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衡阳,请留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原国军第十军预十师士兵,顾祥贵的家住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外,为此我们还转了一趟农村大巴。此刻正值夏季比之前几天那真是一天一个样的热,车内没有空调,大家唯有打开车窗通风,有些不理解的是即便是在郊外迎面而来的热浪丝毫不比城市差多少。就是沿途田地里劳作的人也顶着一朵圆帽子,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
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样子我们到达顾祥贵老人的家,这是个很普通的平房。到的时候老人并不在家,席伯伯让我们在这里等一下他去找找,说着就去了房子后方的田地里。不一会就带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乍看是个十分瘦小的老人,因为经常干活的关系整个人看起来很精干,步伐走动间还有种跃跃欲试的余力。岁月在老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迹,想想也明白,近九十岁的人能有如此身体已实属不易。
“和那帮人说了吗?”
“提过几次”
“答应了?”老人微微好奇,稀疏的头发配上他明亮的眼睛显得有些精神。
“没有,可也没有反对。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到时让这些小家伙礼貌点应该没事。”
“希望是吧,那些老古董可不像我,倔的很。”
说着老人看过来
“你好 老祖父,我是席恒这是我的同学瑁武”席恒赶紧自我介绍。
“你祖父和我说起过你们两个,他说你心不在焉 席恒”
席恒尴尬的苦笑,显然对于这样直白的训斥很是无奈。似乎之前席伯伯也是这样看着他的,那时我还不明白那种表情是什么意思。
原来大体应该是“恨铁不成钢”吧。
“走吧,和我先进屋去说”
老人领着我们 走进了面前只有两个房间的屋子,简陋的内饰,地面甚至没有地坪。我和席恒来回寻找着,天,居然连坐下的地方都没有。
老人捣鼓半天才从算是卧室的地方找出三个像样的凳子,还是那种有年代小凳子。
“家里不常来人,辛苦你们将就下,来
坐这”老人将凳子用布擦拭递给我们。
“没关系的 是我们打扰了”
我随口回复道,这才注意老人眼睛一直注视席恒的衣服,特别是外套里面的那件 粉色T恤。我挠了挠头,一旁的席恒更是害羞的低下脑袋。
席伯伯也没有说话的意思,我也不知道如何开口,席恒更是古怪的咧着嘴,为此还发出“嗯额”的声音。但没用,顾祥贵老人就是这样呆滞的看着席恒,或者说他的那件粉色T恤。
“记得上次看见穿这种颜色的人,已经是3年前。对哦,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可看见它还是觉得时间如若几天之前。”
顾祥贵将头看向门外,我和席恒不明所以没敢多问,又是一段沉默。
“席恒,你的衣着是你祖父选的?”顾祥贵忽然问道
“不是,我很少和祖父联系。一直来都是她的护理在和我联系。”
“也是你祖父还不至于让你这样做,不过你的粉色衣服穿在你身上真好看,不像那个老东西,全身漏风。和他说过那么多次他就是不听,丑不说,根本不合适。”
“我祖父也这样?”席恒忍不住的问
“是的,席光明是我们中最好动的,也是最潮的,说起来一点也不比现在的你差。你两不愧是子孙两代,有些事都能想一块。不知道你平时是什么样子的,你祖父折腾的能耐可大了,空闲的时候总是能找些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去做。当然,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应该是很正常的吧。”说着,顾祥贵又盯着席恒的粉色T恤。
席恒此刻的样子就像是要把头埋进胸口里,他怎能不明白老人的意思。
“有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帮老人才有了足够的笑料特别是现在这个年纪。”
“那个老祖父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
或许真是物以类聚吧,我心想着,席恒难道不是那个耍宝的开心果?
“做什么?有席光明在不管他做什么都是让人发笑的。你说说看近八十多岁的人还要时不时去跳广场舞,回来后还要拉着我们这帮人一起去,说是自己参加的舞团有个团体表演让我们给他加油助威,几个老家伙实在挡不住他的热情,你看我是除了他我们几个中比较小的那个,你应该明白我们身体状况,能自己走路就已经很不错了。最后没办法能自己走的就自己走过去,不能走的让家里人给推过去,甚至为此有的还被家里人说胡闹,这有什么办法大家活到这把年级还能时常聚聚的真的很不容易。却不想这家伙实在是太混蛋了,我们去看他的那天才发现,学没几天 穿了那件大家都反感的花衬衫不说,还….”
