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御史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古人惜字如金,著书写文,并无标点符号这一准确的概念。不管有没有标点符号,若是想要读书习文,就必须先学会识文断句。
有句话说得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字之差,就能曲解概念真意,从而与原著思想背道而驰。
古代的教书先生,大多都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们照本宣科的教你识文断句,至于句中意思,那就需要你自己去参悟了。
说白了,教书先生的责任只有两个,一是教你识字,二是教你断句。除此之外,能超出这二者,另有施教,就能冠以“名师”的头衔。
举一个例简单的例子,叫做‘举手可得之,何乐而不为?’。
有了标点符号,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显。其意是,举手之劳就能得到,为什么不去做呢?
若是行文识字断错了句,这就变成了‘举手可得之,何乐而?不为。’
看看这句话,同样的字,不同的标点符号,其中意思却是背道而驰。不仅如此,其中还有着一种清高,一种不屑的味道充斥在里面。
文言文是一种很复杂的学问,然而,这种复杂不是学识上的复杂与深奥,完全就是人祸所造型的奇葩显现。
标点符号,在古代并没有形成精准的观念。
他们没有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却是有着之,乎,者,也,兮。
类似这样的字,可以一做两用,必要的时候它们是字,非必要的时候,它们就是用来断句的符号。
没错,这些字,就是古人用来断句的另类标点符号。
弄明白这五个字的用法,你就会发现,所谓的文言文,其实就与白话文一样通俗简单。
举个例子,汉太祖刘邦,曾经做过一首广为流传的诗,叫《大风歌》。
原文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可不会告诉你,这其中的‘兮’字是一个标点符号,也是一个动词,又或者是表达情绪的声词。
若是依照标点符号来断句,原文应该是:
“大风起,云飞扬。”
“威加海内,归故乡。”
“安得猛士,守四方。”
若是将它当成动词,也就是诗歌朗诵时的情绪出音来断,原文又是不同,应是: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归故乡。”
“安得猛士守四方。”
好玩吗?
之乎者也兮……
文言文的复杂深奥,就在于此。
说它是字,这没错,有些时候,唯有用字解,才能将句中意思捋顺。
说它是符号,这也没错,有些地方,它就是个用来识文断句的符号。
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不是所有人都能弄清它在哪个地方是字,在哪个地方又是符号。
话语至此!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的精准萌芽阶段,是在明朝。
明朝古籍当中,会用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进行断句,正式用符号代替文字,将两者区分开来。从而杜绝字符混淆,祸乱文意的弊端。
…………
……
咱们言归正传。
此时!
公堂上!
来俊臣的话音落地之后,使得满堂惊疑不定。
人群中,顿时有人叫道:“来大人,你是不是拿错遗嘱了,这咋跟先前的不一样呢?”
“怎么回事?”
“是啊,怎么来大人一张口,这遗嘱就全变了?”
“不是同一份吧。”
“不可能,我们都看真呢,从始至终就那一份遗嘱。”
同一份遗嘱,寥寥十九个字,冯荣与来俊臣先后读了一遍,其中意思却是天差地别。
“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数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数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一文两读,全靠标点符号的断句不同。
来俊臣轻轻一笑,将手中遗嘱交给衙役,示意衙役传阅众人,以示公道。
李二夫妇目瞪口呆,如遭雷击,愣在当场。他们不明白,怎么来俊臣一张口,就能颠倒黑白,将死的生生给说成了活的。
来俊臣没有去理会堂外百姓的言词,这个时候若是与他们搭话,只会被扯进僵局里,不是明智之举。
来俊臣决定从情理入手,于是向那懦弱少年问道:“张一飞,你娘如今何在?”
懦弱少年支支吾吾,听见来俊臣的问话,他的眼泪顿时就是‘哗哗’的往下流。
来俊臣心里暗骂一声废物,活该你被人欺负成这鸟样。
白胡子老头很聪明,他能猜出来俊臣在打着什么主意。
于是,白胡子老头上前一步,他愤愤不平,怒火填胸,指着李二夫妇扬声说道:“来大人,张娃的娘,被他们给害死了。”
“你胡说。”李二的妻子立即脱口而出,她是万般不敢承担这份罪责。
白胡子老头一瞪眼,声嘶力竭的喊道:“张财主死的时候,张娃还没老朽的膝盖高。张财主就是害怕李二为了争夺家产,从而害了他们母子的命,才费尽苦心写下这样一份遗嘱。”
话语至此,白胡子老头的话语再高一个调,他在说给满堂众人听,声音直传公堂之外的喊道:“可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张财主的头七刚过,你们就将张娃母子驱逐到后院草棚安身。你们霸占了家产,却对他们孤儿寡母不闻不问。张娃子的娘,为了给孩子吃一口饱饭,就得忍受你们百般凌辱刁难,只过了两年,她就病疾缠身,活活病死在草棚里。你们霸占的家产何其多,却连一碗饱饭都不给你亲弟弟,他娘活活劳病而死,你们更不曾施舍一副汤药钱。你们还是人吗?心咋就这么狠呢?”
话语说到这里,白胡子老头老泪长流,咬牙问了句:“此等恶行,与杀人何异?”
用此句作为结尾,来俊臣都想立即拍手叫好。这老家伙够损的,这番话语说出来,可谓是人心所向,大势已成。
果然,李二心慌之下,立即反驳道:“那是她娘自愿为奴,我们可没有逼迫她。他娘病不病,与我们和相干,人又不是我们杀的。”
这话一出口,来俊臣心里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李二夫妇这一回,算是彻底栽了。
冯荣气得直咬牙,恨不得一脚踢死这个嘴快又愚笨的玩意儿。你说什么不好,偏偏说出这种火上添油的言语。此话一出口,这与认罪又有什么不同? 大唐御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