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

为而不恃

道德经 文若愚 2302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为而不恃“为而不恃”是“道”“德”的另一个特征,说的是它们虽然创造并抚育了世间万物却并不居功自傲。仔细琢磨一下,也的确是如此,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绚烂多姿,精彩纷呈,温暖的太阳、柔美的月亮、巍峨的山川、壮阔的大海、秀丽的花草、各色各样的生命乃至我们人类自身,显然不会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若要追究其产生的根源,或许便是“道”的生发和“德”的蓄养吧。但是,我们却从来不会看到“道”、“德”以一种高调的姿态向我们强调这一点。它们从来没有咄咄逼人地要求世间万物承认它们的伟大,然后膜拜它们。事实上,如果不是老子指出这一点,我们可能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而平静的“为而不恃”的精神啊。而反观自身,我们总是习惯于对于自己做过的具有正面价值的事情得意洋洋。这里,“道”再次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联系现实中人们经常遇到的情形,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其一,那便是对人有恩,不可自恃,而应该忘记。在生活中,你和别人相处,经常会发生你帮助了别人,或是别人帮助了你的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置呢?中国古代先贤早就给出过箴言,明代的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曾言:“我有恩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其中,我有恩于人不可念,显然是符合“道”的精神的。但是,坦白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一个人一旦施恩于人,心里不自觉地便会产生居高临下的姿态,即使是一些十分贤能的人也难以避免。在《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保全了赵国,但他也因得罪了魏王而不能回国,滞留于赵。赵孝成王出于感激,想把五座城邑封赏给信陵君。信陵君听说后,便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这时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公子听后,才立刻感到十分羞愧。并且始终以魏国罪人自处,最终使赵王给他封邑的事泡汤了。像信陵君这样贤能的人,都难免会因对人有恩而飘飘然,可见有恩而不自恃很难做到。而信陵君门客是个脑袋清醒的人,你对别人有恩,你不用提,别人自然都会记得,如果你总是念念不忘,就不对劲了。道理便是如此。

  其二,在你为上司立下功劳之后,不可骄傲。我们知道,一个人立下了功劳,便难免产生骄傲情绪。但是,如果翻阅一下历史的话,会发现有大量的功臣都是因为功高而遭到杀戮的。最著名的便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在开国之后杀了大批功臣。其实,那些开国功臣们即使是不骄傲自满,也时刻遭受着君王的猜忌,有被杀头的危险,而表现得飞扬跋扈,则更是给君王提供了借口。汉代的张良、唐代的郭子仪等人,之所以功高而保全性命,便是因为懂得为而不恃的道理。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有没有为而不恃的智慧不会表现得这么性命攸关。但是,道理是相同的。在工作中,如果你出色乃至额外地完成了任务,不要骄傲,你的上司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如果你因为做出了一点点成绩便喜形于色,只能让上司觉得你缺乏沉稳,难堪大任。

  其三,在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不要骄傲,只有忘掉原来的成绩,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成功容易让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因此今天的成功往往会成为明天继续成功的障碍。实际上,关于这一点,在成功学上还有一个专门的理论,叫做“柏林定律”,因为其提出者乃是法国行为科学家欧文·柏林。他的原话是:“成功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取得不断的成功。”对于柏林定律的内涵,欧文·柏林还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在不断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因此对于下一步的成功来说,上一步成功往往表现为一种惯性陷阱。可以说,柏林定律指出了一种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关于成功的规律,许多成功的人或者企业难以超越原本的成就甚至后来一败涂地,其原因均与此有关。

  另外,不仅企业,“柏林定律”对于个人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许多人一旦取得成功之后,再也难以超越原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的原因便是“陷入了成功的陷阱”。须知,取得成功固然不易,但是只有那些对于昨天的成就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永远保持前进姿态的人才会最终成为卓越之人。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如果行事上不能做到,退而求其次,至少在做人上不要使自己因为昨天的成功而成为一个骄横的人。关于此,后现代主义小说鼻祖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一封信》中,对其父亲的描述可以说是一个生动的典型。卡夫卡的父亲因为自己年轻时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小有成就的商人,因此处处表现得蛮横自得,“以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卡夫卡语),永远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种“事业的成功导致了做人的失败”的事情随处可见,相信你会同意——这种人是令人讨厌的。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也可算是“柏林定律”对我们在做人方面的一点启示吧。

  总之,“为而不恃”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之中,便是提醒我们忘掉你对别人的恩情,忘掉你的功劳,忘掉你的成功。 道德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