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十二:李隆基的“最系列”(3)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215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以上所讲的情况基本适用于唐末衰世,而在中唐开元,经济的繁华程度在后世很多年都让人艳羡怀念,用一句时髦词语来形容,就是封建时代的小康社会了。关于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唐史史籍上数不胜数:“四方丰捻,百姓殷富”、“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怎么能不富呢?当时全国只有五千万人,耕地却有近七亿亩,和我们今天十四亿人拥有十八亿亩耕地相比,人均耕地占有量高出了多少倍!粮食多到吃不完,卖不动,经常是为了防止谷贱伤农,朝廷掏钱收购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确实很低贱,一斗米只要三四个铜钱,这个价格和后来乱世中的“斗米千五百钱”相差了四五百倍。

  那会儿民众对打仗很陌生,大家都是经济通、军事盲,如果你拿根铁棍去问一个种粮大户的户主,他很可能会对着铁棍惊呼:呀,这擀面杖咋是金属做的哩?

  这就是盛世人民的幸福,他们不需要认识刀枪剑戟的杀人武器,只需要认识犁耙耒耜的耕田农具就成了。

  关于开元盛况,我讲的你讲的他讲的,都没有和创造出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最有缘分的大诗人杜甫讲的有说服力。

  之所以讲杜甫和唐玄宗有缘分是因为,杜甫正是唐玄宗李隆基接受禅让,成为大唐天子的公元712年出生的。考历史的朋友如果想答对杜甫的出生日期和李隆基的登基时间这两道题并不难,只要记住一个小窍门即可:7、1、2三个数字相乘之积等于14,而杜甫两字的笔画也是14画。李隆基的笔画是14的一倍,28画,抓住这个规律基本就不会忘记712这个年份了。杜甫去世之年是770年,这三个数字相加,又是14。生也14,死也14,巧合。

  以上记忆小窍门仅供参考,如果真能对考试的朋友起到作用,那是最好不过了。要是谁因为答对这题刚好六十分万岁,千万不要对我当面重谢啊,您再买本书就得了。

  杜甫的一生完整地经历了唐朝从盛世滑落的全过程,是唐代所有知名诗人中和开元盛世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因此,他的那首咏叹开元盛世的《忆昔》诗就显得尤其真实,成了后世述说开元盛世历史者必不可少的压轴论据: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

  这节选的六句诗其实可以压缩成九个字:人口多、粮食多、坏蛋少。人多粮多再加上社会治安好,古代社会,这就是盛世的三大主要特征了。

  “小邑犹藏万家室”说的就是人口多,意思是随便一个小城镇就住有一万户人家。一万户大概也就五、六万人,搁现在还比不上一个大行政村,小意思。但在那时候可不得了,要知道,唐朝一个下州才一万多户人家,所以,一个小城邑拥有万户居民,那是相当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唐朝是很重视人口增长的,朝廷对官员的工作考核中,人口增长与否是最重要的几个指标之一。在当时的官员考核体系中,治下人口增减指标相当于今天官员业绩考核中招商引资数额。那时召开年终工作会议时,一个刺史说句“我们那嘎达今年又增长了好几千人”比今天市长们嘴里的“我们这地方今年外商投资又增长了好几百亿”还牛叉!

  “稻米流脂粟米白”这句不用解释,参看上文即可。总之就是粮食多,不需粮票购买,也不定量供应,只管敞开肚皮吃就是了。

  “九州道路无豺狼”是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大家都是学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没有劫道剪径拦路抢夺的。《资治通鉴》说当时“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甭管是挑担茶叶上北京,还是挑担茶叶蛋上北京,都没人吃你喝你抢你,你带根扁担就行,防身兵器那是累赘兼多余,如果你不想拿鬼头大刀作为剃须刀,那就没必要带了。人家自己家鸡蛋吃不完摆米缸里都快孵出小鸡鸡了,谁抢你的茶蛋蛋呀,你就是挑担“非常6+1里”经常砸得金花四溅的金蛋也没人抢。

