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美国金融史与大国博弈(套装共12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美国金融史与大国博弈(套装共1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译校者的话

  译稿终于出手,顿感如释重负。近年来,为提高年轻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我在所里组织多位青年科研骨干翻译一些材料,其中有些译稿刊登在《比较》上。2015年10月,受《比较》编辑吴素萍女士之约翻译此书。我原以为该书多叙述历史资料,翻译当容易,结果至今才脱稿出手。原因固然很多,包括多位译者同时承担大量的研究工作,分身乏术,包括有些概念没有一一对应的词汇,需要很多时间琢磨,包括有些名称是历史性的,甚至是一次性的,现在难以找到合适的译法。在翻译过程中,该书2016年在美国出版,好评如潮,这既给译校者增加了动力,也增添了很多压力,大家愈发感到要交出一部高质量的译稿。

  该书所描述的,是美国经济增长的起落,也如其副标题所言,是美国1870年以来生活水平的变化。1870年以来,特别是在1870—1970年间,美国的生活水平从多个维度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物不再在家中缝制,而从商店购买。食品因冷藏技术、电冰箱的出现而呈现多样性、反季节性。住宅人均面积呈增加之势,厨房现代电气设备得到普遍安装。住宅实现了网络化,电、燃气、上下水管道普遍安装。由靠马和马车出行,到发明了汽车,出现了火车、飞机,速度和时空发生巨大变化。1870年至1970年科技进步步伐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各个方面影响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戈登教授通过大量统计资料和故事,说明许多影响是多维进步带来的。以人均预期寿命为例,它来自医疗技术的进步,如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来自现代医疗文明的进步,如巴斯德细菌致病论,更来自影响生活水平的其他维度的进步,如食品因技术进步而不再易腐,不再易致菌,自来水的到来使饮用水更加洁净,下水道的安装使用更是减少了污染和蚊蝇。作者不仅关注一些伟大发明,也关注容易被人忽略但意义重大的进步,如他提到了纱窗,19世纪发明的纱窗隔开了蚊蝇每天多次来往于餐桌和户外厕所,减少了污染。作者还提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如对细菌的关注养成了卫生习惯。美国吸烟率的下降降低了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不仅生活条件进步迅速,工作环境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化而日渐改善,重体力、出大力流大汗的时代日渐远去。所有这些,都推动了美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在这里,我们看到市场监管的进步。曾几何时,美国食品加工业乱象横生,食品掺假,牛奶兑水,过量化学制剂,我们似曾相识的许多食品加工厂的“黑心”行为在这里都出现过,新闻出版界的直面揭露,让这些肮脏行为一下子暴露在公众和决策者目光之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早餐时看到《屠场》中描述的芝加哥食品加工厂如何将变质的猪肉制成香肠等,当即就把口里的肉肠吐了出去,并立即启动对食品加工厂、在工厂的联邦食品监管员一系列行为的调查,催生了《洁净食品法案》和食品监管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在这里,我们看到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作者指出,美国的人均产出从最初半个世纪(1870—1920年)的增长,到随后半个世纪(1920—1970年)的加快增长,并在最后大约半个世纪(1970—2014年)缓慢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模式与此相同,在1920—1970年呈加速之势,在1970—2014年出现减速,1970年之后的增长率只是1920—1970年的1/3。20世纪末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全球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在作者看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诸多维度的影响相比,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其影响维度要少得多,只是给娱乐、通信和信息等少数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正因如此,作者明确提出疑问:这次工业革命能媲美19世纪的伟大发明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持续影响要短得多。作者认为,也正因为如此,1970年之后美国的人均产出和时均产出增长开始减速。

  对于美国未来的增长前景,作者持悲观态度,他认为,不平等、教育、人口结构和财政这四种阻力将共同发挥作用,未来99%的底层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难以为继,经济增长不容乐观。其中,不平等阻力是指不平等现象加剧,占美国人口1%的顶层收入阶层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中产阶层和底层阶层收入不断降低。教育阻力是指学历的回报可能无法抵消学业贷款,教育程度的提高并不能像以前那样快速推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阻力是指人均工作时间减少,总体劳动参与率下降。财政阻力是指联邦政府的债务与GDP的比值将会扩大,政府因此将会采取减少福利、增加税收的政策,从而减缓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未来增长。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作者在后记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但他也断言,未来一代的美国人将会发现,他们今后的生活可能不会比其父辈更好。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不到40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一百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前普遍缺衣少食,空室蓬户,如今食品丰富多样,家用电器迅速普及,居住条件和工作条件迅速改善,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这些都是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也曾经历,有的还在经历,假冒伪劣、苏丹红、地沟油、毒大米、瘦肉精猪肉。政府的食品卫生监管体系也在进步,但更需要完善。我们经历了生活条件的改善,经历了城镇化,经历了产业结构升级,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也正在经历着雾霾加重、不平等加剧,“富裕病”(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增加。我们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正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增长放缓,增长动能不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主要动能做哪些维度的转变?在技术方面,我们用尽了工业革命的潜能和潜在增长空间,需要新的革命性创新吗?在增长主体方面,是否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优势不再,怎样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要素供给方面,是否从依靠人力物力资金的规模扩张,转向依靠质量提升,如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消除妨碍质量提升的制度障碍?在当代中国,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互联网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改变着人们的联系方式,但正如书中强调的,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互联网革命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维度和深度要小得多。如何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重塑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是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亟须回答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似乎表明,不仅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有类似的不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我们具有明显的启示。作者预测美国的下一代可能不会比当代美国人生活得更好,对于面临类似发展问题的我们而言,下一代的幸福感如何比我们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的幸福感更强,值得研究。

  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因素的影响,该书并未特别强调,但我们从有关内容看到,改变美国的几大事件,无论是芝加哥食品加工厂的混乱,还是三角纺织厂的大火,都影响到制度。无论是对于正常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还是对于社会稳定需要的劳资关系、民族和谐,很多方面最后都形成制度的支撑。有些可能是成功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包括《国家劳资关系法案》、《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包括食品监管法律与监管体系,有些则是问题重重,包括近50年来的不平等加剧,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本书译稿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第13章由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银清扬同学翻译,其他部分均由体改所同仁翻译,其中前言、第1章、第2章和第3章,由孙凤仪博士翻译,第4章、第5章和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间奏曲及致谢,由赵栩博士翻译,第6章、第7章及数据附录,由张林山博士翻译,第8章、第9章和第15章由张璐琴博士翻译,第10章、第11章和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的间奏曲,由刘现伟博士翻译,第12章和第14章由蒋同明博士翻译,第16章和第17章由李晓琳助理研究员翻译,第十八章由李叶妍博士翻译。李振京研究员初较了第4章和第5章,银温泉校对了全部译稿并翻译了附录。在译校过程中,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其中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香港理工大学许心鹏教授、中国建设银行黄志凌博士、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徐旭博士、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吴文化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史立新副研究员。另外,戈登教授也对翻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对于翻译团队,对于帮助者,我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同时,还要诚恳地感谢吴素萍女士和出版社的各位编辑,感谢她(他)们的督促、时间上的宽容和细心。当然,对于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概由译校者负责。

  银温泉

  2007年11月于北京南草厂街1号 美国金融史与大国博弈(套装共12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