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衡阳,请留下

第一百八十五章老人张学良

衡阳,请留下 鞑虏戈 3691 2021-04-06 03:4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衡阳,请留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席伯伯叹息一声,这让我想起席恒曾说过,他们这批人就是因为争论产生的分歧而别过。

  “我那时没有提出来就是因为你们还小,很多事情无法理解。乃至是现在,你们觉得张学良是个怎样的人?顾宝恒,记得吗?你当时叙述课本时的神情,你没有发现你的爷爷如此为之难过吗?”

  顾宝恒有些气馁

  “我并不了解这个人的,但我知道自己方才说的没错。”

  “我没有说你们错了,我也不想说先人张学良的对错。只是希望你们明白,每个军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很喜欢某位名人曾说的,评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用不同的坐标系去衡量。你们说的对,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去说,张学良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无德无良甚至不孝之人,但作为一个革命人士,张学良三造共和,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张学良有自己的底线,他说出了“你别忘了我是一个中国人”

  进而无论张学良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是个中国人,更何况他在整个抗日时期对我党的贡献不可小觑。”

  席伯伯的话很有感染力,我知道他话中的意思。至少就我看来张学良的一生唯一干过的三件好事,都摊上了好时机。顾宝恒之前也提过,三造共和。这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第一次,张作霖被杀后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再次回归中华,这的确是他的功绩,特别是在那个“只知有奉张,不知有中华”的东北人民看来。

  第二次就到了军阀混战时期,以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为首的反蒋势力为夺取政权发动的战斗,各路军阀汇聚中原,也称之中原大战。在最近要的关头,是张学良入关宣布拥蒋从背后捅了两人一刀使得中原大战结束。其战以蒋介石最终胜利,国民政府各军阀实力趋于平稳。

  第三次就是教科书上最为著名的西安事变,此次时间虽然没有教科书上那般神奇,可最终结果的确指向了国共合作。

  在这三次的演变中,从开始的东北易帜率领东北军加入国民政府。到解决国民党内部纷争,再到撮合国共两军合作。这样的功绩确实是个伟人才能做的事情,可偏偏却是老天爷垂怜与溺爱的少帅所为。

  张学良本的一生所为源于他内心的秉性,尽管大少爷性子但自他一生的履历来看其本质还是好的。这里并不是说张学良是好人,只是随着了解的深入越发的感受到了其中的困惑,或者以张学良处境的困惑。不然王思衡说那几句话的时候我必定会加上几句,至少我的确看过写张学良的书籍,比如学者赵杰所著《张学良在美国的最后岁月》以及唐德刚所著《张学良口述口述》里面就有提到,张学良自己来到美国后丝毫不提抗战时期的内幕,反倒是大谈男女之事,比如他说自己正式情人有11人,至于嫖的

  花钱买的那些不算,为此还题诗一首。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其实当初我刚看这书时也与王思衡一样气氛,只是随着这本书的翻阅越发感到,少帅确有很多过错但那种说不出的为难时时刻刻让人体会那种身不由己。得势时所有人都想控制这个稚嫩的大少爷,这个近乎小半个中国(八省三市[《晓松奇谈西安事变》上9:25])的实权者仅仅只有二十几岁,换做是任何人都会想要控制吧。

  在几十年过去的今天已经九十岁高龄的他还是有很多人看中,为的仅仅他脑海里关于抗战时期的真相,这样下的老人 不可怜吗?

  我深感这位老人的处境,故而不再如开始那般态度。并且可以理解的是这或许就是老人去美国后“自我放纵”的缘由吧,如同那些和他吃饭想自他口中了解故事的人最后说的:少帅饭桌上什么都没说,就谈女人,女人。[晓松奇谈 唐德刚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有一点和方将军很像,那就是战后的境遇。我记得张学良有句自述的话很贴切,他说:我的一生其实很短,只有15年,也就是从21岁到36岁。

  21岁前,张学良是个中国首富的公子哥。36岁后他在台湾被蒋介石软禁。直到九十多岁才被放出来。乃至后来宋美龄都说“我们对不起张汉卿”,而张学良被关押软禁这段期间彼岸的周总理在曾家岩50号与重庆文化界的茶花会上,说到谈判经过时,王卓然还曾踌躇“可怜那一个远在息烽钓了十年鱼的人....(1946年)”

  话音未落,周总理泪花莹莹。”

  席伯伯说完神色暗淡,就是王思衡此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兴许恼怒的背后,大家都明白作为一个曾经的实权派,张先生在一些事情的本质上异常坚定,正如九一八后日本人第一次想控制他时他说在:

  你忘记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

  你忘记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光碟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他曾说过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呢喃着“记得他在书中无数次说过想要回到祖国,对于这样一个老人,我们应该记住的,欢迎的。”

  席伯伯有些意外的看着我,兴许是想到了那个年迈的老人。

  “张学良在美期间见到了曾经的老部下吕正操,先辈吕正操曾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3年),他此行带去了邓颖超(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受邓小平的委托致张学良的信件。对此张学良回复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这份回信里包含着十分浓重的归乡信息。

  张学良有意归乡的消息已经发出,全国轰动,这其中张学良的故土沈阳更是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曾租借大帅府房屋院落的当地文化部门,一星期内刷刷搬离,随即政府对后续进行了返修。甚至原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张学良赴美期间(1991年),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的孙奇与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国台办主任王兆国等为迎接张的到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张学良再美的最后岁月》p93]

  只是这样归乡的消息久久没有音讯,张学良唯有在平日话语中暗暗提及,家乡的东北。正如他在夏威夷时常常坐着轮椅来到岸边流泪一般,这一景象也正好被《张学良在美的最后岁月》作者赵杰捕获。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怎样才是对的,我们已经无法在去论述了,只是他致死都没有回到祖国,正如1992年东北大学复校时邀请张学良当名誉校长时他自己说的:我的军队没了,我的军衔没了,我只有东北大学,老朋友和过去的事情了.......”[《张学良再美的最后岁月》p 152]

  .................... 衡阳,请留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