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萌萌集7:眷念的一瞥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文/华姿
谨以此文怀念永远的萌萌。我坚信,这个美丽的灵魂如今已在天国永享福乐了。
让我们为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欢喜吧!
想起这些事,我在吃早餐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对着两片全麦面包,一杯牛奶,独自哀泣。眼泪不停地流淌,而我的嘴竟然还在不停地咀嚼。
我想起许多不幸得了这个病的人。那些我认识的人或朋友,M、L、W、S、C等等,还有无数我不认识的人。我开始陷入绝望无法自拔。环顾四周,我发现我无从得安慰。
有的人得了这个病无钱医治,最后绝望地死去;有的人得了这个病有钱医治,但医不好,最后还是绝望地死去。总之,都是绝望,所谓的出路,所谓的救恩,似乎并不存在,而且从来就不存在。
在现今的世界,医疗仪器越来越高级,药品越来越新,专家越来越多,手术做得越来越漂亮,医药费越来越昂贵。但是,医不好的病,却照样医不好。
这些个人的苦难与社会体制无关,与国家民族无关,与政治无关,与文化无关,与教育无关,也与信仰无关。但是,这种无穷无尽的个人的苦难,与社会的大苦难比起来,似乎更叫人沮丧,更叫人绝望。它就像一把毁灭的大扫帚,凌空挥舞着,扫除生命,就像扫除尘埃一样。
人在今世的指望究竟在哪里呢?这指望又是什么呢?而人所遭遇的,与一只野兽所遭遇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爱真能拯救一切吗?还是并不能?一直以来,我们就活在人类自己编造的弥天大谎里吗?幸福在多大的时空里,是可能存在的?是渺小的我们能够触及能够把握的吗?
当甜变为苦,喜乐变为昏暗,生命便成了一棵被摘过的果树,只剩下空枝。
然而,在这个早晨,我最想问的却是:面对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苦难,上帝的怜悯在哪里呢?他站在哪行经文里讲话?他又在哪一片天空下看顾我们的眼泪、垂听我们的哀求呢?
我像当年那个一触摸他便立刻痊愈的女人一样怀抱信心,但今时今日,他的衣裳穗子在哪里?先知以赛亚说:“使你们在他安慰的怀中吃奶得饱。”但那乳房又在哪里?
这时候,我看这个世界,万物都是幻影。我看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都在像影子一样消逝。或是,像天空中的浮云,正在被风一片一片地吹散。就像大卫的儿子所言:“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但是,我只允许自己在这种绝望与怀疑里停留一个早晨,最多一个上午。怀疑并不是对信仰的否定,恰恰相反,怀疑应该是对信仰的确认。如果没有黑暗笼罩下的抗拒与挣扎,就无法真正明了光明的奥义。
因此,当太阳升到更高的时候,我再看这个世界,它将不是幻影,而是一个实有的活泼的世界。花朵不再如尘埃,生命也不再如浮云。并且,我将再一次相信,爱能拯救一切,幸福像面前的这杯牛奶一样,伸手就可以抓住。
而上帝的怜悯,就在我的眼泪与悲愁里。
如果我感觉不到快乐,如果我任由自己在这种哀怜里流连,那么,我就辜负了创造者的苦心和美意。简单地说,我正在犯罪。
所以托尔斯泰说,人无论何时都应该快乐;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快乐,那就说明他是有罪的。
显然,他所说的“无论何时”,理所当然地,既包括了健康时、顺遂时,也包括了罹病时、受挫时,甚至死亡时。
因为,死亡也有可能是甚好的。
《创世记》里说:“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犹太智者对此解释说:“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是指死亡。
所以,《塔木德》说:正如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也会离开这个世界。他来到这世界带着眼泪,离开这世界也带着眼泪。他来到这世界带着爱,离开这世界也带着爱。他来到这世界不带知识,离开这世界也不带知识。
还有个智者说,人是一个伟大的事物,但这个伟大的事物并不是指人必死的身体,而是指人所拥有的理性灵魂。人所享有的一切尊贵和荣耀,正是因这个理性灵魂而来。因此,人的身体不过是人的一种穿戴。
只是,当这个穿戴有一天终于败坏的时候,难道我们不会因为热爱它、依赖它,而为它忧愁、难过,以致痛苦哀戚吗?
