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史记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儒学的复兴汉高祖皇帝杀死项羽后,包围了鲁国。虽然形势危急,但鲁国的儒生还在背诵经书、演奏音乐,国内歌乐声不绝于耳。可见当时的鲁国存留了圣人的风范,是个热爱礼乐的国家。当年孔子出游到陈地,慨叹地说:“回去吧!回去吧!故乡的年轻人志向远大,又有文采,不知道怎样去教导他们!”重文化礼仪,是齐人和鲁人的优良传统。
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研究经术,讲授一些民间的礼仪。叔孙通制定了汉廷的礼仪,所以做了太常官。和他一同制定礼仪制度的儒生子弟们,也成了朝廷优先录用的对象。人们都感慨说:儒家的学说又开始复兴了。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崇尚儒学,征召方正贤良的文学之士。天下的学者就像风吹一边倒那样都倾向于儒学。窦太后崇尚道家学说,极力压制儒学,儒生根本得不到重用。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又重新招募儒学方面的人才。公孙弘因为通晓《春秋》,被封为平津侯。自此,儒家学风开始盛行天下。
公孙弘身为学官,担心儒道推行不畅,于是启奏皇上说:“丞相和御史大夫们说,陛下说过:‘礼法是用来引导人民的,而音乐是用来教化人民的。婚姻,是夫妇的伦常大道。如今的礼乐都被破坏,朕很忧虑,所以广招天下品行端正、见多识广的人,让他们来朝廷为官。还命令负责礼仪的官员努力学习,宣扬崇尚礼仪,给天下人做个表率。太常提议,给博士们配备弟子,振兴民间的教育,开拓出一条培养人才的道路。’我和太常孔臧、博士平等人商量过了,古代夏、商、周3个朝代中,乡间都曾办过教育,夏朝的时候叫校;商朝的时候叫序;周朝的时候叫庠。三代朝廷勉励那些心地善良的人,让他们身居高位,而且名声显赫;严惩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并施以刑罚。所以说办教育、树新风首先要从京师开始,然后从朝廷里到民间,逐步普及。如今,皇上发扬崇高的德行,推行正常的人伦关系,鼓励学习、研究礼仪,任用贤能的人教化天下的民众。皇上的英明就像太阳放射的光芒一样,与广阔的天地融合在一起,国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刘邦祭孔图
刘邦“谓读书无益”,而且经常狎侮儒生,蔑视儒家经典,以为靠打天下的经验就可以治理国家。经过陆贾的教育和启发,刘邦认识到了治理国家的道理,转而对儒学很推崇,刘邦祭孔子就是这种态度转变的表现。
“另外,那些古代政治教化尚未普及、礼仪制度还不完备的地方,我请求皇上委派原来的学官去发展起来。应该给每个博士官配备50个弟子,让太常去选择那些18岁以上、仪表端庄的人,作为博士的弟子,免除这些人的徭役和赋税,让他们专心研究学习。凡是爱好学习、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忠诚地维护自己所崇尚的思想学说的民众,还有那些由朝廷和地方官吏们谨慎考察后,认为可以成就大事的人,都可以和弟子们一同去学习。学习一年后,必须经过考试:精通一本经书以上的,可以让他们去做掌管文学掌故方面的官员;名列前茅的提拔起来担任郎中;如果有成绩特别突出,才能出众的人,就把名字报上来;那些不认真学习,或者才疏学浅的人就开除,举荐他们的官吏也将要受到惩罚。”
“我曾经反复研究过诏书法令:它清晰地辨明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讲清了古往今来治国理民的深刻道理。不但文辞雅正,而且文字里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如果认真领会,切实推行,必将造福于天下。下面的官吏知识浅薄,不能深入地宣传,明明白白地告知天下。所以现在首先要选拔懂得礼仪的人才,其次再选拔研究历史典籍方面的人才。让懂得文学礼仪的人做官,提拔那些被埋没的人才。请从那些俸禄在两百石的低级官员中选拔一批通经史有才干的,升他们为左右内史和大行卒史;从那些俸禄在一百石以下的小官中选拔一批,去担任郡太守的卒史。普通的郡县各配二人,边远的郡县选配一人。具体操作时,优先选拔那些能熟读经书的人;人数不够的话,从掌故(汉代的官职名)中选取,补足左右内史卒史和大行卒史;从掌故中选拔一批补足各郡国的卒史。请把这些办法记下来,作为选拔官员的法规。其他的,仍然按照原来的律令办理。皇上您认为怎么样?”
皇上批示:“这个办法可行!”此后,汉朝的公卿大臣和普通官吏中出现了许多相貌端庄、行为举止彬彬有礼的经学儒生。全国研究学习儒学也蔚然成风,儒学在汉代得以复兴。 史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