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读一些卡尔维诺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西西 13870 2021-04-06 02:2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读一些卡尔维诺《亚当,一个下午》[《一个下午,亚当》]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新来的园丁是一个头发长长的少年,他在花园里勤奋愉快地工作,提着水壶,仔细地浇花,仿佛倾注的是咖啡和牛奶。花园的一角是厨房,马丽亚在洗碟子,她敲敲窗子和园丁打个招呼,园丁抬起头来,微笑,他总是微笑的。他示意她到花园来,请她来看一些美好的事物。马丽亚放下碟子出来,看什么美好的事物呢?是花朵吧,她想,但不,园丁带她看的首先是一只蟾蜍。我的妈呀,马丽亚喊,她很害怕。但园丁说:蟾蜍都是好的,它们吃虫;而且他说:看,它多美丽。园丁决定送一件礼物给马丽亚,他带她看花彩的玫瑰花金甲虫、蜥蜴、青蛙、蛇、金鱼、蚯蚓和蚂蚁,他用手轻轻抚摸那些小生物,伸出手臂让蚂蚁在上面爬行,但马丽亚总是说:我的妈呀。园丁喜欢各种小动物,他觉得他们美好,把他们当作朋友。最后,马丽亚愿意接受园丁的礼物,他就带来了一个大篮子。不久,厨房里到处都是小动物了:每一个碟子里有一只青蛙,煎锅里蜷伏着蛇,汤碗里浸着蜥蜴,杯子里爬着蜗牛,盛满水的大碗里游着孤寂的老金鱼,黑白相格的砖地上有一对大蛤蟆,后面跟着五只小蛤蟆,这些礼物中,还没有包括园丁答应送给马丽亚的一件大礼物:一头刺猬。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是一位勤奋愉快的园丁,他送给我们的礼物,也常常包括金甲虫、青蛙、金鱼、蜥蜴、蜘蛛和蚂蚁。他的礼物是那么的奇怪,免不了叫人吃惊,不过,可都是很好的礼物。

  《亚当,一个下午》和另外十九篇故事,后来合成一个小说集,一九四九年出版,书名叫做《乌鸦最后飞来》,这是卡尔维诺的第二本书,那时他二十六岁。这些日子里,卡尔维诺作品的主题,大都围绕战争和贫穷,是一系列写实小说。他写一个被人押到总部去的人,没到总部,就在树林中被枪杀了;一个信差总是为长官们传递信息,不停在前线提心吊胆地奔走;一个枪法如神的少年如何歼灭敌人;因为战争,人们逃亡,树林成为家畜的世界,真正的野生动物反而是一头猫;战争带来贫穷,几个小偷,跑进蛋糕店痛痛快快大吃一顿;一个领取救济衣物的人穿上法兰绒衣服浑身发痒,结果躲进皮草店过了舒服温暖的一夜;一群流浪者无家可归,睡在车站的地上,梦想睡褥和眠床;一枚鱼雷,对于富人是可怕的武器,对于贫民却是捕鱼的好助手。

  《乌鸦最后飞来》后来在一九五七年再版,改名《亚当,一个下午及其他故事》(Adam,One Afternoon and Other Stories),加上一篇《阿根廷蚂蚁》。那篇小说,后来又收入一九七一年出版的《监票员及其他故事》(The Watcherand Other Stories)中。阿根廷蚂蚁是一种黑蚁,简直是一种蚂蚁雄兵,所到之处,无孔不入。表面上非常宁静的小镇,住进去才知道到处都是蚂蚁。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消灭它们,但没有收效,灭蚁局派职员到处给蚂蚁下毒,实际上却变成给蚂蚁喂补药,灭蚁局本身正是蚂蚁的大本营。

  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痼疾,人们有什么办法呢?卡尔维诺又提出了问题。《监票员》写的是一名投票站的监守员,他的工作,是监察投票,对每一票都采取严密监视的态度,可是,来投票的人,有许多并不合法,譬如医院中的病人,有的已经神志昏迷,连竞选者的样貌也看不清楚,但是,他们都由别人陪同而来,背后有一批操纵者。投票站的主理叫大家一只眼开一只眼闭,但监票员的回答是:监票员的工作难道不是要好好地睁开眼睛么?

