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勿做勉强之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一
勿做勉强之事
准备一举歼灭匈奴的刘邦,亲自打头阵,来到平城。他的身边只有部分军队。三十二万大军大半还在后方。
平城在现今山西省北部,就是因石佛而闻名的大同市。
原来,冒顿单于在这一带埋伏了四十万骑精兵。刘邦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刚抵平城,冒顿单于就对全军下达攻击命令。
看到未预料到的敌方大军出现时,刘邦大为错愕,立刻布阵在平城东方的白登山。匈奴军很快便将整座山包围。
“情形不妙……”护军中尉陈平仰望天空道。
这时候正在下雪。大雪似乎有意帮助包围汉军的匈奴,不断从天而降给予汉军压力。
粮食已尽。兵卒中十之二三因冻伤而手指断落。
“西边也被包围了!”刘邦呻吟似的说道。
原本看似只有西边未被包围,实际上却不然。
由骑射训练一事可知冒顿单于是点子极多的人;以包围汉军的队形来说,东边皆是青色之马,北边皆是乌骊(黑色)之马,南边皆是骍(赤黄色)之马,他们连马匹颜色都是整齐划一的。
而西边是清一色的白马,西边的匈奴兵也一律穿着白衣。汉军之所以迟迟未发现被包围,就是因为出现于银白草原的白衣白马匈奴军队,在无垠的皑皑白雪中不易被觉察。匈奴军队在后续部队未抵达前,将先至的白衣白马军队往西移动,改以青、黑、赤黄之骑兵布阵。
“冒顿单于真有一套……”陈平以钦佩口吻说。
“这是对敌人钦佩的时候吗?你赶快想出对策啊!”刘邦焦急地说。
“我看,这必须使用双层策略才行。”陈平此时已有策略构想了。
依据捕获匈奴将校的说法,冒顿单于此次作战,将会有韩王信的部将王黄和赵利两军参与。根据其他来源的情报显示,王、赵两军由于补给问题,暂时还无法由自己的基地出发。
因此,陈平决定以如下假情报向冒顿单于报告——
王、赵两军本来答应加盟匈奴,后来因接受汉的厚礼而决定不投靠前来。
由于汉军大半在包围线之外,倘若再加上王、赵两军,匈奴军队将陷于被反包围的状态。这对单于来说是非同小可的问题。
传达这项假情报是第一阶段策略,第二阶段策略则为收买单于之妻“阏氏”。陈平决定将大量金银财宝——尤其是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无法取得的珍宝——暗中送给她。
过游牧生活的匈奴,战争期间习惯上仍带着家族同行,所以,阏氏也居住于军中幕舍。受到汉方馈赠的阏氏于是对冒顿单于说:“同样是一国之主,彼此残杀并不是好现象。纵然得到汉的土地,你也不可能长久居住于该地。何况汉王也有他的神……”
匈奴君主的妻子,向来被视为具有预知能力的巫女。匈奴供奉天神,而汉王也有他的“神”——这句话似乎意味着有人将于近日内出现,协助汉王。而协助汉王的人很有可能暗指尚未出现于此次包围战的王、赵两军而言。近来频传王、赵两军决定不来投靠的风闻,倘若如此,就有可能呈现反包围状态,届时匈奴军队将陷于危险——冒顿单于做了如此分析。
一旦陷于危地,就很难再打开局面。冒顿单于迅速下了决定。
“立刻解开南面之围!将汉军赶出白登山后,全军即刻返回北方!”
冒顿单于立刻发布这道命令。
南边的赤黄骑马部队很快向左右移动,为汉军开了一条路。
“我们的策略成功了!”护军中尉陈平睹状大喊。他由敌军的移动情形判断自己的双层策略奏效了。
包括骑兵、步兵在内的汉军,一律以箭离弦的姿态,迅速从南边这个缺口逃出。
刘邦命令勇将樊哙留在山西省北部的代郡,以防备造反的韩王信,并且立自己的兄长刘仲为代王。深信秦的灭亡是大工事以及大规模军事行动所致的刘邦,在军事行动上,持的是无为而治的态度。
因此,他以和亲为对匈奴的主要方针。被派遣至匈奴的使者是先前察知匈奴策略的刘敬。他代表汉王朝与匈奴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条件是,汉每年将棉、丝、酒、米以及其他粮食赠予匈奴。此外,更由汉王一族中选出一名女性,以公主身份下嫁单于。这就是所谓的“和蕃公主”。
另外,匈奴与汉缔结兄弟关系,匈奴为兄,汉为弟。这纯粹是屈辱性条约,但若不如此,就非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不可。而这样做则有可能使新成立的帝国根基发生动摇。
“与其亡国,不如忍辱一时。只要能够维持国体,总有一天会有雪耻机会的。”刘邦说。实际上他比任何人更不甘心。但在“秦国灭亡”这个反面教材下,他有了不可忍也得忍的精神。
虽然以“无为而治”为宗旨,但这是有限度的。刘邦对韩王信余党蠢动的东垣(河北省)则亲自率军前往讨伐。
讨伐期间,留守长安的丞相萧何负责未央宫的建造工程。刘邦亲征归来时,未央宫已经完成。抬头望见新宫的刘邦突然脸色一变,大声喝道:“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地方不对吗?”萧何问道。
“天下大乱,人民受苦,前后已经多少年了!而今国家基础尚未稳固,朕还得亲自远征。这种情形下,怎么可以建造如此宏伟豪华的宫殿呢!”刘邦口沫横飞地大叫。他认为建造这么宏伟的宫殿是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而这等勉强之事,将是使国家灭亡的原因。
你们一点都不知道我的苦心!刘邦几乎有欲哭无泪的感觉。顿时,他想起了秦的阿房宫。始皇帝建造的阿房宫十分巨大,因此,项羽放火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它烧尽。秦国所以灭亡,建造那么大的宫殿就是主要原因!
