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大爱者爱国爱天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爱者爱国爱天下幼年时期,屈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年少时的屈原,在大人眼里也许还是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比同龄人要早熟。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年少的屈原看见这一切,不禁伤心落泪。他发誓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来缓解他们的痛苦。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奇怪,便留意观察,看是否是有人偷米。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石缝里。乡亲们知道了真相都很感动,夸赞屈原。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国家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父亲的话激励了屈原,自此他勤奋治学,长大后学有所成。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让他管理国家大事。屈原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为后世之人称颂,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的境界。他自幼怜悯他人,此乃小爱,乃人之常情的爱;而他后来爱国,则因爱人而由小变大,精神得到了升华,这是令后人敬仰的大爱。

  孟子曾经说:“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而“仁爱”是首先要培养出来的性情。屈原若不是怀着这样的爱国爱天下的大爱之心,也不会成为后世人们所缅怀的伟大人物。

  爱国家,爱天下,爱苍生,这种情怀,一直是儒家做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华夏大地自古以来,爱国人士频出,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是历史的丰碑。他们用生命演绎了一段段传奇。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这种大爱的集中体现。在儒家看来,人人当怀一颗爱国爱天下之心。

  南宋末年,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为根据地。在他们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陆秀夫估计已经无法护卫幼帝逃脱,于是他盛装朝服,对幼帝赵籨说:“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9岁的赵籨,又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崖山之战终于以宋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标志着流亡政府的最后崩溃,也宣告了历时320年的宋朝灭亡。

  陆秀夫的死,后世人评说不一,有人说他是愚忠。对此,我们今天且不去评判,单看他的行为,就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殚精竭虑,颠沛流离,试图力挽狂澜,维护南宋江山,可是,南宋朝廷已经是穷途末路,尽管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竭力挽救,但终究无力回天。陆秀夫的努力虽未能重扶正倾之宋室,但其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人一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成功,更有高尚的人格精神,所以,陆秀夫在事业上的失败并不能毁损他的伟大。相反,临危受难的刚毅,不堪凌辱的决绝,都是令后辈肃然起敬的可贵精神。

  人往往在最后的时刻才能体现出品格的高下。项羽固然自负,但四面楚歌绝不苟且偷生,一代枭雄的气魄和悲凉在乌江岸边写下传说。越王勾践忍气吞声,甚至为吴王夫差尝食粪便,以换来自己的性命,却在床榻之上卧薪尝胆,终于重建帝国。后主李煜天性羸弱,被人擒获后,整日哀伤感慨“阶下囚”的悲歌,终于还是被谋害了,文人的多愁善感让他连苟活的机会都不可得。崇祯帝在王朝覆灭的一刻,不但自己一心求死,还杀了无数的嫔妃、宫娥,其残忍的一面留给了历史,任由后人评说。

  在危难时刻,每一个谨小慎微的举动都暴露了巍峨或软弱,人性之光也在这个时候散发出了动人或伤人的力量。保国是一种责任,殉国也是一种责任。在无法不受凌辱的时候,纵身一跃既保全了国家和君王的尊严,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说陆秀夫托起了帝国的气节,同样也浇铸了自己灵魂的雕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对国家负责、对职责负责、对自己名誉负责的人。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