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宋当神探

第11章 收公孙策(求收藏求鲜花)

我在大宋当神探 无敌君王 5547 2021-04-06 04:0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大宋当神探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

  公孙策非常的不解。

  在公孙策眼中,包拯和其余官员一样,他麾下的护卫也和其余护卫没有什么两样,为何对方会如此表现?

  “先生,大人刚才很生气,为了这件事情要赶我们走。”

  马汉出言道。

  “只有获得先生的原谅,我们才能继续跟随大人,所以还请先生能够成全。”

  赵虎凝重道。

  “我明白了,你们是舍不得这份官职俸禄。”

  公孙策淡淡道。

  “不,我们之前都是拦路抢劫的盗贼,是大人收留了我们,给了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如果我们就这样离开,那太对不起大人了。”

  “我们只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只有跟着大人才行。”

  “大人是我们心中唯一的清官,我们真心想跟着大人呐!”

  …………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相继道。

  公孙策陷入了沉思,他没有想到包拯竟然是这样的官员们,能够将拦路抢劫的盗匪收为麾下,而且对方竟然能心甘情愿,仅仅只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就要跟在包拯的身边。

  如此看来,自己真的错了,包拯和别的官员必定不一样,极有可能是一位真正愿意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好官、清官。

  “好!我答应你们,我必定说服包拯,将你们继续留在身边。”

  公孙策也是一位想要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的书生。

  虽然公孙策当年参加科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他的试卷却是被人换了,否则他当年便是状元,而不会名落孙山。

  也就是那一次,公孙策看透了官场,他认为整个大宋官员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一个清官。

  即便是了空大师口中的包拯,在公孙策眼中都是一个样子做得很足的官员。

  但是今天、但是现在公孙策内心悸动了,包拯极有可能是一个清官。

  “多谢公孙先生。”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马上激动道。

  他们四人明白公孙策是一位非常聪明之人,只要公孙先生答应帮助他们,那么他们必定能回到包大人身边,保护包大人、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马上公孙策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向着包拯的房间走去。

  此时包拯正在陪着楚楚,虽然包拯很想给楚楚一个宁静的生活,但是包拯身在官场,必定要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包大人,公孙策先生求见。”

  突然一个小和尚出现在殿外道。

  “我知道了,你告诉公孙先生,我马上出来。”

  包拯大声道。

  “公孙策,那位算命的先生,他来干什么?”

  楚楚问道。

  “楚楚,你可不要小觑这位公孙先生,他可是庐州第一才子,当年要不是因为科举舞弊,公孙策可以高中状元。”

  包拯笑道。

  楚楚点点头,只要是包拯说出来的,她都会相信。

  “参见大人。”

  王朝四人看着包拯出来大声道。

  “公孙先生,你要见我?”

  包拯走到公孙策身前道。

  “听说包大人要将他们四人赶走?”

  公孙策问道。

  “不错,公孙先生可明白原因所在?”

  包拯反问道。

  “是因为他们对在下动武。”

  公孙策道。

  “那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谨守该有的分寸。”

  包拯直接道。

  “包大人的分寸指的是?”

  公孙策问道。

  “天下官员最令人不耻的诟病就是仗势欺人四个字,他们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包拯正色道。

  “在下不知道包大人说的是不是由衷之言?”

  公孙策盯着包拯道。

  “此话怎讲?”

  包拯问道。

  “倘若是由衷之言,想必包大人律己督下甚严,倘若是言不由衷,恐怕包大人难脱沽名钓誉之嫌。”

  公孙策淡淡道。

  “是否沽名钓誉只有我自己心知肚明,然而此地是佛门净地,并无外人,公孙先生认为我是否有此必要?”

  包拯反问道。

  “好!那就请包大人收回成命,让他们四人继续跟随包大人。”

  公孙策笑道。

  “还请公孙先生给我一个足够的理由。”

  包拯直言道。

  “理由很简单,他们四人主动找我认罪道歉,足以证明他们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公孙策正色道。

  “此事因在下而起,在下都不再计较了,要是包大人还不肯收回成命,那岂不是太过矫情了。”

  公孙策接着道。

  “既然公孙先生讲情,那么你们就暂且留下,以后再犯绝不通融。”

  包拯转身对着王朝四人道。

  “是!”

  “谢大人。”

  “多谢公孙先生。”

  王朝四人马上激动道,他们内心全都发誓今后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随后包拯让王朝四人离开,他准备和公孙策单独谈些事情。

  包拯先是劝公孙策参加科举考试,被公孙策拒绝。

  而且公孙策已经对朝廷和官场失去了信心,他觉得所有的官员当初参加科举,都是为了名利。

  “难道包大人当初参加科举,不是为了名利?”

  公孙策问道。

  “拯生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此话说来冠冕堂皇,公孙先生未必能信。”

  包拯凝重道。

  “恕在下直言,这种境界的确很难有人能够达到。”

  公孙策虽然震惊,但还是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那么公孙先生何不随我前往端州就任,先生的才学,可以帮助百姓做些实事,而且可以借此查明我是否言行如一。”

  包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公孙策却是摇摇头。

  “公孙先生不肯参加科举,难道也不肯为黎民百姓尽一份力?”

  包拯接着道。

  而公孙策听后却是离开了,但是包拯知道公孙策已经犹豫了,一旦公孙策犹豫,那么就证明他已经开始动摇了。

  果然,第二天包拯启程的时候,公孙策前来表示愿意同包拯一起前往端州。

  至此,公孙策投入包拯麾下,准备为老百姓尽一份力气。

  随后,包拯一行人快速赶往端州。

  PS:新书求支持,求收藏,求鲜花,求十星评价票。 我在大宋当神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