萧何指挥建造的未央宫,虽然尚未到达如阿房宫那样殿上可以容纳万人宽坐的程度,但也有数处宫门,建筑得极为壮丽。
“启禀皇上——”萧何道,“就是因为天下尚未平定,所以才要建造豪华宫殿。天子以四海为家,要统治天下,自然非威重不可。倘若宫殿寒酸,不够威重,就很难统治天下。何况现在建造宏伟的宫殿,皇上子孙将来也可以省去改建的麻烦。”
虽然这道理似是而非,刘邦听后却至为欣然。
刘邦亲征东垣是白登山之役的翌年。过了两年,赵相陈豨于代郡叛变,刘邦再度御驾亲征。但他决不勉强行事。他以金钱收买陈豨的部将,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将造反将兵降服。
高祖十一年可以说是“谋反”的一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的韩信,在关中叛变。这是这年春天发生的事。倘若是以“王”的身份率领大军,以韩信的作战能力,给予汉帝国的打击一定不小。但此时的韩信已无大军可领,因此,他只能使用谋略一途。
前一年陈豨的造反,原是为了引诱刘邦亲征而与韩信共谋的作战。韩信企图在刘邦离开长安期间,攻击吕后和太子。无法纵横天下争霸称雄的他,把舞台缩小到宫廷——韩信的格局已落到这种程度了。
破绽往往从极小处产生。韩信的一名部下因罪行将被处死,此人之弟为了搭救兄长,遂将韩信准备造反之事密告中央。
但韩信不是泛泛之辈,召唤不见得会应命进宫。萧何于是发布了如下的命令:
天子亲征,已将陈豨伏诛。着令群臣克日进宫,同表庆贺之意。
由于众臣皆被召唤,因而韩信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会是以自己为对象的计谋。他进宫后立刻被捕。谋事如神的韩信落得如此下场,可以说是输得惨兮兮的。
韩信在未央宫的“钟室”被斩。钟室是宫内吊钟的房间。
韩信被处刑前,咬牙切齿地说:“我就是因为当初没有采用蒯通的献计,才把性命断送在女子与小人手中。我为这一点无限悔恨,但这或许是天命吧?”
刘邦凯旋回长安后,听到韩信已被处死。他这时候的心情相当复杂。这一点,《史记》记载:
且喜,且怜之。
倘若当时没有得到韩信的救援,刘邦未必能够取得天下。想到这一点,刘邦应该深深感激于他。但威胁刘邦汉王朝的人,除韩信外不做第二人想。刘邦一方面想到韩信的功绩而对他怜悯,另一方面又为汉王朝的安泰而内心窃喜。
“韩信这个家伙,临死之前说过什么话没有?”刘邦问吕后。他一定痛恨我而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吧?——刘邦如此认为。吕后把韩信临死前的话照实说给刘邦听。
“什么?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蒯通是齐的策士,快把那家伙抓来!”刘邦立刻发下命令。
蒯通当时所献的计策,是不考虑从刘邦、项羽二者中选择其一,而要韩信自己以第三势力独立,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倘若韩信采纳这个计策,刘邦或许迄今犹在为应付项羽而焦头烂额。且对等势力的领袖韩信,也不可能成为刘邦的家臣。也就是说,他不会有被主君诛杀的事发生。
蒯通很快就遭逮捕,并被送到长安来。刘邦亲自审问他。
“据说,你曾经唆使韩信对朕背叛,可有此事?”
被审问时,蒯通昂然回答:“一点没错!韩信当年要是采纳我的计策,他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若是依照我的主意行事,陛下还能杀害他吗!”
“把这个可恶的家伙投入锅中活活煮死!”刘邦怒不可遏地命令道。
“哎……”蒯通仰天嗟叹,“把我这无辜的人投入锅中活活煮死,这样的作为岂不是太不人道吗?”
“你唆使韩信对朕叛变,还说无辜,你在瞎嘟哝什么!”
“不,我确实是无辜的!陛下知道‘盗跖之犬吠尧帝’这句话吗?”
盗跖是古代大盗。在中国,盗跖已是窃盗的代名词。而尧帝与舜帝则并列为古代中国圣明天子的传说中人物。
“这句话朕好像听说过。”刘邦颔首道。
“窃盗的狗向尧帝吠叫,并不表示尧帝是个不仁之人。狗看到主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会吠叫。陛下要弄清楚,当时的我只认识韩信,而并不认识陛下。对出仕的人献计,是不对的事情吗?这样的人如果非得统统活活煮死不可,陛下要准备多少锅子才够呢!”蒯通如此说。
刘邦蹙着眉头,露出怪异表情,之后脸颊上泛着微笑说:“算了!免他锅煮之刑吧!”
说完就掉头走到里面去。蒯通遂获得释放。
韩信被处斩是吕后于刘邦不在期间由她主导做的事情。倘若刘邦在长安,他会有魄力决定这件事吗?
依据街头巷尾的传闻,密告韩信谋反,是一名被吕后收买的人做的诬告。这件事情始终是个谜。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