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儒风

十一

儒风 晓风 5634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儒风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十一从学科会议的第二天(亦即退位的第四天)起,薛鹏举就闭关不出了。

  秦浩天的出言不逊给他很深的刺激,他一直道德文章并重,从学生时代起在众人眼里就是“品学兼优”的典型,不知收获了多少赞誉。岂料今天却遭到了因利欲熏心而丧失了理智的秦浩天的全面怀疑与否定。

  “你还想一手遮天吗?”这话说得多恶毒啊!它的意思是,过去你凭借校长的职位一直颐指气使,作威作福,当学霸,搞独裁,容不得不同声音,现在你下台了,失势了,居然还想这样做,岂非不自量力?这样评价他太不客观了,简直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即便当时是出于对他断然拍板的激愤,也不该这般信口雌黄啊!也许这就是他此前没有说出的真实看法,那就说明,他早已对他心怀怨愤,只是慑于他的“淫威”,不敢发作,如今见他沦为平民,大势已去,又自觉利益受到侵夺,便撕破脸皮恶语相向了。

  对他刺激更大的是“你自己这些年也没有真正的科研成果”。这难道是事实吗?这些年,他主编大型学术丛书五种,与弟子合作出版学术专著三种,总字数将近八百万,在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有的还获得了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科研成果之丰硕,在学科内首屈一指。

  那么,秦浩天为什么要罔顾事实呢?噢,他说这句话时重音放在“真正”两个字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明白了,他的弦外之音是,你的那些著作实际上都是别人写的,你只不过挂名而已,顶多贡献了一点思想,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成果。这是什么荒谬逻辑!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有思想,那些著作都是他出思想、出思路,然后组织大家撰写的,就像修建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厦,他不仅描绘了图纸,还浇筑了框架,其他人不过往里面添砖加瓦,再粉饰墙面、布置灯光而已,要论贡献,不是他最大吗?事实俱在,谁也抹杀不了!

  可是,细一想,秦浩天的话是否也代表了一种虽然失之偏颇却也不无市场的看法呢?人文学者历来喜欢单打独斗,闭门著书立说,因而也就看重所谓“独立成果”,欣赏“独著”,而对“合著”不以为然。他们普遍认为只有独立思考的成果才有可能是完整的、精粹的、天衣无缝的。合作著书本身就暴露了独立思考与独立写作能力的不足,是一种尺长寸短、互为补充的讨巧(或曰藏拙)的做法,“壮夫不为也”。尤其是具有学术背景的官员或具有官员身份的学者,他们排名第一的合著在许多学者眼里纯粹就是“冠名”而已,所有的劳动都是由有求于他们的合作者付出的,他们“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在包括秦浩天在内的一些学者看来,他正是这样的窃占别人成果的冠名者。也许正是从这一意义上,秦浩天咬定他“这些年没有真正的科研成果”。秦浩天是这样想的,别人有可能也是这样想的。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哪!过去一直为自己身在官场却没有疏离学术而自豪,以为自己能同时在行政与学术两个领域中纵横自如,游刃有余。原来这是错觉啊!公众认知与自我认可之间有不小的距离,而过去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要不是卸任,自己一定还陶醉在“校长,你日理万机,还能出这么多成果,究竟是人还是神啊”一类赞歌中,根本就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今天,秦浩天只不过在盛怒之下做了那个无情戳穿“皇帝新衣”的人。但在他退位以后才这样做,又显得不够地道,多少有落井下石的意味了。

  的确,这些年他很少亲自动笔了,已经习惯于“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了新的思想火花,马上对弟子进行口授,由他们撰写成文,然后联名发表。这在理工科是非常通行的做法,在持论严苛的人文学科却难免遭到非议了。他不是不能动笔,早年的成名作,也就是为李薇所爱赏的«中国哲学史论»,全是他一笔一画写出的。后来不再亲自动笔,那是因为“戎马倥偬”,时间不允许啊!

