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1.6 穷同学,富同学可以转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6 穷同学,富同学可以转变

  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元钱,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如今,王永庆本人的资产将近54亿美元,被誉为“经营之神”。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成功,给无数的穷同学们带来了希望和鼓励:一时穷,不代表一辈子穷,命运转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跨越了穷与富的临界点,成为了真正的富人的那些人的经历,是弥足珍贵、值得学习的。他们的成功,不能说只是比其他穷同学更幸运,也要看到他们比穷同学多了坚如磐石的意志,赴汤蹈火的气魄,滴水穿石的精神,荣辱不惊的姿态。

  为什么你还是穷同学?

  毕业几年后,大街上时不时碰见开着香车宝马的老同学意气风发的背影,然后望望背着公文包狼狈挤公车的自己,不时哀叹摇头;常常听人唠叨这位同学那位同学的房子买了一套又换一套,而自己却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里,还要担心一不小心会花掉下个月的房租。

  这是穷同学常常遇到的尴尬,明明满腔嫉妒无奈,却硬扯出笑脸对周围的同事辩解:“这有什么?我精神比他们富裕多了!”既欺骗了别人,也麻痹了自己。为什么有人每月收入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腰包鼓鼓,有人不过几千元?为什么别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这一切,困扰了无数活在困境中的穷同学,他们迷茫、不甘,却找不到原由。

  你将来到底会是穷人还是富人?互联网上流传着被奉为经典的“能够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12条‘秘诀’”:

  一是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富人则骨子里就深信自己不是穷人,强烈的赚钱欲望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变富。

  二是休闲:穷人只在家里看电视,利用剧情来慰藉自己;富人却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三是交际圈子: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形成穷人的心态思维,做事遵循穷人的模式;富人拓展人脉,利用一切资源为成功开疆拓土。

  四是学习: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

  五是时间:穷人认为时间不值钱,懒惰的不仅是身子,还有思想;富人的空闲的时间也是一种工作方式,闲在身体,而不是脑袋。

  六是归属感:穷人具有螺丝钉观念,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并依赖于一个团体,希望以此终老;富人则相信自己是核心,是支配他人的领导者。

  七是投资及运用财富:穷人的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缺乏投资的勇气;富人则认为一本万利,无时无刻不思考着如何让“钱”生“钱”。

  八是激情:穷人通常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富人则鸿鹄之志常在,天生具有冒险、追求的欲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九是自信:穷人的自信靠武装,似乎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置才能带给他们自信;富人的自信不被外力所左右,光景好与坏,都阻挡不了他一定会成功的认知。

  十是习惯:穷人着重眼前利益,往往把能开垦土地的老牛屠宰掉换钱;富人习惯长远思维,不动用保本积蓄,不断寻找赚钱的新方法。

  十一是上网:穷人上网为聊天,看八卦新闻,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的味道,随处找人发泄;富人则寻找投资机会,将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之中。

  十二是消费花钱:穷人消费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攥着不多的钱东逛西逛;富人消费是为了创造财富,选最节省的消费投资方式达到最大的效益。

  所有的人都对贫穷有着无比的厌倦,对富裕有着无限的渴望。十二条标准无一不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大部分穷同学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只有抛弃本身的种种性格弱点与穷同学思维,用富同学思维的闪光点去发展自己,才会进步,获得想要的成功。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犹太圣典《塔木德》言: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这并非鼓励穷同学去“打肿脸充胖子”,更不是唆使穷同学盲目地跟在富同学身后,供人差遣,而是鼓励穷同学多与富同学接触,要汲取他们的思想,调整状态,以崭新的视角快速进入致富的入海口。

  每个人生活环境和命运是互为因果的,穷同学多生活在穷同学中间,周围都是同样思维模式的人,每天讨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赚取蝇头小利,这对要想成为富同学的穷同学来说,并不明智。多与富同学接触,先跟自己的环境说“拜拜”,这绝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改造。

  著名日本学者手岛佑郎到一间大学讲授《犹太商法的32种智慧》时,向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犹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也是干净的,而干净的人看到脏人,认为自己和他一样脏,所以是干净的人去洗澡。”

  第二个问题:他们后来又掉进了那个大烟囱,情况和上次一样,哪一个会去澡堂?

  “这还用说吗,是那个干净的人!”

  “又错了!干净的人上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脏人则明白了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这次脏人去了。”

  第三个问题:他们再一次掉进大烟囱,去洗澡的是哪一个?

  “这?是那个脏人。不,是那个干净的人!”

  “你还是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一起掉进同一个烟囱,结果一个干净、一个脏的事情吗?”

  黑压压的听众一时寂静,手岛佑郎的声音在回荡着:“这就是犹太商法,这就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灵魂!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穷人赞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

  由穷到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憧憬的,但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实只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穷同学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而要站在富人堆里,与他们有一个对比,然后要学会富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与他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生活在什么样一个环境当中有着莫大关联。如果他的朋友是经商的,或许他就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如果他的周围的朋友都是小菜贩,或许他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员。

  穷是极地,极地起大鹏

  未来的世界肯定不是富人代代相传的天下,因为最先图变的往往是穷人。“多有者为富,少有者为贫,至无者为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不起,穷而不奋,穷得没志气,穷得没本事。

  穷犹如一个拥有魔力的瓶子,它可以赐给我们智慧和力量,也可能吞噬掉我们的身心,俘虏我们的灵魂。要实现贫富转换,最好的办法就是善用思维,善用贫穷,从而让贫穷成为自己的财富。

  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叫丹波的村子。当整个日本都普遍富裕起来的时候,那里依然贫穷——土地贫瘠、物产贫乏、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那里的人们心情焦灼,可又苦于脱贫乏术。于是,向全社会征集致富良方。一些有识之士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出售物产和资源换回生活所需。可问题是,这个村子除了贫穷和落后,无以出售。

  最后,一位专家动起了贫穷的点子:既然村民只剩下贫穷落后,无可出售,何不出售贫穷和落后?如何出售贫穷?于是,他向村民建议:今后村民们不要住在现在的房子里,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穿树皮、兽皮,像几千年前尚处于蒙昧时代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人会来观光、旅游,从而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

  村民们听从了专家的建议,他们的“另类生活”引起了城里人的极大好奇。一时,游人如织,不到一年时间,丹波村的村民们都富裕起来。

  “贫穷”一直作为缺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可是,丹波村的人们摆脱贫穷利用的恰恰是贫穷。

  穷无恒穷,富无恒富,穷同学和富同学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穷同学只要敢想、敢做,肯思考、肯反省,就不会白白错失许多成为富同学的机会。富同学总是能看到穷同学看不到的商机,想到穷同学达不到的高度——这便是穷与富差别最大的根源。但是,这一切,都可以“乾坤大转移”。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