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彩色图解世界未解之谜

西施香魂归何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彩色图解世界未解之谜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西施香魂归何处绝代佳人西施,春秋时期越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据说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然而她为历史所记载的不仅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在吴越争霸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她最后的归宿。

  根据史料记载,西施与越国大夫范蠡在若耶溪边相遇。西施仰慕范蠡言谈举止的不凡,范蠡也倾倒在西施绝美的姿色之中,两人一见钟情,相许终生。这段绝美的邂逅和爱情被后人写成小说和戏曲,尤其是明代戏曲家梁辰鱼笔下的《浣纱记》,可谓美丽绝伦。但是不久,战争开始了。吴王夫差为了给自己当初在吴越战争中被越国刺伤致死的父亲报仇,带兵攻打越国,而且大败越国,几乎使越国亡国。越国被迫成为吴国的臣属国,越王勾践和一些大臣到吴国做吴王的奴仆。勾践忍辱负重,过了3年奴隶般的耻辱生活,范蠡也跟随勾践夫妇为夫差服役3年才得归国。勾践回到越国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时刻为报仇做准备。但是报仇不仅仅需要自己的强大,还需要对方的削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勾践采取了范蠡的“美人计”。范蠡设计献出了自己心爱的西施给吴王,来祸乱吴国的政治。

  范蠡像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他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浮海到齐,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改称陶朱公,成为巨富。

  西施来到吴国后,因其绝世的美丽很快使夫差沉湎于女色之中,渐渐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从此以后,他听信小人的奸佞之言,对伍子胥等贤良忠臣则百般厌恶乃至将他们赐死。伍子胥死后,吴王身边更加缺少了忠臣的劝谏,国力日下。同时,他又大兴土木,耗费国力民力,又发动了很多进攻中原的战争。可以说,吴国这些自取灭亡的行为,都是越国献西施这个美人计所预期的结果。越国不成功就是不正常了。彼竭我盈,果然,越国终于灭掉了吴国,夫差自杀谢先祖为天下所笑。这个时候,西施到哪里去了呢?广泛流传在百姓中间的是一种较为圆满的结局,说越国灭掉吴国后,范蠡深知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同甘甜,因此,尽管他忍辱负重三年返越,又为政治、为君主牺牲了自己最爱的女子,可以说是越国最后胜利的最大功臣,但是他选择了功成身退。于是吴国灭亡后,他接走了西施,与之泛舟江上,隐居江湖。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定居在陶地,范蠡改名为陶朱公,从此经商致富,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大富人,地位不下公卿。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以及《越世家》中都盛赞了范蠡的智慧。这样西施也就从昔日的屈辱生活中走了出来,与范蠡度过了富足安宁的一生。这个结局反映了人们对这个美丽无辜的女子的同情,人们不忍心在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后遭遇更大的不幸。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用的就是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而与此相反的结局则是残忍的,带有对统治阶级忘恩负义的丑恶嘴脸的谴责和抨击。这种说法认为西施在战争之后被沉江淹死。《墨子·亲士》篇中曾经提到说西施被沉于江水中,因为西施实在是太美丽了。墨子的记载因在时间上接近事情发生的时间而颇具可信性,可惜记载得实在太简单。后来,又有史料说,吴国灭亡之后,越王将西施装入了皮袋中沉江致死。唐诗和宋词中也有“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以及“蛾眉宛转,竟殒鲛绡,香骨委尘泥”等说法,都反映了西施的悲惨结局。这种说法尽管残酷,但是也有可能性。范蠡早就说过勾践“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勾践灭掉吴国后杀死当初帮助他振作奋起、治理国家立下卓越功勋的文种不就是证明吗?西施一个出身微贱的女流,被派去吴国施行美人计,这原本就是隐情,如果被别国知道勾践是靠一个女子这样一种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来取得吴越战争的胜利,一定会轻视勾践。勾践怎么能让别国这样看他?他惧怕西施回国后会泄漏这段隐情,所以就杀掉西施灭口。大概只有这样,才能将“美人计”这一段隐瞒,才能显示他这个霸主的丰功伟绩吧。否则,被人说成是靠女流争天下,岂不为后世笑?对西施这种归宿的推测,反映了百姓对统治者卑劣行径的痛恨,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第三种说法是西施自杀身亡。西施原本是一个善良淳厚的浣纱女,并深深地爱上了范蠡。然而为了越国的政治大局,她不得不告别爱人来到吴国,与另外一个男子在一起。原本已经是一种屈辱,而吴王夫差又非常宠爱她,对她言听计从,让善良的她更加内疚。吴国被灭、夫差自杀更加重了她的负罪感。她回国后,面对为越人敬仰、身洁志廉的爱人范蠡,觉得自己玷污了范蠡的名声。西施的心中该是怎样的凄楚!何况越国以美人计灭他国,原不是光明正大,西施何尝不知道越王必定不可能给她好的归宿,国人一定也不能认可她。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在这样的重重矛盾中,西施只能选择自杀,用自己的死来成全范蠡的名声,用自己的死来成全国家的名声,也用自己的死来给自己的忠义做一个了断。

  毫无疑问,认为西施和范蠡最后泛舟湖上浪迹天涯的说法更多的是出自人们对于西施和范蠡这两个人物的喜爱,而后两种想法中西施无疑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善良的美人西施,为了国家,被迫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名节,而国家成功了,君主扬名后,她所留给后世的就仅仅是一缕香魂的飘散,留给后世的是其归宿的无限的谜,更有后世对其凄美一生的惋惜和哀叹。

  知识链接

  西施救国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临浦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浣纱图 清 任颐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彩色图解世界未解之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