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奔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农女当家:拐个世子来种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她冲着那人的背影露出微笑,悄悄比了个心,然后问道:“现在受灾情况最严重的是什么地方?”
这一队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宋小青肃然道:“事有轻重缓急,我们自然是应该从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入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染了疫病的人痛苦挣扎着死去吧?”
领队沉默了片刻说道:“属下带您去,就在距离这里不远的一个村镇,如今村镇已经被封锁了。不过情况十分危急。”
宋小青重重点头,“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出发!”
现在风力还不小,基本上已经稳定在五级左右了,对于宋小青这种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来说,顶着风行走是非常吃力的,而这样的天气和路况,乘坐交通工具也不现实,何况基本上能够动用的畜力都被调去搬运沙石和木料进行灾后重建了。
锦绣看着实在是心急的不行,干脆把宋小青捞起来背在背上,然后大步向前。
宋小青实在没想到,像锦绣这样的身材娇小的女孩子竟也有这么大的力气。
别看锦绣背了一个人,走起路来还是又快又稳,遇到障碍或者沟壑一跃而起……
宋小青看得艳羡不已,然而这辈子她注定是成为不了这样的人了。不过,她也没什么好自卑的,她自己的本领也是独一无二的呢!
不过一个人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锦绣背着宋小青走了几里路,便有些吃力了,另外一个女护卫过来,默不作声把宋小青接过去,就算是宋小青口口声声自己可以独立赶路,也被她们自动忽视了。
到了后来,她也就不说了,毕竟自己的行路速度,就是用来拖后腿的。
如今这个疫情最严重的小镇名叫李镇,据说是因为这里是李姓大族建立的。这里的住户十之七八都姓李。
至于疫情严重到什么地步……
可能因为大家彼此之间都有亲戚关系的缘故,所以向来都是同气连枝,最初染病的人不算多,不光家人不离不弃,就算是族人也十分照顾。
可正因为他们走动频繁,导致疫病传播速度变快,几乎只是一天,半个镇子都被感染了。
发现这边疫情的时候,带队负责过来统计调查的偏将当机立断,命令没有染病的人撤离,可这些人除了把老弱病残孕送出来之外,青壮都留下了,说什么要共渡难关,总要有人留下来照料病患。
偏将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做好防护措施之后,把送出来的老弱病残孕送往了安全之处,便命人封锁了这个镇子。
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三例死亡,九例病危,除了七八个身体特别强壮的没有染病之外,其余人等都不同程度病倒。
宋小青来到这边,了解了这里的情况之后,觉得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固然这些人表现出来的情义是难能可贵的,可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保存实力么?
一味傻乎乎不讲究方式方法去照顾,除了多搭上几条人命,能有什么用?
她赶紧叫人把带来的药包投入大锅之中熬煮,分发下去,给后方送信,让他们赶紧调拨药材过来。
取水的水井之中也投放了药包。
她还想亲自去走访一番,被锦绣拦住了,“夫人也不是奴婢给您泼冷水,您这身子骨可没那么强壮,还是奴婢去一趟吧!”
宋小青没有执意坚持,但也叮嘱锦绣做好了防护措施,把自己蒙得严严实实的,外头穿的衣裳都是经过药水熬煮的,还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
她去转了一圈,出来之后在镇子口就把自己穿戴的外袍脱掉烧了,喝了药,才过来见宋小青,但也是站得远远的,脸色不大好看,“夫人,里头的情形不容乐观,那几个病危看是保不住了,而且但凡是染了病的,病情都在加重,咱们的药虽然好,可使药效发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只怕有些人未必能熬到药效发挥……”
宋小青皱紧了眉头,“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还是不能放弃。”
这边就紧锣密鼓安排起来了。另外一点宋小青让人给骆景云送信,无论如何都要抽调人手给各地派送药包,不管有病没病都要按时吃药,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他们带来的大夫人数有限,不可能照顾那么周到,只能提前做到这么多。
但如此一来,药材便显得有些不足。
后续派送的药材因为路况不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送来。
而灾区的粮食供应也出现短缺的现象。
原本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建有全国最大的粮仓,可通往粮仓的道路被洪水冲垮了。
其中一座粮仓就在距离金华府不远的地方。
骆景云派人去调粮,结果打开封闭严实的大门看到的却是空了一多半的粮仓,而且剩余的这些粮食也都是次品,还有一部分都发霉生虫了。
他立刻提审梁思礼,梁思礼不敢隐瞒,如实招供:粮仓里的上等好粮都被他和属下官员联合起来盗卖了,所得,自然中饱了私囊!
骆景云怄得几乎吐血!
他原本是想着江南有这样的粮仓,而但凡粮仓都建设在干燥安全的地方,就算是江南发生洪涝灾害,粮仓也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再加上他们调拨过来的粮食,渡过难关还是很容易的,如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个缺口可不是一般的大。
气怒之下,他一脚踢在梁思礼心口,当场就把他踢得闭过气去,骆景云却犹觉得不解气,这种人就算是杀了也死不足惜!
不过,就这样杀了他也未免太便宜了他!
因此骆景云阴沉着脸,命人把梁思礼重新又关了起来,再想方设法筹措粮食。
正因为粮食出现了这么大的缺口,给受灾百姓提供的粮食就没有之前那么多了,口粮完全是按人头领取,而且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除了老弱病残孕会得到有些特殊照顾之外,其余人等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
一面又向当地富商征集粮食,允诺过后按照市价补偿。 农女当家:拐个世子来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