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 心灵量子思想实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灵使徒之第二地球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在乔乔家宴上出现一个小小的插曲,在酒宴开始以后,乔乔带着20位实验班的孩子们进入宴会现场,给全体贵宾做了逐个介绍,贵宾对于这20名承载人类希望的下一代的重视程度是非同一般的,每周都有最新的实验班的情报送到这些国家元首的案头。而其他没有能送来儿童的国家羡慕不已,纷纷希望扩大实验班规模。
在第二天送别了世界各国的元首以后,乔乔回到425机构的。
在会议室终于见到了几位形容憔悴的哥们,这些人最近忙的人都有些脱形了。
乔乔非常抱歉的给几位拱拱手。
刘学贵却摆摆手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事情太繁杂,人太多了,主要的活都是那些人干的,我们也就是指导一下,盯着可能发生问题的点。”
“今天怎么这么谦虚了?不是你昨天给我抱怨累死累活的?”亚男是刘学贵永远的克星。
只要亚男一说话,刘学贵立即哑火。
王化顺解释道:“幸亏昨天没有出现事情,人太多了,500多万,你的那块黑曜石竟然有了神性,我想,以后圣地将会成为重要的宗教场所。”
“唉,其实我本不想这么做,太过了,不过碍于基金会的要求,如果神圣性不强,对于基金会的管理将会出现一些障碍,对于人心的凝聚力也会有点影响。”乔乔无奈的解释。
“其实没什么,这是该做的。”吴金平说:“不管如何现在基金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宗教性的组织了,不可能再改变,不管以后如何发展,都必须坚持下去。”
杜永春也总结道:“没错,其实我越来越相信你就是神了。真的,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吧。不过听说那块黑曜石被起了一个名字。”杜永春神秘的笑了一下,卖了一个关子。
亚男毫不留情的揭穿道:“我们都知道,不就是现在都叫做圣石吧。”
“哈哈。”杜永春这次有些得意:“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有其他名字呢,有些叫做“黑立方”,有些叫做“黑圣石”,不管如何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是一般的石头了,充满了神性。”
“人员情况如何?开始疏散了吗?”
“嗯,陆续都有些走了,不过规模化的朝圣活动还在进行,估计还需要3天左右。这次最大的好处就是官方组织得力,没有出现任何伤亡事故,不过明年就麻烦了,将会是大麻烦,因为很可能朝圣的人将会超过上千万都不可知。最近官方还要组织进行评估,尽快做一些永久性的考虑,幸亏密云离北京市区远,否则如果都在市区,那将会给市区生活产生很大的冲击的,市区根本无法接待这么多人。”
“好吧,让基金会的苏力他们去头疼吧,话说,各位,对于基金会的经济问题,各位要有清醒的头脑,我们个人都不缺钱,所以对于金钱的管理最好能够远一点,和基金会的财务要有明确的区分。”
“这个你放心吧,王老大给我们都反复交代过,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牵扯。咱们几个的人品都相互了解。金钱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说实话,现在拿着钱我都没法上街去花,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也已经大小算是名人,哪敢抛头露面呢。对了,那个人皮面具,你给我们几个都弄一张,否则太不方便了。”刘学贵直接问乔乔要了。
“好吧,你们和何军说一下,做一个吧。”
几个人欢呼起来。
“好吧,哥几个别那么开心了,下一步的事情还有很多,合计一下吧。”
“是呀,有几个事情,需要尽快安排,第一个就是地球预警机构的事情,第二个就是通道工程进度的事情,第三个就是就是未来大唐技术推广问题,其他都不太重要的,还有很多,先搞定地球预警机构的事情吧。”王化顺翻出了笔记本。
“地球预警机构,让永春和基金会的杰拉德负责吧。洪琪承担一些技术推广的事情,我还是亲自管理通道工程吧,因为这个工程太重要了,我最熟悉。”王化顺已经跟了几个月时间,论感情和经验,他是最合适的。
“好的,实验班教学的事情,亚男多费心负责一下。”
杜永春问道:“425机构的管理的问题呢?”
