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第325章 半生繁华半生空门一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桃源春晓 2553 2021-04-06 03:3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一百九十节,半生繁华半生空门一

  第一块田,要孝养自己的父母、扬父母之德,并且把父母的美德,父母的优点带到婆家去。第二块田是自己的公婆,很多女人一说要结婚,先问有没有父母?有,那好,分着过!这叫损德悖理,非常可怕啊!你既然爱他,就要爱他的父母,没他父母哪儿有他呀?你自己也要生儿子的呀,你将来的生活,也希望跟儿子常见面,守着你的孙子、你的儿子和儿媳,我们要将心比心啊!第三块田是丈夫,妻子要助夫德、帮夫运,给丈夫当好红颜知己,妻要贤夫要义,互相恩爱扶助对方。一起联手把这个家建设好,别一不动就掉小脸子、耍脾气,把自己变成大冰坨子,让丈夫左边一看是凉的,右边一看是硬的,那他还不找情人去诉衷肠啊?怀孕期间开始,子女就跟妈妈心贴心、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言行举止影响子女的言行举止,啥样的妈就会教育出啥样的孩子,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不要偏执争对错,尽好自己的责任,爱护子女、孝敬公婆助夫成德,不要累夫成罪。第四就是要耕自己这块田,心柔如水是旺家之兆,心柔家暖,嘴柔家和,别把自己变成开水,去烫人;变成祸水去害人,要心如止水,止于至善,随方就圆,成就万物,这个家就幸福了,祥和了。

  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的夫田没种好,连累父母跟着我操心,自己半世飘零,逸飞也跟着我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是正月里的生日,妈妈生我时正是天寒地冻,如今家乡远隔千里,心里免不了时时牵挂。我和赵鹏本就是半世的夫妻因缘,想长远也长远不了,我没受他那么多的恩惠,也没一世还报他的缘分,只是苦了我的逸飞和爸妈。寂寂寻春去,春来了无痕,行树去年绿,铁栅一时新。儿生惊蛰日,母怜惜又欣!忽忽四十载,犹梦归故林……故园三千里,思母泪沾襟,惟愿父母健,子翼为鹏鲲。唱念弥陀佛,莲池为毗邻,事事当如意,华发脉更亲。有生恩德在,兄弟力断金,随力孝父母,长幼永同心!我生日的那天,我给妈妈和爸爸打了电话,煮了面条儿、配上几枚新鲜的菜叶,就把我的生日和如潮的心事,一起掩盖过了。一个心思落寞又舒朗的小女子而已,比我厉害百倍的大人物,也在这人世间游戏过、锤炼过,我不算什么。之所以对佛教的信仰和依赖越来越深,实在是佛教里面的人物感动了我,诸位祖师们都是以身作则,切身实干去修行且有了修证的大德。且不说远一点的憨山紫柏、黄檗虚云,这些宗师菩萨们,就说说民国时期有名的弘一大师,李叔同吧!我作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后辈,提起这位佛门的出家前辈,是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来仰视这位菩萨的一生的。我没有出生在他的那个年代,在网上我找到了弘一大师的生平,这位作者整理的非常全面,我对此十分感恩!

  我们现在听到的《送别》是由歌手朴树演唱的,在演唱这首歌时朴树痛哭,他说如果《送别》这首歌是他写的,当场死在这儿都可以。人这一辈子,最怕听懂一首歌,痴爱音乐的朴树,定是触摸到了当年李叔同创作时的心境,但不同之处在于,李叔同看破参透,朴树仍在痛苦挣扎。《送别》是李叔同在1914年创作的,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四年后也就是1918年,李叔同抛妻弃子,遁入空门,出家为僧。电影《一轮明月》就记录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女子含泪悲唤:叔同……僧人答:请叫我弘一,女子沉默良久,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僧人答:爱,就是慈悲。答闭,转身而去,再未回头。镜头转过,弘一法师已是一位僧人,竹杖芒鞋,跋山涉水,去苦寻他心中的佛。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直至他圆寂西逝,留给世人难以揣测的迷团。

  作为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彻底认真而臻于化境。前半生,红尘中,他是一代才子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是神一般的存在,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后半生,佛门里,他是弘一法师,是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被尊为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近代四大高僧之一。他开创了中国无数个第一,在从事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了极致,音乐上,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是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绘画上,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书法上,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教育上,他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等一大批名扬天下的艺术家。他是一个传奇,一个不能错过、不得不读的人,傲娇的张爱玲说:我从来不是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现在让我们怀着张爱玲一般谦卑的心回过头去,探寻弘一法师李叔同、波澜跌宕的传奇一生和深邃的灵魂。让我们一起走近、领略法师的大爱慈悲,感受隔世的感动。

  一,翩翩公子才华横溢。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亦官亦商的富裕李家,父亲曾在吏部担任主事,后辞官继承家族的盐业、银钱业,为天津巨富。在李叔同五岁那年,父亲去世,兄长和母亲很注重他的教育,聪颖认真的李叔同小小年纪便积累了深厚的国学艺术修养。七岁时便能熟读《文选》,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被人称为“神童”。此外对古代金石、文玩、碑帖、字画之真赝,有鉴别能力,百无一失。随后,李叔同陪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后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并成为他的得意门生。在这里,他接受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中西方教育。在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叔同的文章屡屡列为第一,更被上海的名士达人所青睐,他也被视为“才子”而驰名于上海滩。二十岁上下的李叔同,不但是才华横溢的文士,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这种富家公子生活直到1905年李叔同丧母,后李叔同扶柩回津,为母亲举行了一场震惊世人的丧礼。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