我们当然会。
当心爱的小女儿在马丁·路德的膀臂上静静地死去时,他竟然无法在心里找到对上帝的感激。虽然他深知,上帝给予他的祝福是千年来的主教都没有得到的,但他依然说,“多么奇异,知道她平安,而且一切都很好,然而又这样悲伤”。
甚至《涅槃经》也记载:当释迦牟尼圆寂时,也是万众痛哭。所以,即便此时有一个天使突然亲临,要带我进入天国,永享福乐。我也会不肯。我甚至有可能高声喊叫。我宁愿在这个世上吃苦、受累,流血、流汗,我也不愿扔掉我这身注定要朽坏的穿戴。我还没有生活够。我还要与我所爱的人们一起呼吸,一起走路,一起吃饭、饮水,一起看世界。
这样的表现,就跟老了的摩西一模一样。
摩西宁愿上帝把他变成草地上吃草的牲畜,或是一只在树林里觅食的鸟,也不肯顺服上帝的命令欢然死去。
我们是如此地留恋这个并不全然光明的世界,留恋我们千头万绪的生命,以及,千疮百孔的似乎并不值得一过的生活。我们对生是如此执着,对死又是如此抗拒。我们贪恋今生,而轻看永世,以致我们的心灵被贪婪所占据,被罪性污染。
因为,执迷既是对自己的高看,更是对自然规律的蔑视。
所以,当上帝亲自出现,并通过亲吻带走摩西的灵魂时,上帝也流下了忧伤的眼泪。
为什么在人看为不好的死亡,而在神的眼里,却是甚好的呢?
虽然我仍然迷惑,但我还是愿意相信犹太拉比对神旨的洞悉与领会。也就是说,我还是愿意相信:死亡是甚好的。即便它是人类自己编造的另一个弥天大谎,我也愿意相信。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如果我已然怀着忠贞不渝的情感确信造物主就是爱,他的体系就是慈悲与和平,那么,我也会相信,死亡也是甚好的。因为死亡也是他的创造。
既然人人都有一死,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仁慈地赋予死亡以光明,以盼望,而偏偏要赋予它黑暗、腐朽?偏偏要说:生只有一次,死就是即刻的断灭?从而使人在跋涉过人生的漫长幽谷之后,又在终点加倍地恐惧呢?
“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一切”,即便不是仅指死亡,至少也应该包含了死亡吧?死亡并不能独立存在,这“一切”如果包含了生,也就一定包含了死。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
有人回答说,我们是为永恒而被造的,自然是为永恒而活。
如果生命真的并非为了眼前的这个世界,而是为永恒所预备的,那么,死亡就是我们所能献给永恒的最完美的礼物,也是唯一的礼物。
在路德的书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我们说,“在生命之中我们死亡。”
上帝回答说,“不,在死亡之中我们活。”
诗篇的作者说,我们一生的年月是70,若是强壮,可到80。
那么,在这有限的年日里,我们安详地劳动,悄悄地行走,忍受贫困和各样的苦楚,因风吹草动而战栗,有时像白鹤欢叫,有时像鸽子哀鸣,祈祷,相爱,活着,并在其中看到善,而不是虚空。然后,我们是否更应该擦亮眼睛,摘除心灵的重重幔帐,洞见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真相,即死亡也是甚好的?
我想,只有在这一点上成为一个坚信的人,坚信死亡也是甚好的,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无论何时都是快乐的。因为这“无论何时”,自然也就包括了死亡时。
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行走的正确的生活之道。
因为真正的快乐,必然是在饱经忧伤痛苦以及破碎毁损之后,依然像晴空下的雪峰一样高耸在那里,使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耳朵能够听见,心灵能够感应。这样的快乐,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无法把它夺走,或消灭。
2006年8月 萌萌集7:眷念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