  《监票员及其他故事》共收入三个中篇小说,除《阿根廷蚂蚁》和《监票员》外,另外一篇是《烟雾》,提出城市污染的问题。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灰尘,城市的天空上飘的不是白云,而是烟雾,高呼净洁环境的人正是散播烟雾、污染城市的人。污染的问题、投票作弊的问题、蚂蚁为祸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不过,卡尔维诺仍是乐观的:受蚂蚁侵扰的一家人走到海滨去了,那里空气清新,海洋浩瀚;城市污染的杂志编辑尾随一群载满衣物的车辆来到洗衣场,看着人们洗衣服,把洁白的衣物晒晾在大片的草地上,人们都把脏衣服拿去洗涤,然后穿上干净洁白的衣服,即使只能穿一段很短的时间;监票员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人们工作,互相合作,一起欢笑。他觉得,即使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也有它完整的时刻。

  《烟雾》一篇后来和《地产投机》一起收入《困难的爱》(Difficult Loves)里,一九八三年出版。《地产投机》写的是两兄弟把花园一角拨出来,和地产商合作建造房屋,希望可以从中获利,结果受骗而失败,而他们的母亲还不知情,牺牲了钟爱的花园,还为房子盖屋顶而感到安慰。关于困难的爱情,卡尔维诺一共写了十一篇,写兵士、泳者、摄影师、旅者、读者、诗人、主妇、已婚夫妇等,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的那些可能发展、发生,终于发展、发生,或者没有发展、发生的爱情事件,这些小说,写于一九七〇年,令我们注意的并不是小说的内容,而是组合;因为在这一段日子,卡尔维诺的小说,都是组合式的,在一个主题之下,是一串独立的故事,合成一个单元。像《马可瓦多》、《宇宙奇趣》和《看不见的城市》。

  说到写实的作品,应该回过来说一说《通向蛛巢的小径》(The Path to the Nest of the Spiders),那是卡尔维诺的第一本书,一九四九年出版,写一个叫做品的放荡少年,参加了游击队,队员的成分流杂,既有流浪汉、兵痞,还有小偷和投机分子,这群人纪律涣散,终日只顾酗酒、调情,是一部反英雄的作品。卡尔维诺的小说以写实开始,直到《马可瓦多》之后,表面的写实迹象就淡出了,接着是一个既古典又奇异的幻想世界。转变基于什么原因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对可厌的战争的反应。

  厌倦战争,卡尔维诺转写罗曼史。在英文中,“小说”与“罗曼史”是两个不同的词,但在意文中,一切的小说都称为罗曼史,可是其中的分别,却一看就看得出来。自从《通向蛛巢的小径》以来,人们一直把卡尔维诺当作“介入政治的作家”,称他为写实主义者,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意大利战前战后的社会问题,那时候的电影,也被称做新写实主义。厌倦战争,卡尔维诺抛开沉重的包袱,踏上新路。他不再写“应该写的东西”,而是写“喜欢写的东西”。

  喜欢写的东西,和喜欢读的东西有关。卡尔维诺喜欢读什么?小时候,他读的就是屋子阁楼里找出来的无名作者写的故事,关于另一个国家、属于另一个世纪。后来,他喜欢史蒂文生、伏尔泰的《戆第德》[《老实人》],喜欢十八世纪,喜欢德国的罗曼史、中古的骑士、查里曼大帝。于是他就写那些骑士和侯爵,写那个时代。一九五一年,卡尔维诺二十八岁,写了第一个罗曼史《分为两半的子爵》。其实,在这个时期,卡尔维诺自己倒像一个分为两半的作者,既写罗曼史,也写小说。比如说,写《分为两半的子爵》之后,他写了《阿根廷蚂蚁》;写《树上的男爵》的同一年,他写了《地产投机》;写《不存在的骑士》时,他写了《烟雾》。这个被分为两半的作者,要到《宇宙奇趣》的时期,才真正合而为一。

  《分为两半的子爵》,写奥地利和土耳其之间的一次战争,一名子爵在战场上被炮弹打中,分成两半,两半都在不同的地方被救活,这一半变了无恶不作的坏人,那一半则善良无比。后来,为了追求一位姑娘,两个半边人举行一场决斗,彼此劈开原来的伤口,幸好由一位医生把他们缝合起来,再成为一个人,而这个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一九五七年,卡尔维诺写了第二个罗曼史《树上的男爵》。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姊姊是个喜好烹调怪食谱的人,这天,她煮的佳肴是蜗牛,整个晚餐的每一道菜都是蜗牛,男孩不肯吃,家长就说:如果不吃就关在小房间里。男孩无论如何不肯吃,被父亲逐离餐桌后,爬上屋外的一棵大树,从此以后,不再下来。当地的树木茂盛,巨大的树木枝干相连,男孩一直在树上生活,从一棵树通到另一棵树,家里的人要见他,只能爬上树去;父母逝世,他仍留在屋外的树上,从窗口探望。男孩渐渐长大,逐渐年老,人们以为他逝世之后总要从树上下来,但没有,垂死的男爵有一天看见一个气球飘过,他握着气球的绳子,随着气球飞向遥远的海洋,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

