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不碍事:星云大师讲佛诗中的智慧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心牢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明·憨山德清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在佛门里,常有一些人说要修行,要闭关,说得神气活现。闭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闭关”,就是找一所房子,把自己关到里面去,做一些专修的法门。譬如有的人要念佛,就闭念佛关;要看《法华经》,就闭法华关;看《华严经》,就闭华严关。各种的闭关者,可以依照他的兴趣、志愿来专修。但闭关最怕的是“身在关中心在外”,关房里面的修行,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如果在关房中,心不能安宁、不能自在,心有所执著,有种种的烦恼困扰,不能安住,那就“千年不出也徒然”了。所以闭关最主要的是要将身心都关闭凝注起来,斩绝红尘俗念。一个修行的人在关房内,要先把自己缩小,以便养深积厚,将来出关后,再扩大自己,利益群生。
有的人犯了法,被关在牢狱里,虽也算在“关”中,但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关起来,并不是在修行,不能称为闭关。现在社会上一般人,虽没有失去自由,但身心都有亏欠,常受良心道义的谴责,每天住在心的牢狱里,不得自在,虽没有关禁闭,却是日日坐心牢。
所以在佛教里,就有“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的教示,自己没有开悟时,不能一个人独住深山;还没破除烦恼时,不能随便闭关。因为烦恼未除,在关房中容易盲修瞎练而走火入魔。所以奉劝一般初参学者,不要心心念念想到深山里遁隐。不要着急,先打好修行的基础,打好佛法知识的根基,等到开悟了以后再住山、破参了以后再闭关,那个时候不管闭关或住山都更上一层楼,能真正进入佛法的三昧真谛了。 不碍事:星云大师讲佛诗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