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

第9章 商业萧条与货币稳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9章 商业萧条与货币稳定

  1898年,有着光明前程的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正值青春韶华,并且在耶鲁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数学教育,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美好的职业蓝图也刚刚展开。然而现在,医生诊断他患了肺结核,这实际上就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难道欧文·费雪的人生画卷在刚刚打开的时候就要合上吗?

  不!费雪准备接受这场命运的挑战,他决定进行当时唯一可能的治疗:呼吸新鲜空气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搬到了科罗拉多,在那里有许多同样的病人也在接受治疗。在这些患者当中,有一位很有趣的青年,他就是年仅22岁的工程师罗杰·沃德·巴布森。费雪和巴布森很快就意识到,他们除了肺结核这个病,还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对经济学着迷,特别是对经济周期问题与货币部门的作用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都被股票市场及其灾难性事件深深地吸引;他们都富有创造力的特质,都想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给别人当顾问。而且有迹象表明,他们都发明出一种辅助治疗肺结核病的方法。费雪为肺结核病人设计了一种小帐篷,正是因为这项小发明,他后来获得了纽约医学会的奖励。巴布森的发明则是电加热的外套,以及一些小小的橡皮锤子,人们使用这种锤子可以在很冷的天气戴着手套打字。

  经济周期的10个阶段

  一段时间之后,巴布森开始对这种与其他病人一起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决定搬回原先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兹斯山(Wellesley Hills)租住的房子。他在那里雇了一位秘书,还设了一间办公室,就在这间窗户常开的办公室里,他对经济周期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1909年,罗杰·沃德·巴布森出版了有关经济周期问题的著作《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第一版),对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他的主要观点是过度投资与增加货币供给一定会导致负面的反应。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在于劝告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者。在他给出的忠告里,着重强调了“标准的十阶段经济周期模型”:

  1. 提高货币利率;2. 债券价格下跌;3. 股票价格下跌;4. 商品价格下跌;5. 房产价格下跌;6. 货币利率较低;7. 债券价格上涨;8. 股票价格上涨;9. 商品价格上涨;10. 房产价格上涨。

  巴布森的书很快就成了畅销书,而且这本书还促进了他的多篇投资通信的发布。这些投资通信建立在其经济周期模型基础上,例如,用来衡量多种经济指标的“波浪图形”。他的分析方法在本质上相当简单:首先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进行估计,然后计算出围绕这一趋势所累积的偏差。在某一个方向上的每一个偏差,都将被其相反方向的相似量级的偏差所抵消。实际上,对他来讲,分析经济周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首要的是稳定价格

  欧文·费雪的身体也在奇迹一般地逐渐康复。1901年,他的肺结核病竟然痊愈了。费雪选择了比巴布森更加学术化的职业生涯。就在他患病的头一年,他还是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数学家。直到1911年,当他选择博士论文论题的时候,他最喜欢的教授威廉·萨姆纳问他:“你为什么不去研究数理经济学呢?”费雪回答道:“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于是,威廉·萨姆纳向费雪介绍了瓦尔拉斯与帕累托在洛桑大学所发展的研究方法,费雪随即决定对此展开研究。1911年,也就是巴布森发表其《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之后,费雪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货币的购买力》。该书主要论述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波动所造成的不稳定效应。在书中,他还把天文学家、经济学家与数学大师西蒙·纽科姆1885年提出的方程式加以通俗化:

  MV=PQ

  这里的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Q则是商品数量。在费雪对这个方程式的重要性作出解释(并命名为“货币数量论”)之前,这个方程式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费雪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表明,货币供给的增加首先将会导致经通货膨胀调整的实际利率下降,由此刺激商品产量的增长(这本身是件好事),而后将会出现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利率的上升(这是让人难受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大量增加货币供给,首先会带来正面效应,而后则会发生极其糟糕的情况。谈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记得桑顿也曾提示过存在这种联系。

