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五十二、唐昭宗和四个男人(4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466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唐昭宗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件事,韩建是瞒着他干的,他将十几位王爷押到刑场杀害后才轻描淡写地告诉了昭宗,说那些王爷试图谋反,情况紧急,我来不及奏报陛下,为了朝廷安全,只好先斩后奏了。

  不知道唐昭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是怎样的震惊反应!那么多从小就朝夕相处的兄弟子侄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是死得无缘无故。想来他一定是满腔的痛楚与愤怒,但也唯有痛楚与愤怒而已。韩建既然敢杀,就不怕皇帝的愤怒。那些皇室亲王,都是末世皇家的祭品。

  相比其他朝代,李唐皇室成员尤其多难和不幸。别的朝代皇室成员多是在末年国殇会经历战胜者或敌对者的群体屠杀,但李唐却不仅如此,他们在诸如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等盛世时代也曾惨遭屠杀。

  武则天主政时,为了固权,血洗李唐皇室;安禄山杀进长安后,将所有没来得及逃离长安的皇室成员用剖腹、挖心等残忍方式处死;后来朱泚称帝、黄巢进京,也都曾将城内的李氏皇室成员斩杀殆尽。每一次乱政,李唐皇室都会经历一次血腥的大屠杀。算上这次,再加上此后不久朱温动刀的那次,李氏皇族共经历了六次大屠杀。不过到第六次的朱温大开杀戒时,李唐皇室几乎是杀无可杀了,都被早几年的韩建杀得所剩无几了。

  经过不断清洗,韩建除掉了朝廷中所有帮衬皇帝以及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人员势力,完全把持了朝政。就在他准备捞取更大的政治利益时,一位宰相破碎了他的梦想。

  这个宰相叫崔胤。

  那时候朝廷大臣都流行找藩镇将领做靠山的,两者相互需要,相互利用。大臣看重的是藩镇手里的兵权,有枪杆子为自己撑腰,他在朝中说话也硬气;藩镇则看中大臣的位置,他们需要了解掌握朝廷动向,以便于获取情报资讯,做到知己知彼。所以唐末的朝廷就跟一个小联合国似的,各机要大臣很多都是地方强藩的政治代理人,朝廷有啥风吹草动,他们立马向自己的结交藩镇通风报信。当然,如果他们在朝廷受到排挤或者失宠,他们同样会告诉藩镇,请藩镇出面为他们做主。像李克用、朱全忠、李茂贞等人在朝廷都有自己的固定代理人,那个杨复恭就是李克用的盟友,他被李茂贞打败后正是想逃往河东去投靠李克用时在经过华州时被韩建抓住的。

  这个崔胤的后台靠山是朱全忠,而韩建并不知道崔胤和朱全忠有这层关系,所以他想把这位碍手碍脚的朝廷宰相给弄走,于是借皇帝名义任崔胤为武安节度使,叫他去湖南潭州带兵。

  崔胤不干了,那个乱世之秋,他只想抱个藩镇粗腿,自己可不想成为随时都可能被粗腿们吞并的细腿藩镇,所以对这项他很不满,便秘密派人送信给已占领洛阳的朱全忠,请他出面干预此事。

  干预理由也是崔胤给出的,很崇高,他叫朱全忠给朝廷上表,说要请皇帝去洛阳办公。

  朱全忠照办。他在写给唐昭宗的奏折中说,洛阳是大城市,各方面条件都比华州好,请皇帝移驾洛阳,并请皇帝批准他率领两万兵马前去接驾。

  其实奏折上写那么多原因理由,都只是为一句话服务:“且言崔胤忠臣,不宜出外。”

  看这句古文,貌似朱全忠是前面说完国家大事后,在奏折结尾随意写了一句话,说崔胤是个忠臣,最好不要将他调到外地任职。

  这才是重点,其他都是假的,这次朱全忠是专门出来给自己的“驻京办主任” 崔胤撑腰的,他是另一种方法提醒华州:崔胤不能走,必须继续让他当宰相!

  朱全忠说要带两万人北上接唐昭宗去洛阳,纯粹是虚张声势,他当时正和李克用因争夺地盘而在进行持久拉锯战,根本抽不出兵力来长安招呼这事。李克用也和朱全忠一样,早在唐昭宗刚到达华州时,李克用就派人给皇帝传话,说自己会尽快带兵西渡黄河来护驾。但昭宗在华州忍气吞声了两年多,也没见李克用派来一兵一卒。真不是李克用不想来,而是他来不了。原因跟朱温一样,两大巨头在你死我活地顶角,哪敢从前线抽调兵力出来管这闲事?