  现在,无官一身轻,终于有时间了,那就重新自己挥毫染翰吧,让你们看看我究竟能不能拿出“真正的科研成果”!于是,他就闭关了。

  他手头有好几个现成的题目可以写,有的已经是半成品了。他决定先写«中国哲学中“天人”观念的演变»这个题目。哎!怎么搞的,打字的手怎么这般不灵活?在键盘上敲一行字怎么要这么长时间?也难怪呀,自己已经多年没有亲自打字了,用不着啊!所有的文稿,包括学术文稿根本不需要自己起草,自有各色人等按照分工代笔,打字的技艺也就生疏了。要完全恢复到手指灵动、按键如飞的程度,尚需时日啊!

  不仅如此,脑子好像也锈住了,光一个开头就冥思苦索了好半天,输入电脑后复看一遍,觉得很不满意,便又悉数删除了。从早晨端坐到中午,几乎一动未动,够专心致志的了,电脑屏幕上却仍是空空如也。写作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艰难了呢?前些年的集体成果,都是他出思想,现在他也依然很有思想,但光有思想哪够啊?要把深刻的思想转化为精美的文字,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就像待产的孕妇要将体重过大的胎儿分娩出来一样,那是无比艰苦的事情!

  步入仕途前哪是这样啊!那时他的文思何其敏捷,写作论著时往往笔不加点,一挥而就,虽无袁宏“倚马可待”之才,较之“八叉手”而成文的温庭筠只怕也未遑多让。这既有赖于他的先天的卓异禀赋,也得力于后天的刻苦训练。

  薛鹏举出身贫寒,却从小志存高远。他知道要改变命运,只有发愤苦读。上中学后,他工工整整地手抄了三首古诗贴在书桌的上方———

  第一首是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就是用“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来进行赤裸裸的利诱的那篇。他铭记得最深的是结尾两句:“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他又单独把它抄下来作为座右铭。

  第二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是在这首诗的影响下,他养成了晨读的习惯———当然,这一习惯十年前中断了。

  第三首是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也是以励志和劝学为主题的。没有早年的勤学和苦读奠定事业的基础,就没有后来的脱颖而出,飞黄腾达。

  读大学后,他开始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掩卷沉思,然后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思想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如不及时加以摄录,时间一长,就会如云烟消散了。他对“摘抄”式的读书笔记极为不屑,那是一种毫无实际效果的偷懒的做法,就像仅从果树上摘下几颗果子,而不用心描下果树的形状和自己的观感,经年累月,对果树的整体印象就模糊了,而摘下的果子也早已干瘪或溃烂,它们唯一能唤起自己记忆的就是曾经见过这棵果树。纯粹记录心得的读书笔记就不同了,它是学术的梳理,观点的提炼,思想的打磨。做笔记的过程,既是锻炼文字功夫的过程,也是训练学术思维的过程,收获是多重的。这样的读书笔记,几乎每篇都是见解独到的学术短文,积少成多,连缀起来加以润色就可以独立成章了。他后来的敏捷文思就是这样逐渐磨炼出来的。

  如今,他的文思变得枯涩,文笔变得滞重,则是因为多年未曾磨炼了。写作能力和其他技艺一样是无法收藏的,收藏越久,荒废的程度越高,只有勤加操练,并不断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他知道这个道理,却又怀疑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荒疏的缘故,还与自己思维能力的严重衰退有关。闭关的第二天,当写作速度依然像蜗牛爬行一样,有时甚至比蜗牛还要缓慢时,他的自信几乎要崩溃了:我还能重操旧业、回归学术吗?就像一个原先以舞刀弄棍为业的拳师,习惯了看家护院,忽然蒙朝廷垂青,赏他个轻松活儿,要他改行去当幕府里的清客,成日装模作样地陪着达官权贵品茗论道,说些不痛不痒的废话、套话,而把刀枪棍棒都丢弃到了仓库的角落,这样“风雅”了十多年,人变得体面了、斯文了,也能对旧日的同行指手画脚并被他们奉为“宗师”了,但拳脚功夫却彻底荒废了,只能偶尔摆一个造型糊弄糊弄外行,等到他厌倦了幕府里的森严等级、繁琐规矩以及稍有不慎便招致的呵斥时,不禁又怀念当拳师的自由自在了。试着活动一下胳膊腿脚,已经僵硬无比,再一舞动刀棍,竟一点也不听使唤了,一个不小心,差点把自己的头皮也削掉一块,于是,他颓然倒地,哀叹自己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只能永远当一个清客了。他觉得自己就有点类似这个见过世面、有过风光却丢了看家本领的拳师。

