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良渚遗址的价值探研

第二节 良渚文化的传承发展

良渚遗址的价值探研 佚名 10383 2021-04-06 03: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良渚遗址的价值探研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良渚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在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良渚遗址发现80余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良渚遗址保护、研究、利用、传承事业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精彩亮相,良渚遗址保护、研究、利用、传承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只有继续传承良渚文化,才能使良渚文化历久弥新,再活一个五千年。

  一、用镜头记录良渚遗址的美丽面貌

  用摄影镜头记录良渚遗址的美好瞬间,是传承良渚文化的重要方式。2017年7月20日,首届“摄影家眼中的良渚文化”摄影大赛正式启动,大赛邀请全国所有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聚焦良渚遗址,用镜头展现良渚文化。摄影作品的征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征集2001年以来与良渚文化相关的摄影作品,另一方面是征集2001年以前的老照片。此次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的近500余幅(组)摄影作品。经过有关专家对全部作品进行多轮评比筛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10组(幅)。

  这些作品聚焦5000年良渚文明,形式各异、精彩纷呈,客观反映了良渚遗址的自然风貌、人文特色、考古文物、保护成果和利用状况,也向世人真实全面地展示了良渚文化。2018年3月-5月期间,良渚遗址管委会在良渚遗址保护范围内的29个村(社区)举办“摄影家眼中的良渚文化”作品巡展,尤其是在5月2日“余杭市民日”当天,摄影作品在瓶窑镇中心位置展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欣赏这些展示良渚文化的摄影作品,通过摄影家的镜头,了解不同角度下的良渚遗址。

  首届摄影大赛收到良好效果,广大市民纷纷点赞良渚文明。第二届“摄影家眼中的良渚文化”摄影大赛暨“我为良渚古城遗址拍一张好照片”摄影活动,于2018年11月启动,经过秋、冬、春三轮摄影名家带队采风约拍和摄影师们半年来的精心创作,共收到作品2589幅(组)。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定,在初选的600余幅(组)作品中最终评定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入围奖作品300余幅(组)。此次摄影比赛作品契合良渚文化主题,包罗了良渚古城的基本元素,如宫殿遗址、反山王陵、水陆城门、瑶山祭坛、外围水坝、展示服务区、人物动物雕塑、四季景色等诸多内容,形式多样,类型丰富,涉及面广,从光影角度充分阐释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展示了良渚古城的优美风貌和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用书法的艺术魅力传承良渚文明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的发展演变,历久弥新。经过数年的考古研究,良渚遗址的原始文字——刻画符号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发现的良渚遗址刻画符号共有600多个,深刻地反映了良渚先民的思想状态和精神世界。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的艺术瑰宝,在传承良渚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春节期间,“浙江书法名家良渚采风助力申遗”活动在杭州良渚举行。25位书法家赴良渚古城遗址核心区,参观莫角山宫殿区遗址,拜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工作站,与良渚遗址发掘的亲历者们亲切叙谈,详细了解了良渚遗址80多年的考古历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观摩出土的珍贵文物。书法家们实地感受了良渚文化的博大精深,细细品味良渚文化的厚重之美,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在现场创作环节,书法家们挥毫运笔,传承良渚文化基因,饱蘸浓墨书写时代风骨,一幅幅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特别是书法家们合力将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创作的《良渚颂》书写成30米长卷,成为此次书法采风活动的点睛之作。书法家们创作的作品,充分展现了良渚文化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恢弘气象,对良渚文化的宣传普及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加强良渚遗址的国际交流合作

  国际上,对良渚遗址的关注和研究氛围日益浓厚。随着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更广泛地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2017年3月21日,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全球知名的考古学泰斗科林·伦福儒在杭州良渚为良渚遗址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的人士举办了一场题为《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的学术报告会。他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良渚遗址考古的最大贡献是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1000多年。良渚文明处于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同的时间。‘神徽’也许不是宗教符号,有可能是国家符号,相当于国旗、国徽。”

