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也要能进能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钱也要能进能出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只想着做一个守财奴,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暂时聚集在你这里的一堆数字,死后不知又成了谁的枷锁。不如舍去,换取世人更多的温暖。那些用了的钱财,才是你自己的。
古希腊称霸天下,征服大半个天下的亚历山大大帝死的时候,在棺材两侧各挖一个洞,将手伸出来,表明他也是两手空空走向死亡的。
所以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对名利和财富牵挂异常,到死都不肯放手,但事实上死后的名利钱财也将不再属于自己,那么活着的时候吝啬物质上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里并不是告诉人们,在活着的时候不去享受物质,非要把千金散尽,而是人们对待财物的态度要自然一些,不要太吝啬。
金钱和财富虽然美好,常令人们对其趋之若鹜,不遗余力地追求。不过,金钱不是万能,财富也未必总能令人快乐,只有超越其存在,才能享受人生。真正的金钱观,是要对金钱等物质上的东西喜于接受,也喜于付出。
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你能慈悲到我家里来,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非常慈悲地答应下来。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于是,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呢?”
信徒的夫人说:“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啊!”
默仙禅师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展开,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信徒夫人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趁机立即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能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而出。”
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信徒的太太在默仙禅师这么一个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世、经济观念、用财之道,豁然领悟了。握着拳头,你只能得到掌中的世界,伸开手掌,你能得到整个天空。
有的人过于贪财,有的人过分施舍,这都不是禅道里所讲的财富观。吝啬、贪婪的人应该知道喜舍结缘是发财顺利的原因,因为不播种就不会有收成。布施的人应该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去做,同时也别忘了是在自己力所从心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否则,就不是纯粹的施舍。
真正的施舍能让他人得到必要的帮助,自己也会因此获得快乐。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他向每一个过路的行人伸出手乞讨。仙人吕洞宾看到后走了过来,这位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吕洞宾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幸福,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吕洞宾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吕洞宾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孩子,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幸福么?”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幸福,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吕洞宾又把快乐和刺激给了他。
一个月后,吕洞宾从这里路过,见那男子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刺激陪伴着他。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
“唉!尽管我拥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幸福。老人家,请你把幸福赐给我吧!”男子说。
吕洞宾笑道:“你需要幸福吗?孩子,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学着付出吧,你可以把金子分给需要的人。”
一个月后,吕洞宾又从此地经过,只见这男子站在路边,他身边的金子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正把它们施舍给路人。
他把金子给了衣食无着的穷人;把爱情给了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了惨败者;把快乐给了忧愁的人;把刺激送给了麻木不仁的人。现在,他一无所有了。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满含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孩子,现在,你感到幸福了吗?”吕洞宾问。
“幸福了!幸福了!”男子笑着说。
男子虽然一无所有了,但是却变得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施舍的魅力所在。
在现代社会,许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对金钱可以慷慨抛掷。他们认为,钱财并不总是给他们快乐,而散财、做慈善事业,反而让他们找回了幸福感。这是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和布施方式。
对于普通的人来讲,虽然没有大笔的财富,但也不必要为了金钱而变得锱铢必较。钱财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或者终日汲汲而求。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自己用出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那些被我们牢牢攥在掌心的财富不去被运用,到最后不可能永远为我们所拥有。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金钱本为身外物,我们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让金钱能进也能出。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