  也正因为唐末这两个最强大的藩镇在掰手腕,才使得李茂贞、韩建等人有机会在京师地区为所欲为,否则,控制皇帝的,绝不是他们俩,以他们的实力,那两个老大,随便一个在,他们都不敢龇牙吭声的。

  这个是有例事的。韩建本来都已经把崔胤赶出朝廷了,后来看朱全忠对这事持反对意见,害怕得要死,赶紧又叫昭宗下文件,“复召崔胤为相”,把崔胤找回来,重新任命为宰相。

  因为朱全忠的介入,唐昭宗的命运发生了转机,韩建和李茂贞两人因担心朱全忠真会到华州逼昭宗迁都洛阳,那样会使他们利益受损,所以他们决定把昭宗送回长安,已应对朱全忠的迁都想法。

  就这样,在华州被软禁了两年多后,唐昭宗于公元898年八月重新回到长安城。

  然而,此时的唐昭宗再也不是两年前那个满怀复兴国家理想的天子了,两年来的坎坷境遇让他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他不再有开拓进取之心,变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这点和当年的唐德宗很相像,刚登基那会,他雄心壮志在胸,强硬推行武力削藩,而当他被藩镇打得逃离长安后,便变得一蹶不振,放任藩镇自流了。

  唐昭宗当时也是这么一副颓废状态,史籍上是这样说的:“上自华州还,忽忽不乐,多纵酒,喜怒不常,左右尤自危。”

  这位老兄自打在华州“服刑”两年后,心态彻底变坏,回京城后就没见过有好脸色,天天喝闷酒,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用现代医学解释,这应当是抑郁症状。而且程度还不轻,因为他经常情绪不能自控,多次在酒后用剑杀死身边的宦官和宫女,搞得皇宫那些服务员们人人自危,生怕哪天就成了皇帝的剑下之鬼了。

  终于,这种恐怖气氛促发了一次重立皇帝的宫廷政变。

  唐昭宗时代的政治形势盘根错节,各派势力互相倾轧抢权,乱象丛生。唐昭宗本人是非常讨厌和痛恨宦官的,因为他明白,正是历朝宦官不断接力搞乱了李家朝政。但宦官手里握有神策军指挥权,他这个光杆司令皇帝也不能拿宦官首领刘季述等人怎么样。

  与宦官势力水火不容的是以崔胤为首的朝臣派,他们站在皇帝一边对付宦官,但崔胤帮皇帝猛踩宦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打倒宦官后,他来取得禁军指挥权,然后称霸朝廷。

  但无论怎样,在打倒宦官这一共同目标上,唐昭宗和崔胤的立场是一致的,所以崔胤当时很得唐昭宗的信任,两人在怎么对付宦官的问题上无话不谈,他们甚至准备采取“一刀切”手段,将所有宦官全部杀死。关于这个想法,有《资治通鉴》记载为证:“崔胤与上密谋尽诛宦官。”

  他们整天在一块嘀嘀咕咕的,宦官能不知道吗?他们心里慌得很,虽然宦官们的后台老板是离京师很近的李茂贞,但再近也近不过皇帝呀,他一喝酒就拿着把剑大开杀戒,这哪成呀,宦官们觉得必须出招保护自己。刘季述和另外几个宦官首领在一起合计后认为当今天子轻狂浮躁,特难伺候,专听朝廷官员的话,对宦官成见很深,自己将来难免死于非命。

  鉴于此,他们提出了一项政变计划:“不若奉太子立之,尊主上位太上皇,引岐、华兵为援,控制诸藩,谁能害我哉!”

  宦官们又要干他们拿手的更换皇帝的事情,刘季述等人决定废掉唐昭宗,将昭宗的儿子扶上帝位,然后凭借拥戴之功,联合凤翔李茂贞和华州韩建,控制天下藩镇,这样他们就能继续掌权,安然无恙了。

  这个宫廷政变的可操作性是很强的,因为换个皇帝在那时候对于宦官来说,跟换个弹夹一样随便。但宦官们的思想和眼光还是严重脱离现实,他们以为有李茂贞和韩建撑腰,就能控制天下藩镇的想法太天真和不切实际了。这两个藩镇军阀的实力是hold不住天下那么多藩镇的,换成李克用和朱全忠还差不多。

  不算李克用,单就朱全忠一个藩镇,就把他们两个都给灭了。此后不久,朱温率军来到华州城下,韩建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早早就举起白旗投降了朱温。

  至于关中地区势力最大的李茂贞,在朱温大军久围之下,也不得不俯首认输,此事详情稍后解密。

  先来解密这场皇帝废立风波。

  十世纪的起始之年。也就是公元900年,这年十一月,唐昭宗在皇家园林打猎后,召集许多随从者饮宴。当他酩酊大醉回到内宫后,又玩起了杀人游戏,操起剑砍死了好几个宦官、宫女。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