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厚道,宽容他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心存厚道,宽容他人古人曾经咏叹零落成泥的落花,说:“碾我入尘土,依旧笼乾坤。”意思是说,虽然被千人车马犬彘践踏,却并不抱恨,依旧用自己的香气笼罩乾坤天地,这种气质和胸襟着实令人敬佩。
其实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宽容、包容的精神。正所谓“宽可容人,厚可载物”,涵养包容不仅是立业之道,也是待人处世的良方。人人以慈悲安住身心,包容与我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人,如此社会自然祥和。
学会宽容,意味着我们不再患得患失。宽容,也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可能对别人宽容。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心平气和地工作与生活。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达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
懂得宽恕别人的人,自己也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痛苦。”所以,快乐由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中,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背离了。在《三国演义》中蜀国宰相蒋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
蒋琬凭借其“以安定民众为根本,为政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的务实、稳重的作风,深得诸葛亮的赏识,留下遗言推荐他继任丞相一职。蒋琬上台后,有许多人不服气。蜀国另一位大臣杨仪,自认为做官的资历比蒋琬高,官阶却位于他之下,并且未得到重赏,所以经常口出怨言,对别人说要是在诸葛丞相初亡时,自己带着人马投靠魏国,就不会有如此抑郁不得志的下场了。后主刘禅听到此传言,大怒,要治他的罪问斩。蒋琬虽知杨仪不服自己,但罪不该死,反而替他求情。蒋琬手下有个谋士杨戏,蒋琬和他讨论事务时,他常常一声不响。有人借机中伤杨戏,向蒋琬告密说他傲慢无礼,不把现任丞相放在眼里。蒋琬深知一个人若对另一个人没有好感,甚至怀有敌意的话,那么无论用何种方式都很难改变对方,而且,若计较一时一事,就有可能演变成门派斗争,不利于国家安定。于是他反过来替杨戏辩解说:“杨戏不过是性情内向,言语谨慎罢了。以后不许在我面前说人是非。”
蒋琬就是以其宽容大度、求同存异的处事气度,赢得了众人的敬仰,赢得了广泛的人脉,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稳定蜀国民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陆放翁词《卜算子·咏梅》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同样西方也有一句:“当紫罗兰被脚踩扁的时候,却把芳香留给了它。”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给宽容作的一个最为形象的注解。其实,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升华自己。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说:“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宽容是一种俯瞰的姿势,是一种善与美的投入,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源泉来自于文化的修养和思想的明智与深刻。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一定有一种祥和的心境,这种心境来自于他的阅历和沧桑。如果他的阅历很浅而又未曾经历过任何沧桑,那么他肯定有着一种不争的人生态度和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有了宽容,才有了人生的快乐和放松,这就是宽容的真谛。所以人生的宽容是一种建立在认识现实基础上的心安理得的生活方式。宽容是不抱怨,而不是虚假的开心、欺骗的宽容和不老实的异想天开。我们宽容了别人,自然就会放下情感的包袱,升华自己的心灵和人生。
宽可容人,厚可载物。能宽容他人的人,也会心存厚道,在为人处世中注意为他人留情面,既顾及他人,也保全了自己的利益。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