  世界水利专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提出,“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近年来,我去了很多国家,看了许多水利系统的建筑物,相比之下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更加完善。良渚古城遗址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水利史向前推进了很多年,更对认知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良渚的例子来看,是先有水利工程建设,再推进城市化建设。因此,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系统与早期国家的起源息息相关。”

  2017年9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著名世界遗产专家乔拉·索拉(Giora Solar)先生及其夫人前来考察良渚遗址。他实地参观了老虎岭水坝遗址、北城墙遗址展示区、莫角山遗址以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工作站,在直观详细地了解了良渚遗址考古研究现状、遗址规划管理和有关保护情况后,提出了一些相对专业的意见。乔拉·索拉先生表示,老虎岭水坝遗址让他印象深刻。他认为,从宏观角度来讲,规模宏大的水坝是如何建成的,花了多少时间、人力和物力。从微观角度来讲,水坝遗址剖面和细节展示是如此的精细,令他非常震惊。对于如何平衡保护和展示之间的关系,乔拉·索拉先生根据自己30多年来考古建筑的经历和经验,提出了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如果目前的财力和知识力还未达到最好的保护目的,那宁可让原址仍旧存在于地下,而非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因为后者对遗址原址的破坏性更大。在良渚遗址的展示上,可以选择在遗址上方或者旁边建造一个博物馆进行展示,也可以使用虚拟电子手段展示,让参观者对良渚遗址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对良渚遗址原址的破坏”。

  2017年9月22日,应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和良渚博物院的邀请,希腊文化体育部秘书长、世界著名考古学家、世界遗产保护领域重要领导者费拉萨基女士一行前来良渚博物院和良渚遗址现场考察,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费拉萨基女士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表示肯定。她认为,良渚文化令人惊叹,能够近距离欣赏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使她感到非常高兴。作为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费拉萨基女士以“21世纪下的古文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为主题,从史料记录、专业技术的文物保存、社会性保护措施,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费拉萨基女士提到,希腊新近挖掘到的古文明遗址与良渚文化诞生存在于同一时期,双方可以在未来就这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地交流,并开展合作。

  2017年12月12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良渚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近30位世界知名考古专家齐聚良渚,围绕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重大价值,展开一场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对话与交流。各国专家实地考察了老虎岭水坝遗址和莫角山遗址,近距离观摩了出土器物。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凡诺·斯卡伯勒(Vernon L.Scarborough)说:“近年来我去了很多个国家,看了许多水利系统的建筑,对比之下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更加完善,良渚古城遗址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水利系统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很多年,更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过程可以成为世界考古界借鉴的重要经验”。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教授罗森夫人(Jessiea Rawson)是位中国通,她用中文介绍说:“这次已经是我第四次前来良渚了,每次来良渚都有不同的惊喜。良渚遗址文化价值突出,良渚先民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在全世界都很了不起,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在未来能够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明白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对良渚来说,这次活动在世界考古学界把“良渚声音”进一步放大,也为良渚遗址申遗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四、良渚文化走进教科书

  教科书是传播知识的权威渠道,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在青年心中厚植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从建国后一直到2007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从未提到过良渚文化。2007年,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的发现,让良渚文化再一次成为焦点。随着良渚文化价值的不断被发掘,其走进教科书的脚步也更加铿锵有力。

  2007年,良渚遗址管委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有关方面联系,在2008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有关章节中,加入了“在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象征权力的玉器”的文字表述,并刊用了“玉琮”图片,实现了良渚文化进入教科书的“零突破”。

  2009年,在《历史与社会》再版印刷时,“良渚”两字与牛河梁、半坡、大汶口、河姆渡一起写在“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的地图上,良渚文化在教科书上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

  2011年,在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增加了“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群,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村落、古城、祭坛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文字,并配发了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两枚特种邮票图片,良渚文化进入教科书又取得新进展。

