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人是机器自然和人都是机器。

  ——(英国)霍布斯

  既然斯芬克斯之谜没有真正被解开,那么关于人是什么的话题仍然会继续争论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思想,“人是机器”便是其中之一。《人是机器》是拉美特利的代表作,“人是机器”是在此著作里提出的著名观点。

  拉美特利,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1709出生于法国圣马洛的一个富商家庭,起初学习神学,成为耶稣会牧师和圣奥古斯丁宿命论教义的信徒。后来,由于一方面讨厌神学,另一方面认为做医生能够更好地谋生,因而转向医学,173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来到莱顿师从名医波尔哈维,深受机械主义医学思想的影响。从这时期起,人是机器的观点开始深入拉美特利的心灵。

  拉美特利1734年至1745年曾做过军医,而他自己却不幸患病。他根据对自己病情的观察,获得这样的信念:人的精神活动决定于人的机体组织;思想只不过是大脑中机械活动的结果,当体力上变得更虚弱时,精神功能也会衰退。1747年,拉美特利在荷兰匿名发表他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著作《人是机器》。

  拉美特利从物质具有运动力和创造力的基本观点出发,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进一步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

  笛卡尔认为动物是机器,而人体功能以机械方式发生作用。拉美特利肯定笛卡尔只以物质的原因说明动物的观点,但不同意笛卡尔把动物看成是没有感觉能力的简单的自动机。他主张用有感觉、有精神的、活的机器这一新概念来说明人,认为人的身体状况毫无例外地决定人的心灵状况,人的机体组织则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的机械规律支配的自动机。

  拉美特利运用当时医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大量科学材料,论证了人的心灵对人的机体组织特别是对人脑的依赖关系。比笛卡尔更进一步的地方在于,他把大脑看作精神或心灵的所在地。在他看来,外界对象刺激感觉器官中的神经,由神经腔中一种精细的物质“无精”将运动传入大脑,达到感觉中枢,感觉心灵在这里接受各种感觉。感觉能力是记忆、反省、想象、情感、判断、意志等心灵的其他各种活动的基础,脑部一旦出现了毛病,脑子和感官之间的通道就会被堵塞,心灵的一切活动就会停止。

  拉美特利生活的时代是近代机械大发展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目睹了现代几何学、数学、化学和物理学的诞生与初步发展,拉美特利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解剖并重构了人。

  实际上,这种将人视为机器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早就有之,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利维坦》的作者霍布斯就秉持一种机械论的哲学观。他认为世界和人都是机器,世界是由因果链条组成的大机器,世界只有物体存在,物体由因果联结为整体。物体分两部分:自然物体和人工物体。人属于自然物体,人是世界这个大机器中的小机器,人和钟表一样,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这些零件一个推动一个,造成人的生命运动。

  拉美特利和霍布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说明人和机器确实有相似之处。但细细想来,两者的观点似乎又有不妥之处,人作为有理性、有思想的存在是与无理性、无思想存在的机器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机器意味着秩序,也意味着没有选择,这显然不是人应该有的状态。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