  这情形让我想起贞观之治时候的“路不拾遗、商旅野宿”的情形。

  盛世的情形是相似的,不假。

  和贞观盛世相似的还有军事。贞观时期,唐军对周边国家战争气势如虹,横扫一切。开元年间的唐朝军队虽然没有贞观时期那么居高临下、摧枯拉朽般的凌厉凶猛,但余威尚存,周边的吐蕃、回纥、突厥等几大桀骜不驯的民族多数时候都很温顺收敛,个个争抢着和唐朝开亲。虽然在和这些西北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也有过几次惨败,但整体上是打掉了他们的嚣张。这一时期,唐朝边疆常规守备军达到了四十九万人,全国军队鼎盛时兵员人数接近六十万。军事上取得了不少胜利,收复了武则天时代丢失的长城以北的大片土地,重新打通了被突厥阻断的西域之路,使连接中西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再次畅通。当时主动前来向大唐皇帝朝贡的亚洲、欧洲乃至非洲的国家有七十多个。这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万平方公里,虽然比高宗年间有所减少,但想想之后的晚唐那种藩镇林立、五代的那种四分五裂、号称大宋但国土却小得可怜的赵家王朝,我们就能感觉到这么大地盘也属难能可贵了。

  说起盛唐的文化,大家就更熟悉了。唐诗,谁会说他不知道?唐朝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时代,菜市场卖萝卜的,马路上拉板车的,你千万别瞧不起,兴许都能出口成章。唐朝的诗人密度很高,你若是在当时的长安大街上大喊一句“诗人”,保不准会有无数个声音同时回应你:叫我干嘛?

  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发展的最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等如雷贯耳的的诗歌大师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对后世诗歌影响巨大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也是形成于此时。

  李隆基是个“儒皇”,他是相当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的,所谓“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唐玄宗时期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国家收藏典籍图书最多的年代,共编纂经史子集四部库书十二万余卷,而西汉时的国家图书馆藏书不到三万四千卷。隋朝一统天下之后,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到处收集购买散落民间的图集,也只弄到了三万多卷。所以唐朝国家图书馆六位数的藏书数字是很惊人的。

  要知道,这里的单位是“卷”,一卷可不止一本;要知道,这些海量的图书都是人工用毛笔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抄写出来的。当时共抄写了两份,一份藏在西京长安、一份放在东京洛阳。这样分开备份储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历史上图书储存大体都是这个思路,以防万一。可惜,人祸猛于火,这些宝贵的图书没有毁于大火,而是毁于人祸。安史之乱发生后,长安、洛阳都被安禄山占领,这些珍贵的馆藏图书大多散失,唐文宗时,翰林学士郑覃给皇帝上课讲学时,竟然连合适的参考教科书都难以找到。到唐末黄巢起义时就更惨了,各种藏书“荡然无遗矣”,农民军在抢掠战利品时,只对金银财宝孔方兄感兴趣,至于那些麻纸图书,擦屁股他们都嫌硬,当然不是付之一炬就是撕碎了事啰。

  开元时期是唐朝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春天,那是一个思想开放、兼容并蓄的伟大时代,那种盛大开放的灿烂文化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看完唐朝的文化,再反观今天的文化,也许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文化复兴的真正含义。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文化已呈阉割状态,这话或许言重,但今天的中国文化越来越缺少令人振奋的雄性力量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尽管我们每年有三十万种出版物,尽管我们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和上万集电视剧,尽管我们有几百个电视频道,但放眼当下文艺界却发现,那些诗歌不是“梨花体”就是“羊羔体”,想必李白杜甫若是看到这样的诗作后也一定会自叹弗如三秒钟后选择撞墙的;电视剧播放的都是“三破一苦” (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和家庭苦难),内容全是“一二三”,不是一夜情就是二奶敲门或者小三横行,遮遮掩掩的三角恋爱都算是层次高的了;电影界看似《英雄》频出,其实拍的都是无聊之极的《无极》作品,题材全是随便怎么乱拍都没关系的死了很久的古人和很久也死不了的神人,好不容易有一导演对现实题材打了“三枪”,结果还在那个圈子里,不是地震就是车震,“三破一苦”依然如故。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