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半生繁华半生空门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一百九十二节,半生繁华半生空门三
弘一大师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作主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衣不过三,寒冬也只一件百衲衣,一双僧鞋,穿了几十年。凡四体琐事,洗衣缝补,全部亲自动手,外出云游,也不过一席一被而已。或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李叔同却以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转化。对于法师的皈依,他的学生丰子愷曾经这样解释: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而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毫不讳言,丰子恺先生的话是很正确的,人生的的确确在这三种上分野,我向往的,也是这第三种境界。人活着若没有灵魂上的追求,是有缺憾的,有人能意识到,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第二层上,止步不前。直上第三层,并在有限的生命中修出卓越的成就,这是作为戒律精严的修行者的弘一大师。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绝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身心的精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身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之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为弘扬佛法,弘一法师可以置生死于不顾,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众人劝他避难,他却集众演讲,尽一己之力,渡劫众生。每次开讲时,后面的墙壁上,都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即便牺牲一切,也舍命不辞。难怪在当时,只要提到弘一法师的大名,再是狂猖疏傲之人,也只能静目仰视。在去世前半个月,弘一法师已自知行将不起,特意把妙莲法师叫到身边,殷殷叮嘱了五件事,最后一件事是:“火化遗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四只脚下,各放一钵清水,以免路过的虫蚁爬上烫死,殃及它无辜生命。”……一百年来,没有任何一次死亡,像这样的慈悲入怀,庄严自在。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写下最后的墨迹“悲欣交集”,以吉祥卧圆寂于泉州。享年63岁,僧腊24年,后火化后检出舍利子一千八百余颗,舍利块六百颗,足以证明弘一大师此生修行得证,俯仰不愧于天地苍生矣!
这一生,弘一大师横跨两个世界。红尘之中,他是令人仰止的天才,看尽人间繁华,韵极风流;遁入空门,他又一心向佛,以清朗的佛光宽慰众生之苦。他尝尽人世的悲欢,只想做一个时时像人的人。俞平伯曾如是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然而何止是像?他一生追求,乃是一个“真”字,因真而公子翩翩,因真而高僧庄重,在这苍茫的人世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李叔同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附录弘一大师李叔同出家前写给妻子的信
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
戊午七月一日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