老人摸下嘴角吐沫,年纪大的人估计都会这样吧。
席伯伯在一旁“嘿嘿”的笑着,顾祥贵还是盯着席恒的粉色T恤
“我们这几个人老伴基本都不在了,突然看到花花绿绿 血压难免要升高,这家伙左右抱着个老太婆实在让人羞臊, 跳什么秧歌,还真是会享受!为此陈东富还骂了这家伙,毕竟,老伴走最早的他可是一直嚷嚷想再找个伴。”
“呵呵”我和席伯伯都笑了,却发现席恒在那抓耳挠腮十分的不自在。
“现在想想,今天能再看见这种颜色,我已经很开心了。”
“老爷爷不说有爷爷在也很开心的么?”席恒问道
我向着顾祥贵这边靠了靠,显然对席恒这个花衬衫的祖父很感兴趣。
顾祥贵没有说话,我忽然察觉席恒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
“是好久没有这样了,自三年前,我们再也没有。”顾祥贵的神情有些暗淡。
“我很抱歉”
“没有关系,又不是人走了就是换个地方消停了几年罢了。我今天还是很开心的,遇到你们。其实在听了老席的话时,我们大部分人是反对的。因为大家都不愿去回忆那近七十年前的事情,你算算,我最小现在87,其他的最大都92甚至更高。那么长时间能不能想起还是个问题,何况对于那时的事情大家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观点,与其争执还不如淡忘,所以我才说,有时会很想念那个花衬衫,他是我们几个老东西生活里的调味剂。”
顾祥贵拿起破旧的铁壶给大家倒了水。
“实在是麻烦了,这次到来实在冒失,因为有些东西确实是书本学不到的。”我和席恒再次站起。
“不用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前面说的也是大家的第一反应,最后之所以会同意还是因为想说,或者那段惊险而不安的过去时时刻刻的在我们脑海深处不曾淡去。你们来之前,我一直很担心自己会不会想不起那段事情,可一经回忆我才发现,那些事情原来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没有被动过,像是书籍一般一页页的翻动 理解 感受 ”
说到这老人原本有些微曲的腰杆直挺起来。
“严格来说,我并不是来自第十军”
顾祥贵娓娓诉说
我是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的官兵,所以开始和他们第十军的老东西说不到一块去。之所以加入第十军这还要从五十七师的灭顶之战常德保卫战开始说起。那是1943年11月2日,当时正值深秋季天气转冷。日军第十一军在横山勇的指挥下分三路向常德袭来,常德地属第六战区。第十集团军与第二十九集团军奉命阻击日军,战斗初期国军高级将领搞不清楚日军的进攻目的进而只有被动防御。为此日军将两个师团即第三和十三师团用以牵制正面两国军集团军,同时以六十八师团自守军两个集团军阵地之间穿插已达到分割战场的目的,同时又以一一六 师团借南部洞庭湖方向迂回直奔常德。前线经过一周的进攻未见成效,毕竟是两个集团军面对两个师团的日军还是游刃有余的。敌横山勇见前线两个师团进攻受阻,随即改变计划以一部迷惑第十集团军同时将第三师团主力回调与穿插作用的六十八师团以及进攻的十三师团一同围攻国军二十九集团军。二十九集团军的阵地在三个师团的进攻下随即告急很快便被拿下,守军不得不退守石门,这个常德北面的重要屏障。
战局是混乱的也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石门的重要性现在看来是实实在在的,此次总指挥是孙连仲将军,他是台儿庄大捷的英雄。在他的计划里石门作为常德北面的重要据点是必须坚守并确保的,可不知道国军高层怎么想的,居然将石门大部军队调走,仅仅留下73军独守,其用意我至今无法得知,最后仅我了解的是石门面对日军近乎4个师团的进攻。危急关头暂5师师长彭世亮挺身而出率部独守石门为其73军主力转移赢得了时间,而其本人则在后期奉命撤退途中不幸身亡。另11月18日日军先头部队占领慈利,随后直扑桃源。驻守此地的150师师长许国璋亲赴前线指挥战斗,连日战斗劳累过度加之中弹伤情恶化数次休克,被士兵拖回。清醒后得知因自己昏迷阵地失守,自咎罪责之余举枪自尽。
石门失守后日本人打到了常德的外围 常德城近在咫尺,常德作为当时首都的重要屏障,距离重庆仅仅700公里是非要重要的据点。借此被围的常德本该是场十分悬殊且还无悬念的战斗,那时友军各路全线处于撤退阶段没有人想到常德能坚持多久。我们五十七师能够坚守住常德城,在之后的十六天里挡住日军的步伐。我觉那真是件十分值得吹捧的故事,可惜的是,残酷的事实就在这里。艰苦战斗终归有一个结果,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师长余程万率领仅剩下的三百残部撤退。可能你们对此没有那样的概念,我们五十七师战前有七千八百人加上勤杂等配属大体有八千三百人左右,那都不是木头。最后突围的仅仅只有三百,至于突围后能活下来多少那就另算,具体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所在的连驻守常德的外围阵地德山,在常德告急时已经“被”师部宣告失守。德山残部只得在日本人分割包围中游击作战,直至常德陷落也不知道师部已经突围。
阵地上的人死的死伤的伤的眼看着就要失守,我们也做好了以死为常德守军争取更多时间的准备。危急时刻英勇的第十军奔袭百里冲破日本人的包围圈杀到了衡山。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时刻,我们期盼已久援军终于到了,实在是大快人心。德山残余部队包括我随即加入到第十军的作战序列中,跟随他们期盼能解常德之围,因为那里的人都是英雄。我相信只要大家能活着,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奖勋,毕竟我们的战绩如此辉煌。
这里不是我乱说,那场战斗在当时十分少见。至少在我经历的战斗中我还真没遇到过像自己这样的,那是一场十分艰苦的守城战,与以往非常不同的是,我们的兵力只有一个师,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八千多人而日本人却投入近两万多人的兵力番号更是达到了三个师团,这在抗日时期是非常少有的持久抗战。后来有很多人说常德面对的是三个师团六七万人的兵力,我当然乐的接受只是事实并没有那么夸张罢了。
我要和你们科普下当时日本人与中国军队的战力对比,比如以上横山勇用两个师团就可以牵制住第十集团军与第十九集团军,进而可以看出一二。关于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天多,特别是关于战斗意志和信念这方面,真的很欠缺,当你觉得所有战斗都如教科书上或是影视作品上描述辉煌胜利时,你是无法明白那种感觉,当你真正行走在那时的中国大地时,看到的都是落魄军人的惨状,条件好的拿枪,条件不好的拿刀。抗战早期有首歌形容的很贴切,不就是这样唱的“大刀向鬼子的头看去?”,你以为拿大刀厉害啊?那是没办法的事。 衡阳,请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