  与费雪等人的经济理论相比较,一个更优的基本理论就是对银行实际功能的重新理解。直到19世纪末,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倾向于把银行仅仅看成货币交易商。银行接收存款并向他人发放贷款,在此过程中,货币仅仅是在换手而已。但是现在,经济学家开始窥探到这些让人敬畏的机构的高墙大院内所藏匿的其他真相,这里所发生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政府或中央银行的控制范围。银行不仅从事货币的交易,而且还能够通过刺激货币流通速度来创造货币供给。如果了解到这一点,那么费雪经济周期理论中关键的内容大致就可以表述如下:

  ·经济周期的关键在于银行信贷,因为现代经济中的银行能够创造货币。

  ·在增长的开始阶段,商家看到其存货大量减少,于是会增加订单。

  ·这会导致生产的普遍增长,但是按照萨伊定律,它又会进一步刺激需求的增长……

  ·这意味着,尽管订单增加了,但存货却不会增加,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商人们会继续增加订单。

  ·由于生产商在满足这些不断增加的需求时遇到了麻烦,因此交货甚至会被限量,这种情形会鼓励商家把订单的数量增加到超出其实际所需要的水平。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银行要为经济活动的扩张提供信贷支持,所以货币供给增加了。货币供给增加的初始效应是降低贴现率,这将导致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扩张。

  ·由于一些银行增加了信贷供给,这会造成其他银行的储备增长(资产价格上涨,人们储蓄更多的货币),从而刺激这些银行增强放贷的倾向。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活动启用原先闲置不用的储备,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加快。

  ·然而,萨伊定律并不是永动机。供给增长所产生的一些额外收入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在这个时点上,商家终于发现它们的存货数量已增加到正常水平之上,于是会减少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开始偿还银行贷款。正是由于这种行为,货币供给开始收缩,随着收缩的不断累积,最终出现了暴跌。

  ·随着货币供给的收缩,诸如房产之类的资产价格以及各种存货的价格都会开始下降,而且债务清算跟不上价格下跌的步伐,于是债务清算自身造成了失败。

  ·这意味着如果每个人都试图减少债务,总体效果反而加重了负担,因为蜂拥清算债务所产生的集合效应导致一美元货币购买力的增长。

  所以费雪认为货币体系是不稳定的,他这样写道:

  债务人偿付的债务越多,他们所负担的债务就越沉重。经济航船越是歪斜,它就越趋向于倾覆。

  在他看来,如果想要稳定经济(方程式中用Q表示),首要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稳定价格(方程式中用P表示):

  要停止或阻断这种萧条,在经济上总是有可能的:只需把价格重新提高到债务余额刚开始收缩时的平均水平,然后把价格维持在这个水平不变。

  1920年,他出版了《稳定美元》。在发售这本书的时候,他还要求出版商在每本书中插入一张明信片,对创建一个稳定价格与货币供给的组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把明信片寄回。就在这一年的新年前夜,他举办了一个254人参加的宴会,在这场宴会上,他宣布已经有大约1000人对此项工作感兴趣。随后,他决定组建一个“稳定货币联盟”。很显然,稳定价格有多种途径,例如,把货币转变成金属硬币(大卫·李嘉图的哲学),或者通过中央银行业务操作来稳定货币总量(亨利·桑顿的哲学)。另一个不太常见的方法,也是联盟中的一些成员所倾向的方法,是“美元补偿计划”。按照该计划,价格每上涨1%,美元也应该按照1%的幅度重新估值,而一旦价格下跌1%,美元也应随之贬值1%。

