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卷四

  【题解】

  卷四所传诗人以“大历十才子”为主,有卢纶、吉中孚、韩翃、耿、钱起(附钱徽)、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附柳中庸、张芬)、窦叔向、康洽、李益、冷朝阳、章八元、畅当(附郑常)、王季友、张谓、于鹄、王建、韦应物、皎然上人、武元衡、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刘言史、刘商等三十四人。这些诗人中有窦氏父子五人组成的诗人家族,显示出唐代家风对诗歌的推动作用;也有特别能吃老婆醋的大诗人李益和喜欢跟歌姬展弄风情的大诗人韦应物,虽然这些趣事未必可信,但在这些事件的叙述中却可以看出辛氏包容诗人小缺点的倾向,甚至也显示出包括辛氏在内的古典诗论家略带小八卦的好奇心。那么对于辛氏传记中的一些小差错,我们又为何不能宽容地对待呢?何况辛氏还借着诗人传记来弘扬正气,比如在《钱起传》中,辛氏大力赞扬唐代聚会时的分韵赋诗行为,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展示诗人的才华,也有助于主宾之间增进感情,而不必察言观色、劳心劳力,更不至于喝酒过度、淫乱过分。辛氏所言,在饭局繁多的今天,不无现实意义。

  卢纶

  纶字允言,河中人。避天宝乱,来客鄱阳。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元载素赏重,取其文进之,补阌乡尉,累迁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称疾去。浑瑊镇河中,就家礼起为元帅判官。初,舅韦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见禁中,帝有所作,辄赓和,至是,帝忽问渠牟:“卢纶、李益何在?”对曰:“纶从浑瑊在河中。”诏令驿召之,会卒。

  【注释】

  ①河中:府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

  ②鄱阳:县名,治所在今江西鄱阳。

  ③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④元载: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岐山(今属陕西)人,经李辅国引荐,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代宗策划杀宦官鱼朝恩,骄矜贿赂,后为代宗所杀。

  ⑤阌(wén)乡: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西北。

  ⑥户部郎中:官名,尚书省户部户部司长官,掌天下户口、赋役之政令。

  ⑦监察御史:官名,属御史台察院,职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⑧称疾:托言有病。

  ⑨浑瑊(jiān):唐朝将领,曾从李光弼、郭子仪征讨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及抵御吐蕃。建中四年(783)朱泚叛唐,护德宗坚守奉天(今陕西乾县),后平朱泚,与李晟协同收复京师,加侍中并兼河中尹、河中绛慈隰节度使,充河中同陕虢节度及管内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封咸宁郡王。

  ⑩判官:官名,节度使佐吏,佐理政事。

  ⑪韦渠牟: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李白曾授以古乐府,官终太常卿。

  ⑫禁中:也称省中,即宫禁之内。

  ⑬赓和:用别人诗歌原韵或题意作和诗。

  ⑭李益: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曾为幽州节度使、邠宁节度使幕僚,后唐宪宗闻其诗名,召为秘书少监,官终礼部尚书。边塞诗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以七言绝句见长。传见本卷后文。

  ⑮驿:古代官府设置的供传送文书和接待过往官员、使臣的机构。

  【译文】

  卢纶字允言,河中人。躲避天宝时期的安史之乱,来到鄱阳县客居。大历初年,多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元载平时很欣赏看重他,拿他的诗文进献给朝廷,补任阌乡县县尉,累积升迁为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推托生病辞官离去。浑瑊镇守河中,到他家礼聘,起用他为元帅府判官。当初,他的舅舅韦渠牟深受唐德宗喜爱,就表奏他的才华,被召到宫殿内拜见,唐德宗一有诗歌创作,卢纶就写和诗,等到卢纶担任浑瑊元帅府判官的时候,唐德宗忽然问韦渠牟:“卢纶和李益在哪里?”回答说:“卢纶跟随浑瑊在河中做官。”下诏派驿使召见他,适逢他去世了。

  ○纶与吉中孚、韩翃、耿、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文宗雅爱其诗,问宰相:“纶没后,文章几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对:“纶四子皆擢进士,仕在台阁。”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有别业在终南山中。集十卷,今传。

  【注释】

  ①吉中孚:楚州(今江苏清江)人,曾为道士,后还俗,历任谏议大夫、户部侍郎等,“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耿(wéi):字洪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左拾遗,其诗长于五律,“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大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邯郸永年区)人,官终虞部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苗发: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官至秘书丞、兵部员外郎,“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tóng):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官终右补阙,“大历十才子”之一。夏侯审:似为江东(今江苏南部一带)人,官至祠部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师诗僧皎然,官至杭州司马,后隐居衡山,“大历十才子”之一。传均见本卷后文。

  ②联藻:文林。

  ③银黄:原指金银铸成的印章,代称高官显爵。

  ④臭(xiù)味:气味。

  ⑤三河少年:指引领风气的都市少年,三河指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约在洛阳一带。

  ⑥文宗:即唐文宗李昂,穆宗第二子。晚唐宦官争权,王守澄等杀死唐敬宗李悟拥立敬宗弟文宗登位。文宗不甘作傀儡,倚重寒士李训、郑注,试图清除宦官专权。大和九年(835)李训谎奏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欲诛杀前来验看的宦官首领仇士良、鱼弘志,不料仇士良发现伏兵,事败,李训等被杀,株连千人,史称“甘露之变”,后文宗被软禁而死。

  ⑦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主张削弱藩镇,排斥牛僧孺党人,后遭牛党打击,贬崖州(今海南海口琼山区)司户而死。

  ⑧台阁:尚书省的别称,泛指中央机关。

  ⑨巾笥(sì):用巾盖着的箱箧。

  【译文】

  ○卢纶跟吉中孚、韩翃、耿、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前后相连,并驾文坛,都做到比较显贵的官爵,而且气味相投,交谊情分都很深,当时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唐代的文章体制,到这里就有了一次大转变啊。卢纶所写的作品特别出彩,跟盛唐诗人相比也不逊色,就像都市里的少年,因其超群的风度和才华而自我欣赏。唐文宗特别喜爱他的诗歌,询问宰相:“卢纶去世后,诗文留下来多少?有儿子吗?”李德裕回答说:“卢纶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了,在中央机关做官。”唐文宗派遣宦官把卢纶家里的书筐搜了个遍,获得五百首诗歌进献上来。卢纶在终南山中有山庄。集子十卷,流传至今。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