  当初就任校长时,他曾借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来表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条“路”是指为官之路、从政之路,用“漫漫其修远”来形容它是恰切的。意想不到的是,回归学术的道路竟然也这般遥远而又艰难!

  他感到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悲凉,对自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失望。黄墨玉见他一脸愁苦,过来安慰他:“不用急,回归学术总有一个过程嘛!”他有些困惑地问黄墨玉:“我是不是已经‘江郎才尽’了?”黄墨玉轻抚着他的肩头说:“哪里啊!我看你的脑子比年轻时还要好使,当年你追我时可没有现在灵活。只是过去把大部分脑子都用在行政上了,心里装的都是学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现在要转移到学术上,肯定需要时日嘛!干吗担心自己‘才尽’呢?”

  薛鹏举闭关苦修后,黄墨玉除了买菜外,也几乎足迹不出门户了,全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她本来就精于厨艺,这几天又格外用心,变着花样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她看到过一段劝导女人的名言:“聪明女人抓男人的心,普通女人抓男人的胃,恐怖女人抓男人的小辫子———做法决定结果。”薛鹏举也是有“小辫子”抓的,她早已发现了他与李薇之间的暧昧,但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去抓,这样她才最终抓住了他的心。至于他的胃,一结婚她就牢牢抓住了,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应酬太多,留给她抓的机会少得可怜,但现在又全归她抓了,她自然要抓好。所以,她绝对不是恐怖女人,却兼有普通女人和聪明女人的驭夫手段,结果也就必然美好了。窗外暮云合璧,落日熔金,又到晚餐时间了,黄墨玉硬把薛鹏举从书房拖到了餐厅:“相公,奴家已经为您准备好晚膳了,请您拨冗品尝。”一副低眉顺眼的侍妾模样,宛如古代文坛佳话中以跳楼一死的壮举追随石崇而去的绿珠,尽心侍奉韩愈使他得享“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乐的绛桃,与苏轼不离不弃、远走天涯的朝云。

  因为写作不顺,薛鹏举其实没有胃口,却不忍辜负妻子的劳动,拂了她的美意,只好强迫自己大口吞咽,还装出一副吃得十分香甜的样子。这怎么瞒得过红颜虽老却依旧冰雪聪明的黄墨玉呢?但她佯作不察,故意说些家长里短,放松他的神经,也分散他的注意力。“你姐的女儿什么时候办婚礼呀?咱们送多大的红包?”“儿子又涨薪了,收入都超过你这个大学校长了!”这些话题都提不起他的兴趣,不过,妻子的安抚还是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的。

  是啊,回归哪有自己想的那样轻而易举?对它的艰巨性要有足够的估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薛鹏举想,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一、回归家庭;二、回归课堂;三、回归学术;四、回归本真。短短的几天里,回归家庭,已经做到了,与李薇的情丝业已斩断;回归课堂,也基本上做到了,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待优化,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至于回归本真,那本来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比较玄虚的要求,做到了前三个回归,也就意味着回归本真了。剩下的需要作为重点来努力实现的就是回归学术了。这不是已经很有成效了吗?何必因回归学术之路一时受阻而气丧神沮呢?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复原武功,甚至功力更加深湛,最终不是凭借江湖地位,而是依仗武学修为,赢得“华山论剑”的资格。

  这样一想,他顿时胃口大开,让黄墨玉又看到了他当年进餐时风卷残云的样子。黄墨玉怜爱地看着他再度鼓励说:

  “我对你回归学术充满信心,你自己也一定要有信心!记住,除了被你自己打倒外,任何人、任何事都打倒不了你!” 儒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