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彩色图解世界未解之谜

同治帝死因之谜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彩色图解世界未解之谜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同治帝死因之谜——天花还是梅毒

  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帝,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于咸丰六年(1856年)所生,同时也是咸丰皇帝(奕)的独子。同治帝6岁时即咸丰十一年(1861年)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1873年)亲政。但他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病逝,距其亲政日期不到两年。

  对于同治帝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同治帝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

  近来,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案”)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

  据记载,同治帝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当天下午,太医院派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御医只诊第一次脉就能做出上述的明确诊断,主要是因为同治帝之病来势很凶,“疹形”表发得较显著。御医对此开出了用生地、元参、牛蒡子、芦根等十二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进行避风调理。同治帝仅服了一次药,效果便显出来了。第二天早上,夹杂着瘟痘的疹形即透出,也不似前一日那样烦闷堵厥了。但是,疹痘初发,未至出透,致使“瘟热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议用“清解利咽汤”对此进行调理。巳初三刻服药后,效果明显,是日午刻即“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

  这样,经御医们精心医治护理,不足两天,同治帝身上的痘颗虽然开始表发了,有些症状也有减退的迹象,但是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颗颜色紫滞,又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之内症。很明显,痘料透出后过盛的毒滞并没完全随之表发出来,最后用药无效,以致于身亡。

  根据这些记载,有人便认为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这些记载只是宫廷里的片面记载,而民间的大多传闻却认为同治帝是死于梅毒。

  在一些正规学术著作里都记载着同治帝微服出宫,嬉戏游乐,甚至出入烟馆妓院的故事,如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中就有同治帝因出游而患梅毒终致死亡的记载。

  同治帝便装像

  据记载,同治帝与皇后阿鲁特氏相亲相爱,但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慈禧太后开始常命皇后等人陪她看戏,但皇后文静、不爱热闹,每次看到男女私情,则面壁而坐。慈禧太后本来对皇后就不满意,这样就更加不喜欢她了。皇后多次受责怪却依旧我行我素,慈禧太后便觉皇后故意不给她面子。而皇后对同治帝则是笑脸相迎,慈禧太后更认为她狐媚惑主,于是限制同治帝宠爱皇后,强令其移爱慧妃。同治帝偏偏讨厌慈禧太后所喜欢的慧妃,于是,与太监佞臣常常微服外出寻花问柳。同治帝怕臣下看见,不敢去京中较大的妓院名楼,专门找隐蔽的小妓院、暗娼等处。起初,人们对他的身份毫无所知,后来知道了也佯装不知。

  同治帝患天花进药档 清

  一些王公大臣注意到同治帝微服外出纷传内外,屡次劝谏同治帝,却毫无成效。一次,同治帝对醇亲王奕当面劝谏一再抵赖,醇亲王只好把时间、地点一一指明,同治帝又一再追问他消息的来源。

  虽然这些传闻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却传扬甚广,而同治帝又死得可疑,因此许多人怀疑他死于梅毒也就不奇怪了。

  据说,同治帝从烟花巷院染上梅毒,开始时毫无察觉,后来脸面、背部显出斑点,才召太医诊治。御医一见大惊,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请命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传旨,向外界宣布说皇上只是染上天花。于是,御医们按照出痘的医法开药,没有效果。皇帝大怒,责问:“为何不按我的病医治我?”太医回奏:“太后命之。”《翁同日记》中记载说:“风声过大,且非两宫圣意。”同治帝愤恨不已。梅毒在当时是绝症,以天花治之,显然是为了掩盖丑闻,以免丢皇家脸面。所以同治帝后来就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同治帝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证据,让人难以辨明,遂成清宫又一疑案。

  知识链接

  辛酉政变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京师,咸丰帝逃亡热河(今河北承德)。恭亲王奕奉命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与英、法等国议和,签订《北京条约》。其间,奕不但得到外国的支持,而且在朝廷中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其重要成员包括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礼部侍郎宝鋆、大学士周祖培,兵权在握的僧格林沁、胜保也与他合作。1861年8月21日,咸丰帝病危,立六岁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大臣。次日,咸丰帝病死,肃顺等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名义总摄朝政。9月4日,定明年改元祺祥。八大臣不让奕分享权柄,仅命他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时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和东宫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心怀不满,召醇郡王奕譞(慈禧妹婿)密商罢斥肃顺等人,并与在京的奕联系。9月5日,奕奉太后召赶至热河,参与密谋。旋促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权听朝政”,在赞襄政务王大臣八人之外,更派亲王一二人(意在奕、奕譞)参政。9月15日,朝廷会议董折,辩论激烈。八大臣称赞襄皇帝不可听命太后,决定对董折发诏驳斥。

  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与载垣、端华等离热河回京。肃顺、奕譞等护送咸丰帝灵柩后发。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部署对策。11月2日,奕示意大学士贾桢、周祖培等再次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胜保亦上奏附合,并请以近支亲王辅政。当日太后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罪状,称上年海疆不靖为在事王大臣筹画乖方所致,而其与外不能尽心和议,使朝廷失信各国,皇帝避走热河。并令载垣、端华、肃顺解任听勘,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处。不出一日,又下诏将肃顺等三人革职拿问。11月3日,任命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沈兆霖、文祥、宝鋆并为军机大臣。7日,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次年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诏命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景寿、匡源、杜翰、焦祐瀛皆革职,穆荫革职后发往军台。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彩色图解世界未解之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