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衡阳,请留下

第一百九十三章大汉奸的腐败过程

衡阳,请留下 鞑虏戈 3226 2021-04-06 03:4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衡阳,请留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那个师团长与蒋营长的交流十分融洽就是父亲也没有想到会这般轻松,从他的交谈和言语中充分的看出他对于第十军的认可。甚至在和蒋营长会谈的最后很是自豪的说“....告诉你,世界上最好的部队就是我们大日本皇军,第二名就是德国的德军,至于第三名我认为就是长沙军.....(注:第十军因在第三次和常德会战中的英勇表现被日军称为长沙军)”

  父亲认为这个师团长的话自信过头,但能听到这样的话大家还是很自豪的。

  谈到最后这名师团长终于露出本意,原来是来招降的。

  “那么对于今后呢,有什么打算”那师团长问

  “那是你们的问题,我代表的是中国军官,我要保持自己的身份和荣誉。”

  “实话告诉你吧,衡阳被攻占后西南主力已经被我们完全歼灭,昨天晚上桂林也被我们攻占,翻开地图你们中国没多少地了,就是蒋介石听说也逃亡美国,重庆只剩下几个顽固份子。在我军的猛烈扫荡下不出几天,到时候你对于你的国家,又会有怎样的看法”

  那师团长说完,我父亲与蒋营长沉默了很久,虽然事后才知道情况没他说的那么严重不过当时确实吓了一跳,这不就是亡国的征兆?

  蒋营长的脸色发黑

  “军事上的失败或许是真的,然而中华古国自有其生生不息的意义,在如今的大势之下,灭亡的或许不是中国”

  日军师团长脸色也不好看了

  “看来你并没有看清你现在的处境,先好好想想吧,我现在有个好建议,你要是能替我们大日本皇军组织现有部队我们可以治好你的伤还有你现在的地位,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那就是让我做汉奸?可能吗?”

  “不要现在急着回答我,慢慢来会有时间的。”

  “不用!我不是汪精卫,更不会像他一样慢慢放下自己的尊严,如果你们早点枪毙他说不定他还是个国家烈士,但这样一个慢慢放弃自己底线的人,你以为我们这些当官的都傻?我如果是他(汪精卫)即便是开始会被淹死,也要坐上那艘该死的法国小船!”[《罗辑思维171》p 45:31]

  “哦!”

  师团长一阵惊奇“你居然连这些都知道。”

  说完那师团长笑了笑随后看了看蒋营长身后的那名中队长。

  这次交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我父亲当时一直不明白为何师团长会被蒋营长的一句话问住,因为当时的处境没有问蒋营长。后来父亲查阅资料才知道,汪精卫在淞沪之前一直是国名党内的元老备受国民党内众实权派认可。他一直希望架空蒋介石,淞沪抗战后蒋介石顺应大势抗日时,汪精卫与其唱反调打算在西南组建一个新的政府取缔蒋介石,类似于后来的李济生等人的手法,不同的是他借助的是与日本人讲和,我这里要说下,汪精卫是大汉奸无疑,只是他当时提出的和解如果日本能够答应确实是中国最好的结果,特别是在日本政府有意商谈以及汪精卫乐得配合的情况下(如果成功汪的这套理论还是很有市场的,中国那时缺的就是修养的时间).

  遗憾日本政府和汪精卫都忘记了日本军队是个什么德行(犯上),这也就是那著名的“近卫三原则”越说越没骨气的原因。我说这些不是表示汪精卫是对的,至少在淞沪会战前日本强大的幻象是如此形如实质,就是当时的文人譬如胡适等都劝蒋介石不能打,一旦打没了中国就要亡国,议和在当时的国民党不失为一种选择。

  再说一遍国家的事情不是一时血勇之气就能带过,就像我自己听过解说,最反感的就是常常把“令为玉碎”挂在嘴边的人。个人当然可以,但让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甚至即将出生的人,你有什么资格代表他们?

  冷战时有人说过这样的例子,如果美苏互射原子弹只要美国人最后比苏联人多一个人就算赢了,对此立马有人就调侃:是得多一个人,那多的那个人得是女人,美国才能算赢,不然几十年后都是一样的完蛋。

  近代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清末年间慈禧太后因为冲动对所有外国人宣战的后果是什么?八国联军,北京插上了八个占领军的国旗这样的屈辱还不够深刻?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没有话语权,更加没有所谓的公平公正,这一点21世纪的我们了解的好不够多吗?

  既然逆境之下不能血气之勇那唯有弃车保帅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法,因此议和在那个阶段不能单方面看做是卖国,他们只是在逆境中选择一个对国家危害不那么大的可能。

  我看过一则资料也说明当时关于议和以及战斗之间的摇摆,教科书中推崇的以身殉国张自忠在抗战前期也有过不听中央号令(那时的国名党真的很散)想与日本议和,最后或许也因为议和失败亏对国人萌发死志。

  汪精卫的情况也差不多,只是其没有刹住车或者没有守住民族气节这个最后底线,他没有如张自忠那样悬崖勒马醒悟,慢慢的一步步的丧失了自己底线。

  比如之前蒋营长提的坐船的事情就发生在汪精卫发了那份著名“艳”电后,在全国人民的一致抵制下一意孤行。在越南首都河内准备起身去上海时,日本人为其准备了一艘5000吨的豪华大船,汪精卫说不行(不上日本人的贼船)于是自己租了700吨的法国小船,结果海上航行日本人说小船不安全,软磨硬泡后就上了日本的豪华大贼船。

  到了上海也是一样的,期初实在公共租界里,后来日本人说小心蒋介石派军统特务刺杀你(在河内已经发生过一次),于是底线再次告破去了日本租界。[&<罗辑思维&>p171 46:08]

  因而蒋营长认为汪精卫如果开始就能刹住车,或者去上海和谈无解时顶住压力哪怕最后被日本人杀了也不会落得大汉奸的千古骂名。毕竟他的初衷是好的,不然也不会有“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这样慷慨激昂的词句。 衡阳,请留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