教内丹修炼的方法。
⑬金丹:即圣胎,指精、气、神凝聚而成的内丹,又称“婴儿”,吕岩诗云:“药返便为真道士,丹还本是圣胎仙。”
⑭苦竹真人:道士名,具体不详。
⑮时及□世:《四库》本作“时移世换”。由文气推,盖为“时及末世”,即指唐末。
⑯陈图南: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据《宋史》本传载,谓其落第后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为宋代理学基础。传见本卷后文。
⑰白襕(lán):泛指上衣与下裳相连的白色袍衫。角带:以角为饰的腰带,此为宋元时期平民的装扮。
⑱湓浦:今江西九江的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名湓浦港,北入长江。
⑲蝉蜕:道教称得道者死为尸解登仙,如蝉之蜕壳。
⑳“三千里外无家客”两句:引诗题为《答僧见》,意谓我是三千里外没有家的仙客,千百多年前游山玩水的游方道士就是我。
【译文】
吕岩,字洞宾,京兆人,礼部侍郎吕渭的子孙。咸通初年考中进士,两次调任县令。后来遇到黄巢叛乱,浩然兴叹,引发栖息隐居的志向,带领家人归隐终南山,自己则在江湖到处浪游。在他之前有锺离权,字云房,不知是哪个朝代哪里的人,因为战乱躲避到太白峰,不时来往于紫阁峰,在石头壁上获得道教秘籍,深深领悟虚寂微妙的道教义理,常常把头发挽在脑袋上,穿着槲树树叶衣服,在世上若隐若现。吕岩既然坚定志向要探究道教奥秘,就到处游览名山大川,到太华山,遇到锺离权,知道他不是常人,就用诗歌拜访他说:“先生去后应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锺离权认为他是传承道法的人选,为他撰写《灵宝毕法十二科》,详细地探究道教性命修行的奥义。吕岩隐坐在庐山好几十年,才把金丹炼成。遇到苦竹道人,才学会驱使鬼神。当时到了唐代末世,就不再返回家中了。吕岩跟陈抟也算同时代的人,有时到他的石室中寻访问候。曾穿着白色袍衫、系着腰带,在市场上卖墨,人们得到墨后都化作了黄金。常常在洞庭湖、潇湘二水、湓浦一带遨游,自称“回道士”,当时传说他已经像蝉蜕壳一样成仙了。吕岩有道术,佩带青蛇剑,自己笑着说:“我是仙人,佩着剑有什么用处?不过是用来斩断世间的爱恨烦恼罢了!”曾在寺庙墙壁上题诗说:“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前云水身。”后来自己写道:“唐室进士,今时神仙。足蹑紫雾,却归洞天。”
又宿湖州沈东老家,白酒满瓮,恣意拍浮,临去,以石榴皮画壁间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又尝负局奁于市,为贾尚书淬古镜,归忽不见,留诗云:“袖里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艳长春。须知物外餐霞客,不是尘中磨镜人。”又醉饮岳阳楼,俯鉴洞庭,时八月,叶下水清,君山如黛螺,秋风浩荡,遂按玉龙作一弄,清音辽亮,金石可裂。久之,度古柳别去,留诗云:“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后往来人间,乘虚上下,竟莫能测。至今四百余年,所在留题,不可胜纪。凡遇之者,每去后始觉,悔无及矣。盖其变化无穷,吟咏不已,此姑纪其大概云。
【注释】
①沈东老:姓沈,自谓东老,故称,即后诗中所说的“东老”。
②拍浮:原指在酒池中游泳,这里指纵情畅饮。
③“西邻已富忧不足”以下几句:引诗题为《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过湖州东林沈山用石榴皮写绝句于壁自号回山人》,意谓西边的邻居已很富贵却仍在担忧不够,东老虽然贫穷却欢乐有余。酿出白酒是因为喜好客人,把钱财散尽是用来收藏书籍。
④局奁:装着磨镜工具的箱子。
⑤贾尚书:即贾师雄。
⑥“袖里青蛇凌白日”以下几句:引诗题为《为贾师雄发明古铁镜》,意谓我袖里的青蛇剑寒光胜过白日光,洞天里的仙人果实长久地鲜艳如春天。要知道我是游于物外的餐风饮霞的仙客,而不是尘世中磨亮镜子的凡人。
⑦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黛螺:制成螺形的黛墨,用以画眉,引申为女子眉毛的代称。
⑧玉龙:这里指笛。一弄:一曲。
⑨“朝游南浦暮苍梧”以下几句:引诗题为《绝句》,意谓早上游玩南浦晚上游玩苍梧山,衣袖里的青蛇剑让人胆气粗豪。多次来到岳阳没有人认识我,朗诵着诗句飞过洞庭湖。
⑩乘虚:即凭虚。指在空中浮游。
【译文】