  2014年开始,借国家决定对历史教科书进行统编的机会,良渚遗址管委会主动与历史教科书编撰委员会取得联系,对接良渚文化考古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在沟通和协调的同时,邀请两位主编到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等现场踏看,使其更多地了解良渚文化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等方面的重大价值和意义。随后,两位主编重新对“良渚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并与国家文物局协调相关内容,最终于2017年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将整整一页的良渚文化内容编入其中,大篇幅地把“良渚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良渚文化开始为广大初中生所了解、知晓。

  2019年,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对中学历史的话语体系以及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影响深远。良渚文化走入教科书的脚步不断加快。在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图文并茂地增加了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图,将余杭地名写入书中,并从中华文明起源的角度,明确了良渚遗址作为早期国家及文明社会的定位。在《数学》(必修一)教材上,良渚文化首次进入了高中数学教育领域,良渚遗址出现在引言和例题中,实现数学教育讲知识、渗文化。9月1日,新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重新修改了对良渚遗址的叙述和定位,与2017年发行版本相比,进一步明确了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良渚遗址保护和考古研究工作真正“改写了中国历史”。

  五、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

  随着考古热的兴起,广大青年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与日俱增,期望了解考古、从事考古工作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考古学,培养更多考古学人才后备军,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良渚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举办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公众考古活动——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于2008年应运而生。2016年,该项活动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

  高校拥有强大的研究力量与师资储备,博物馆拥有文物资源,有专业的深度解读与展示。暑期课堂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实现了院校文化、人才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目前,参与暑期课堂的中学生达1000余名,分别来自北京、浙江、香港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100多所中学,这为考古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源。

  北京大学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突破了博物馆场馆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良渚博物院社会教育的空间。通过暑期课堂,良渚博物院的受众不再局限于本地市民,更扩展到全国乃至境外;社会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院内展览,更触及到遗址现场教育、其他博物馆场馆教育和关联性知识的传播教育;社会教育的时间维度不再局限于良渚,更延展到整个中华文明。

  北京大学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对于宣传良渚文化、浙江历史文化乃至中华5000年文明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浙江地区考古遗存丰富,各阶段文化内容精彩纷呈,历史意义极为重要。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是研究我国稻作起源、文明起源的重点。浙江有独特的吴越文化,是越窑、龙泉窑等重要瓷器的生产中心。近距离地参观体验这些历史瑰宝,能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六、“良渚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40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实施浙江省校园文化育人工程,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以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良渚遗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良渚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既能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保护良渚遗址、传承良渚文化。

  (一)举办专题讲座:让良渚文化走入大学校园

  大学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等专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校内师生带来了“良渚遗址发现80周年”、“良渚遗址的动植物考古”等良渚文化主题讲座,让悠久灿烂的良渚文化走进高校,青春与古老文明在此相遇碰撞。在高校开设良渚文化讲座,既有助于提高高校师生对于良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水平,也对整个社会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重要意义。

  (二)举办器物展览:良渚文化不再触不可及

  随着良渚文化热的兴起,学校将良渚文化元素引入校园,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良渚文化,还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与研究生们一同走进良渚遗址。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内,摆放着许多展架与展柜。展柜内陈列着精致的玉琮、玉钺等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的仿制品,展架上则是良渚遗址的介绍与精彩的摄影作品,以及良渚古城的多媒体宣传片。一场良渚文化展览吸引了不少学子驻足欣赏。瓶窑中学校园内还设有良渚文化陈列室,并有一支专门的良渚文化讲解队。在瓶窑镇第一中学校园内,布置了良渚遗址文化长廊,学生们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有了更多机会了解良渚文化。通过在校园内举办良渚文化展览,不仅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良渚文化,而且可以借助高校的文化交流传播优势,助推良渚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中传播。

  (三)开展摄影活动:看小小摄影家眼里的最美遗址

  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一场主题为“小镜头,大视角·我眼中的良渚文化”摄影比赛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展开。全区120余位中小学生来到莫角山遗址和瑶山遗址,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镜头记录下一张张良渚遗址的画面。将中小学生摄影比赛选址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就是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实地走访、亲身学习的方式加深对良渚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把良渚文化融入孩子们的日常教学中,传承弘扬良渚文化。