“交给吴金平负责吧,主要是日常事务性工作。我最近总有点心神不宁,永春加快预警事务吧,总感觉什么地方遗漏了一些东西。”乔乔说道。
“啊?乔乔,你可别心神不宁,每次你心神不宁总有大事发生。我听的都有些头大。”刘学贵说道。
“应该没有什么大事,可能是最近忙的了。想起来再说吧。”
“好吧,”吴金平问道:“大唐后来还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有的,不过大唐历史发展到近几百年确实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乔乔说道。
大唐的白金年代大约是1620年到1720年的百年时间。
历史发展到1650年最大的变化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他就是勒奈.笛卡尔,
笛卡尔的出现是大唐历史上的大事件,几乎和牛顿的在历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笛卡尔在20岁以前基本上默默无名,或者说在帝国众多大神的光环下显得有些不起眼,即便他发表了《光学》,《形而上学的思考》《方法论》《哲学原理》,在哲学圈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仍然不足以和头顶上散发光环的牛顿男爵相提并论,笛卡尔可以说开创了哲学这门学科,人类直到笛卡尔时代才算真正出现了哲学,而普遍的定义是形而上学就是哲学,大唐世界的人类历史对于哲学的理解都是基于道教的经典和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崇尚思辨。而笛卡尔则发展到了实验和思想层面的普遍性规律,给人类解释了世界的本源和“道”存在的必然性,认为一定存在一个伟大的造物主,能够实现完美的一切。并发表了《十大哲学沉思录》从而在哲学界奠定了开创性的地位。
但是就像他的《屈光学》一书一样,也许因为过于学术化和数学化,几乎算是几何学的光学,刚开始并没有被大唐科学家理解。而发生改变的则是在1672年,笛卡尔在大唐科学院社会学院的第五年,因为受开普勒等人之邀在天文台开酒会,来庆祝牛顿40岁生日,心灵学院的大多数人都来到天文台开牛顿生日PARTY,笛卡尔才见到了这位大唐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这个时候的牛顿已经如日中天,正在对人类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而牛顿的研究组成员也是这个时期大唐难得聚齐的牛人宋应星、明安图、汪莱、开普勒、李锐、焦循等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这些人,开普勒和笛卡尔交往很多,两家是邻居,在帝国算是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次应邀前来天文台就是给牛顿介绍笛卡尔的,牛顿对于笛卡尔并不太了解,不过听了开普勒的介绍以后对于《屈光学》非常感兴趣,答应会认真看看这本书。然后谈起了最近的一些研究出现的瓶颈问题,科学家在一起总是会不自觉的谈论所学的领域,而这次party也有开拓思想的想法。
对于心灵感应的研究牛顿的观点心灵科学具有不确定的答案,很可能不可知,因为这是神的一部分。做过的很多实验都说明了心灵波动说和粒子说似乎都不确定,甚至会根据观测结果发生改变,这些现象就太靠近玄学范畴了,简直就超出了牛顿认知的物质确定论,牛顿认为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是确定的,当初始值设定以后,一定会按照某种路径发展,而现在一些观测实验却完全不一样,超出了理解,让牛顿很烦恼。
笛卡尔则提出了一种新观点,既然现象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就按照认可这种现象,而不是排除这种现象,然后从简单出着手一点一点找到复杂的本质,这也是笛卡尔认识论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让牛顿豁然开朗,自己一直在纠结这种现在的奇怪特性,一直认为可能是实验干扰而试图消除这种现象,而不是接受。
牛顿邀请笛卡尔加入他的研究组,笛卡尔当然很希望进入这个大牛的组,开创一番更伟大的事业。
开普勒邀请笛卡尔在天文台的观测室,观测了10米天文望远镜,笛卡尔第一次看到了宇宙的景象,看到了星云和不同的星系,让笛卡尔惊叹宇宙的浩瀚和深邃,星空打开了笛卡尔的视野,让笛卡尔的思想深入到了宇宙尺度。
第二天牛顿就提出了邀请笛卡尔进入牛顿的心灵科学研究组,当笛卡尔到牛顿的研究组报到以后,才发现牛顿经过了大约8年的研究竟然毫无头绪,实验结果倒是堆满了几个屋子,但是却没法呈现完整的心灵景象。
