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零基础学按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点穴法,源于针灸学理论体系的治疗方法
点穴法,又称“指针疗法”和“压疗法”,是通过手指端在人的体表穴位上适当用力,同时灵活运用点、按、掐、叩等手法刺激,疏通经络,畅通气血,从而起到疾病防治作用的一种中医技法。
点穴法是以针灸学为理论指导,属于针灸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而针灸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发明并不断完善的一种外治疗法。
远在石器时代,人们为了寻求栖息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便开始创造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与大自然做斗争。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遭受到各种创伤和发生各种疾病。因此,人们在创造各种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医治各种疾病的方法,针灸疗法就是其中之一,从而衍生出穴位点按的治疗方法。古代文献的记载及出土文物的考证都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
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以砭石治病的形式。虽然当时还没有专用的治病工具,但作为生产工具的刮削器、尖状器,同时也被用来切开痈肿、放血或者点按。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掌握了两头打制、挖制和磨制技术,能够制造出种类较多又比较精细的石器,其中就有专门用于医疗的砭石。1963年,在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根磨制石针,长4.5厘米,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刃,可以切开脓肿,另一端呈锥体形状,可做针刺之用,中间手持部分为四棱形,经鉴定,被确认为是针刺的原始工具——砭石。
“砭”,《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砭,以石刺病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美疢不如恶石。”东汉服虔注:“石,砭石也。”《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山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代郭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对砭石的记载更为详细。《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制砭石大小。”隋代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砭石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金属针具取代。
197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从一批古铜器中发现了一枚青铜砭针,无论在大小还是外形上,都与1963年出土发现的石针极为相似。这也是对文献记载的一种佐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术思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学派逐渐形成,特别是古代哲学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思想上的繁荣为中医针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对人体的经络系统有了完整的介绍,即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根节、标本、气街、四海等。在经脉病候中也有了具体的论述,对奇经八脉也有所涉及,而经络系统正是构成针灸理论体系的最主要部分。
隋唐时期针灸学向深、向广发展,不但针灸理论有所发展,而且针灸临床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很多针灸著作。在宋元时期针灸更为流行,不论在临床实践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元代滑寿撰写了《十四经发挥》一书影响深远,甚至流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针灸学术的蓝本。明代针灸发展最为昌盛,出现了《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直至今日,针灸作为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在治疗中的功用仍然是无可取代的。
但是源于针灸系统的点穴法,其实比针灸更适合家庭自我保健与治疗。因为点穴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指代针,无需任何器具、任何设备和任何药物,操作简单、安全便捷、易于掌握、无副作用且奏效迅速,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急症,即使不是专业的医学人员,掌握了方法之后也能进行治疗。
当然,点穴法作为一种治疗保健方法,也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点穴法适用于临床绝大部分病证,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皮肤科等,但是具体操作时也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对小儿进行点穴治疗与保健,手法一定要轻,而且要切记小儿的头部禁点穴。
2.动脉波动点、体表溃烂处不能点穴。
3.孕妇、急性传染病者、骨折病人不要点穴。
4.进行点穴时,一定要集中思想,选穴要准,手法、力度要适合所选穴位,轻重有度。
5.有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失眠、心悸等,多与个人的情绪密切相关,点穴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稳定情绪,从而有助于提高疗效。 零基础学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