又有一次住在湖州沈东老的家里,白酒装满酒瓮,任由他自由饮用,快离别的时候,用石榴皮在他房间墙壁上写道:“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还有一次曾在市场上背着工具箱,为贾尚书淬炼古老的铜镜,回来忽然不见踪影,留下一首诗说:“袖里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艳长春。须知物外餐霞客,不是尘中磨镜人。”又有一次在岳阳楼上喝得大醉,俯瞰着洞庭湖,当时刚好八月,木叶飘下,湖水清澈,湖中的君山就像螺形的眉黛,秋风吹来,碧波浩荡,于是拿着笛子吹一曲,清脆的笛音辽阔响亮,仿佛能把金石震裂。吕岩在那儿呆了很久之后,越过古柳,离别而去,留下诗歌说:“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后来在世间来往,乘着虚空上天入地,最终难以揣测。到现在四百多年,到处都有他留下来的题诗,数都数不过来。但凡遇到他的人,每每等他离开后才发觉,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大概是因为他有无穷的变化,也没有停止过写诗,这里只是姑且记述他的大致情况罢了。
论曰:晋嵇康论神仙非积学所能致,斯言信哉。原其本自天灵,有异凡品,仙风道骨,迥凌云表。历观传记所载,雾隐乎岩巅,霞寓于尘外,崆峒、羡门以下,清流相望,由来尚矣。虽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黄白之小端,从而服食颐养,能尽其道者也。不损上药,愈益下田,熊经鸟伸,纳新吐故,无七情以夺魂魄,无百虑以煎肺肝,庶几指识玄户,引身长年,然后一跃,顿乔、松之逸驭也。今夫指青山首驾,卧白云振衣,纷长往于斯世,遣高风于无穷,及见其人,吾亦愿从之游耳。韩湘控鹤于前,吕岩骖鸾于后,凡其题咏篇什,铿锵振作,皆天成云汉,不假安排。自非咀嚼冰玉,呼吸烟霏,孰能至此?宁好事者为之,多见其不知量也。吴筠、张志和、施肩吾、刘商、陈陶、顾况等,高躅可数,皆颉颃于玄化中者欤。
【注释】
①嵇康论神仙:见嵇康《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②雾隐:像雾一样隐于山林,借指隐居。后文“霞寓”意同。
③崆峒:指广成子,传为轩辕时人,隐居于崆峒山石室中,见于《庄子·在宥》。羡门:古代传说中的神仙,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④解化:指解脱肉身,飞升得仙。
⑤房中:即房中术,道教术语,指男女交合、节欲、养生、保气之术。黄白:指道家炼丹之术,外丹术指黄金与白银,内丹术指黄芽白雪,即元神元气。
⑥上药:上等药物。嵇康《养生论》:“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
⑦下田:即下丹田。道家称人身脐下三寸处为下丹田。
⑧“熊经鸟伸”两句:古代导引养生之法,见于《庄子·刻意》。其法状如熊攀树而悬身,类鸟飞空而伸脚,口吐浊气,鼻引清气。经,悬吊。
⑨七情:人的七种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⑩玄户:玄理的门户。《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⑪乔、松:指王子乔、赤松子,古仙人。
⑫首驾:指络着马首就驾乘,引申为不带过多尘外物品。
⑬韩湘:传见本书卷六。控鹤:道教谓仙人常骑鹤,故以控鹤喻升仙。
⑭骖(cān)鸾:以鸾鸟为驾车的骖马,即驾鸾飞升,羽化登仙。
⑮多见其不知量也:语出《论语·子张》。只是表示他不自量力罢了,此谓不能理解神仙之事。
⑯吴筠:传见本书卷一。张志和:传见本书卷三。施肩吾:传见本书卷四。刘商:传见本书卷六。陈陶:传见本书卷四。顾况:传见本书卷三。
⑰高躅(zhú):崇高的行迹。
⑱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指不相上下。玄化:道家修炼的神妙变化。
【译文】
评论说:晋朝嵇康说过神仙不是靠着积累学习就能达到的,这话说得实诚啊。推断神仙的本原,来自天赋的灵气,跟凡人有差别,所以才有仙风道骨,飞腾在云霄之上。一一考查历代传记所记载的内容,有的乘雾隐居在山岩之巅,有的餐霞寄寓在尘世之外,自崆峒、羡门等仙人以后,不断有类似的高士,也是由来已久啊。虽然尸解成仙这样的事情,看似有些玄乎微妙,正可以看出不是借房中术、炼丹术这些小伎俩,通过服食丹药、六气,颐养天年,就能穷尽仙人们的奥义的啊。不损耗上等药物,越发地增益下丹田,像熊攀树一样悬吊,像鸟一样伸脚,吐出浊气,吸收清气,没有七情六欲来夺走魂魄,没有百般忧虑来煎熬肝肺,差不多算是了解了通往道教奥义的途径,强健体魄延长寿命,然后一跃而起,顿时就像王子乔、赤松子那样驾驭虚空而飞升。如今有些人遥指着青山络上马首就出发,卧在白云乡中振涤衣冠,纷纷长久地离开这个浊世,驱遣风云游历在无穷的天地间,等到看见这些人,我也愿意跟从他们游历啊。韩湘子骑着仙鹤在前面开道,吕岩驾着鸾鸟在后面跟随,凡是他们题写歌咏的诗篇,铿锵有力,使人振奋,都像天空之上自然形成的银河,不需要通过人为的安排。如果不是咀嚼干净的冰块洁玉,呼吸着烟岚雨霏,谁能达到这样的仙人境界?怎么会是爱好热闹的人所创作的,那样说的人只表明他不自量力罢了。吴筠、张志和、施肩吾、刘商、陈陶、顾况等人,他们的高尚的足迹可以细数,都是在得道成仙的行列中可以比翼齐飞的神人啊。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