笛卡尔仔细查看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实验数据,发现心灵竟然非常特别,能够穿透很多物体,具有波的特性和粒子的特性,但是又和其他物质粒子差异很大。
笛卡尔的典型特征就是思辨和数学,他将一些特性进行了组合,研究了一些测试结果,经过了半年时间的计算以后,给出了一组偏微分方程。方程中的不再以具体的力学的量来表达,而是用力学量的函数来表达,即波函数,概率幅和态函数。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分布如何,这个分布随时间如何变化,可以通过这个方程给出答案。
当牛顿拿到这个方程的时候完全看不懂,因为这个方程太超越直觉和日常认知了,问笛卡尔这个公式的来源,笛卡尔很尴尬的说,是根据实验结果凑出来的方程,属于典型的唯象理论。不过这个方程能够和实验数据进行匹配,也就是说笛卡尔拿出来一个逆向结果。而研究组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一个凑出来的公式如何能够解答以后的测试结果呢?不过牛顿在笛卡尔解释以后,被其中的突破性的思路所震撼,如果心灵感应真的是一种概率波的化,那么心灵感应很可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牛顿要求根据这个公式做实验验证,用进行了新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试图证明这个公式的错误,但是让这些研究组的成员都不可思议是竟然无一例外的全部符合公式的预测,也就是公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所有的观测。虽然来源太逆向,但是能够解释问题和用来计算。所有人惊讶的同时开始试图揭开公式所代表的含义。也许这个偶然发现的公式真的就是“道”?能够解释一切?
理论工作随即展开,以牛顿、开普勒、宋应星、汪莱等人的大脑竟然发现这个公式竟然极度神秘,如果仅仅是笛卡尔凑出来的一个公式,那也太反直觉了。关键问题是这个公式能够完全符合实验。难道心灵感应就是一种概率波?
这个答案太出乎意料了,不过牛顿不知道的是未来还有更加出人意料的发现,现在只是一个起步,未来很漫长,需要时间去寻找答案。
针对心灵感应现象的测试做了无数次和无数种,主要是心灵感应的机理以及现象,针对心灵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却并不那么多,最关键的是用牛顿的力学体系无法解释心灵现象,所以牛顿对新开创一个学科也是非常兴奋,虽然年纪已经过了最有激情的年代,对于科学的热爱决定他不会放弃这个更加伟大的未来理论。
不过现有的检测仪器和手段仍然不够针对心灵感应进行更深入的检测,根据笛卡尔的波函数方程,牛顿推论:假设这个波函数成立,好吧,现在牛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方程式了,除非有更恰当的方程能够代替它,那么必然会推断出心灵感应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具有波和粒子的共同特点,并且根据牛顿测算,推论出了心灵感应的最基本的能量单位是6.6x10的负33次方左右,世界上任何物质最小单位不可能小于这个数据,这个是心灵感应的最基本的单位。不过这个只是理论数据,并不代表实际观测。理论计算认为世界是有最小的粒子所组成的,这种最小单位成为量子,物质和粒子或者波或者能量都不会超越这种最小单位而存在。
继续推论的结果就是心灵感应是以能量波的形式一份一份的发出来的,现在就是要利用心灵感应产生一种最小单位的波,然后对这种波进行检测,而大脑发出的心灵感应向来是不可控的,没有人能够以最小单位发出,如何才能实现心灵波的单份发出呢?笛卡尔在此时想出来一个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是这样的:
既然大脑无法以最小单位进行发出,那么必然是一团或者一堆的形式发出,那么能够采用一种隔离装置,这个隔离装置能够限制发出的波,然后逐层递减,总有一个时刻只能够发出一个单心灵波,反之用一种超薄的材料逐层加厚,直到刚好挡住心灵感应。
思想实验就是如此简单,很通俗易懂,但是要实现就太难了,首先要有能够隔离心灵感应的物质,并且能够逐层递减或逐层递增,笛卡尔这篇关于最小单位心灵波的论文发表以后,对科学家很有启发作用,无数人在思考如何才能够在实验层面实现这种隔离装置,但是经过了三年多都没有任何人做出来这样的隔离装置,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一位物理学院的心灵技师找到笛卡尔和牛顿。 心灵使徒之第二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