  私营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假设费雪继承了10万美元(尽管他自己没有这些钱,但他娶了一位富豪千金),他把这些钱存在当地的一家银行。把钱存在银行里当然不会改变他所拥有的钱的数额。但是,银行将会怎么做呢?假设银行业监管当局要求银行保有10%的准备金,银行就会把其余的9万美元立即贷给别人,这样可以保证利息收入的最大化。从银行贷款的人当然有自己的目的,他会把这笔钱花在某个项目上,例如支付给某个人。现在,这个“某个人”也会把所收到的钱存到银行——这家银行也会把其中的90%(81000美元)用于放贷,依此类推,直到最初的10万美元存款最终增长到100万美元。换句话说,当银行收到费雪的10万美元存款的时候,银行系统就具备了创造出高达90万美元信贷的能力!信贷与货币是等同的,因为持有者都可以花费。由此可见,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私营银行手中,而不仅仅是掌握在中央银行的手中。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费雪的下一本书是在1922年出版的《指数的编制》,尽管其内容读来相当冗长,但还是成为了畅销书,连他自己都大为诧异。这本书出版之后,他动身前往欧洲,在伦敦经济学院讲授“商业萧条与货币稳定”,并且顺便研究了德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奇怪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一年,在外汇交易中,官方要求的汇率是4德国马克兑换1美元。然而,就在战争爆发之前,大量的德国人蜂拥着要把手中的德国马克兑换成黄金,这使得德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战争拖延的时间与花费远远超出了预期,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德国政府开始首次发行短期债券,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徒劳;德国在1918年战败,并且被迫做出巨额战争赔偿。在战争期间,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50%,战后更是加速下跌——诚如桑顿曾经预言的那样。开始的时候,德国马克汇率比较温和地下跌,但随后下跌速度加快,最终德国马克在市场上被疯狂抛售,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了控制。1920年2月,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达到了100∶1,是战争之前汇率的1/25。而且随着货币供给的继续增加德国马克汇率还处于不断的下跌过程之中。众所周知,对于那些有储蓄的人来说,通货膨胀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在其他方面,加速通货膨胀也存在一些好处:德国的失业率大幅下降,1922年春季的失业率已经低于1%,到夏季差不多已经没有失业的人了。

  总的看来,似乎是货币引发了大量的经济活动,但费雪和他的同事罗曼教授则发现,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整体幻觉的基础之上。对于费雪与罗曼来说,德国所有的东西都非常便宜,这是由于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太低所造成的,但对于德国人来说,所有东西似乎都极为昂贵。这两位教授就高价格的问题询问了两家女性用品商店的老板,她们对此给出的答案是:盟军封锁,工会强制增加工资,运费上涨以及政府无能。但是,当费雪继续问她们这种情况是否是由于政府一直在印发太多的货币造成时,两位女性就摸不着头脑了。费雪由此得出了结论,即德国人认为商品与美元都在升值,但是德国马克却始终没有变。于是,他把这种不顾本国货币总量变化而一如既往地信任本国货币的荒唐倾向称为“货币幻觉”。

  到底是为什么……

  德国马克汇率继续像自由落体一样下跌。到了1923年的春季,德国议会的一个委员会被要求调查为什么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在当年的头一个月便从1.8万德国马克下跌到了3万德国马克。然而,当该委员会在6月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这个问题又得重新措辞表述——现在得调查汇率为什么下跌到了15.2万德国马克。在7月,情况再一次改写为:

  在过去的仅仅6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从1.8万德国马克下跌到了100万德国马克呢?

  这是否有可能,哪怕微乎其微,是由于在政府支出中,通过税收渠道获得的收入仅占3%,而发行短期债券为政府筹措的收入则占到了97%所造成的呢?

  1923年,鸡蛋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的5亿倍。也是在这一年,雇员要求每天支付两次报酬的情形已司空见惯。企业发工资时的场景常常是,一辆装满钞票的卡车开进工厂,出纳员爬到钞票堆上大声念着员工的姓名,然后把整捆的钞票扔给应答的人。员工们拿到钱之后就赶紧跑出去,购买任何能够想得到的东西——像一份报纸要花2000亿德国马克,一杯咖啡则更贵,诸如此类,还有什么值得计较吗?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不再是玩笑了。失业问题又回来了,街上也出现了骚乱。费雪所说的糟糕的效应露出其丑恶嘴脸。 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