  (四)组织演讲比赛:高中生用观点表达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为了让学生用演讲的形式,表达对良渚文化的理解和对良渚遗址保护的宣言,在瓶窑中学等校园内,举办了一场“我说良渚文化演讲比赛”。当前,不少青少年对西方文化抱有很大兴趣,但是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社会基因,反映着社会本质。历史告诉我们,唯有真正拥有优秀文化的民族,才能凭借着自己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时代的洪流里站稳脚跟,进而稳固前行。良渚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时刻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举办征文比赛:让良渚文化代代传承

  近年来,关于良渚文化的征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18年,在良渚遗址管委会与杭州市教育局合作举办的“我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出份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就有一场“我与良渚”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收到了数百篇学生征文。不少学生为了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与家长、老师一起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请教专家,收获颇丰。通过举办良渚文化征文比赛,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良渚文化,用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感悟为健康成长汲取精神营养,然后再把这些亲身经历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并创作出来,使良渚文化代代传承。

  (六)开展知识竞赛:让良渚文化知识深入人心

  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既可以推动广大中学生学习良渚文化知识,也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2019年5月12日,“遗产知识进校园,助力良渚申遗”模拟申遗大赛在杭州第十一中学举行。学生们组成考古社团,分为6个小组,分别对山东泰山、明清皇宫、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埃及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金字塔墓区)、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中心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介绍,从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具备的突出普遍价值入手,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提供经验借鉴。

  学生们以丰富的内容、深情的演讲、真挚的情感和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阐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使命和责任,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传递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热情。

  (七)运用高新科技:提升良渚文化传承科技水平

  5G技术是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新技术。通过5G赋能良渚文化传播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建5G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开展良渚文化VR课堂合作,从“同步课堂”“良渚文化VR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起步,利用最前沿的科技手段,为青少年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对保护良渚遗址、传承良渚文化意义深远。

  (八)组织手工社团:丰富良渚文化传承实践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学生手工制作良渚文化器物模型是一项生动有趣的尝试。瓶窑镇第一中学通过组织良渚文化社团的方式,成立了玉器制作组、陶器制作组、漆器制作组、木器制作组等多个社团组织,聘请教师和专业人员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有些学生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激发了学生学习良渚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良渚职业高级中学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紧扣良渚文化核心内涵、深挖特色美育项目,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陆花灯[ “大陆花灯”是集说、唱、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舞蹈。每逢丰收后,村民们跳起花灯舞,相互庆祝,因主要流行于余杭区原大陆乡而得名。长期以来,演变成各类曲调,表演形式活泼风趣,深受欢迎。如今已盛行数百年,并于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社团,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大陆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经常邀请专家学者与民间艺人进行指导,为学生学习大陆花灯舞蹈提供了条件,在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大陆花灯舞蹈的认同感,继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同时,该校还开发了“良渚文化菜谱”,指导学生制作模仿良渚文化时期器物的菜肴,受到有关酒店和国内外食客的欢迎和热捧。

  (九)组织艺术展演:推进良渚文化普及宣传

  为全面宣传与展示良渚文明及其独特魅力,以实际行动展示杭城学子树立“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意识和保护与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为“良渚申遗”出力,2018年7月4日,“‘玉’见良渚”——杭州市中小学生良渚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杭州剧院举行。展演活动以“‘玉’见良渚”为主题,以“少年梦想展翅 助力良渚申遗”为口号,通过与先民对话、良渚的考古、保护与传承、畅想良渚四个篇章共十五个节目,杭州市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所属学校围绕主题和故事主线参与演出一个节目,系统呈现杭州市青少年学生对良渚文明意义的理解,以及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认识与行动。

  此次展演活动结合杭州市中小学生“美好成长”计划的贯彻实施,以“良渚申遗”为契机,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强化乡土教育,强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宣传教育,夯实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切实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助力添彩。 良渚遗址的价值探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