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参考文献
1. Fishbein, R., &McCarty, D. (1998).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publicly funded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services. In: M. Gibelman, & H. Demone (Eds.), The privatization ofhuman services (vol.1, pp.39-57). New York: Springer.
2. Grella, C., Wugalter, S., & Anglin, M. (1997). Predictors of treatment retention in enhanced and standard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r HIV risk reduction. Journal of Drug Issues, 27, 203-224.
3. Hser, Y., Anglin, M., Grella, C., Longshore, D., & Prendergast, M. (1997). Drug treatment care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xistingresearch findings.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ment, 14, 543-558.
4. Hubbard, R., Gail, S., Craddock, G., Flynn, P., Anderson, J., & Etheridge, R. (1997). Overview of year followup outcomes in the Drug Abuse Treatment Outcome Study (DATOS).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11, 261-271.
5. Hubbard, R., Marsden, M., Rachal, J., Harwood, H., Cavanaugh, E., & Ginzburg, H. (1989). Drug abuse treatment: a national study of effectiveness.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6. Humphreys, K., Moos, R., & Cohen, C. (1997). Social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long-term recovery from treated and untreated alcoholism.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58, 231-238. Institute of Medicine.(1987). Managing managed 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in behavioral healt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7. 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0). Broadening the base of treatment for alcohol proble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8. Jordan, C., & Oei, T. (1989). Help-seeking behavior in problem drinkers: a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 84, 979-988.
9. Longhi, D., Oatis, S., Mudar, K., Spaeth, D., Van Dyck, M., Shaklee, M., Brown, M., & Hall-Milligan, J. (1991).
10. Luchansky, B., Longhi, D., Brown, M., Krupski, A., & Stark, K. (in press). Chemical dependency treatment and employment outcomes: results from the ADATSA program in Washington State.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11. McCarty, D., McGuire, T., Harwood, H., & Field, T. (1998). Using state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drug abuse services research.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1, 1090-1106.
12. McLellan, A., Arndt, I., Metzger, D., Woody, G., & O'Brien, C. (1993). The effects of sychosocial services in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69, 1953-1959
13. Moos, R., Mertens, J., & Brennan, P. (1994). Rates and predictors of four-year readmission among late-middleaged and older substance abuse patients.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55, 561-570.
14. Moos, R., Pettit, B., & Gruber, V. (1995). Longer episodes of community residential care reduce substance abuse patients' readmission rates.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56, 433-443.
15.Swindle, R., Phibbs, C., Paradise, M., Recine, B., & Moos, R. (1995).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substance abuse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national study of determinants of readmission.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7, 79-97.
16. Wickizer, T., Maynard, C., Atherly, A., Fredrick, M., Koepsell, T., Krupski, A., & Stark, K. (1994). Completion rates of clients discharged from drug and alcohol programs in Washington Stat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4, 215-221.
17. A. B. 彼得罗夫斯基、M. T. 雅罗舍夫斯基:《心理学辞典》,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8. B. 瑞文、J. 儒本:《社群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9. E.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0. E. 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 G. 邓肯·米切尔主编:《新社会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2. K. T. 斯托曼:《情绪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3. O. 瑞、C. 科塞:《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 Robert E. Franken: 《人类动机》(第五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 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26.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
27. 阿兰·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三联书店2003年版。
28. 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29. 埃里克·H.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 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
31. 埃利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年版。
32. 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三联书店2002年版。
33. 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4. 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 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层的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 爱德华·汤普森:《共有的习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 安德鲁·斯特拉桑:《身体思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38. 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9.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年版。
40. 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1. 彼得·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2. 彼得·布劳:《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43. 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4. 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5. 查尔斯·霍顿·库利著:《社会过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6. 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7. 陈贝蒂:《毒女人——86位吸毒女性的口述实录》,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版。
48.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 戴维·F. 马斯托:《美国禁毒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0.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1. 狄小华:《冲突、协调和秩序——罪犯非正式群体与监狱行刑研究》,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52. 方贻儒:《迷失的乐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3.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 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55. 高玉才:《全国禁吸戒毒研究论文集》,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6. 高兆明:《社会失范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7. 韩丹:《吸毒人群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8. 贺寨平:《社会网络与生存状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9. 杰克·D. 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 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0. 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1. 雷蒙·布东:《社会学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2. 李强:《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3. 梁文祥、李楠:《独创毒穴——一名摄影记者卧底毒窝30天》,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64. 刘易斯·科塞:《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5. 陆学艺、景天魁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6. 陆学艺:《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7.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8. 伦那德·D. 塞维特茲:《性犯罪研究》,武汉出版社1988年版。
69. 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70. 罗伯特·金·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2001年版。
71. 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2. 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3.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74.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75. 米歇尔·福柯:《性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6. 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7. 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8. 欧文·戈夫曼:《日常接触》,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79.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0.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81. 蒲吉蘭:《犯罪致富——毒品走私、洗钱与冷战后的金融危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2.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83.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84. 乔治·H.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85.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6. 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7. 绍六:《成瘾性》,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
88. 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
89. 石彤:《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排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0. 宋立卿:《迷途——犯罪女性心路历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1.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2.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93.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4. 特里·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5. 王康:《社会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6. 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97. 维克托·E. 弗兰克尔:《人生的真谛》,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版。
98.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9. 吴鹏森:《犯罪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版。
100.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101.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2.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03. 雅克·德里达:《多义的记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04. 杨波:《人格与成瘾》,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05. 杨鸿:《毒品犯罪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6. 叶斌:《禁毒——不见硝烟的战争》,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
107.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08. 赵世龙、戈叔亚:《解毒金三角——中国记者跨国采访手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09.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