  一九五九年,卡尔维诺写下他的第三个罗曼史《不存在的骑士》。写的是查里曼大帝的时代,有一名骑士,只是一套甲胄,盔甲里面根本没有人。那么,没有人存在的甲胄,如何执行骑士的职责呢?盔甲的答案是:凭意志和信心。于是,凭着意志和信心的支持,一套甲胄成为不存在的骑士,但他有他的优点,既不用进食,又不用睡觉,而且,马匹最喜欢他,因为他比任何一位骑士轻。问题后来就发生了,喜欢他的不只是马匹,其中还有姑娘们,有一位姑娘千山万水地跟随他、寻找他,展开了一页《十日谭》式的罗曼史。

  卡尔维诺的三篇罗曼史后来结集出版,叫做《我们的祖先》(Our Ancestors),年代仿佛遥远,其实根基相连,人间世的冷战,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机械人在现代群众中的涌现,都是身边的问题。祖先三部曲引发我们沉思作者的题旨之外,还令我们惊讶,因为罗曼史中充满机智与奇想,细节丰富有趣,叙述的手法也不断更新。在《不存在的骑士》中,还探用一面画一面讲的呈现法,后来,这种叙事的方式又在《时间与猎人》一书中重现。

  卡尔维诺一面写蚂蚁与烟雾那类小说,一面写侯爵和骑士这样的罗曼史,还抽空做了一件事: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搜集、编写了流传的故事二百零七则,汇集成为一册《意大利民间故事集》(Italian Folk Tales),于一九五六年出版。这是一本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并不完全相同的故事集,除了一般童话必备的王子公主国王动物之外,多的是成年人,尤其是宗教人物,教皇啊,圣人啊占了不少篇幅,至于故事中的成年人,也承继了《十日谭》的传统,会叙述他们婚后的生活,一般的童话故事都是写到王子公主结婚,从此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就完场了。卡尔维诺的民同故事集还有一个特色,结尾时常常要把故事回返现实,比如说:他们过得幸福而满意,我们却仍旧一贫如洗。

  卡尔维诺写祖先三部曲的同时,还断断续续地写了一连串的独立短篇,地点是意大利北方一个工业城市,主角是一个叫做马可瓦多的工人,于一九六三年结集出版,副题叫“城中季节”,里面充满了查理·卓别林式的片段,完全是新写实主义手法的故事。马可瓦多是一个穷人,有许多孩子,居屋简陋,衣食不足。可他是一个生活在城市中老是怀念乡下的人,对于季节的变换比一般人敏感。所以,春天一到,他第一个发现了蘑菇,于是全家总动员去掘蘑菇,以备食用。结果附近一带的人都去掘蘑菇吃,因中毒而入了医院。因为穷,马可瓦多一家偷偷捉鸽子吃;他自己的午餐盒永远是隔夜的饭菜;生病进医院,却偷了一只有毒的实验兔回家;屋子面对一个霓虹管的大广告招牌,晚上得很夜才睡;逛超级市场是一场免费的娱乐,一家人把车子装满了各种食物和用品,结果依依不舍,仍一件一件放回原来的地方;肥皂商送试用肥皂,小孩子就到信箱去搜集宣传信件,换肥皂回家,还以为可以卖钱,结果没人买,肥皂又太多,不得不倾入海中,整个海面泛起肥皂泡。

  《马可瓦多》(Marcovaldo)是一部朴素的故事书,但叫我们注意的还有形式。卡尔维诺探用四季的次序来编辑、排列故事:比如春天,是一则关于城中长出了蘑菇的故事;夏天,马可瓦多跑到公园去睡的故事;秋天,一家人捕捉鸽子的故事;冬天,马可瓦多铲雪的故事。每一个季节是一个故事,整本集子有五次春夏秋冬,所以一共有二十个故事。《马可瓦多》之后,卡尔维诺的新写实小说阶段已经终结,而他在《马可瓦多》中采用的单元式结构组合手法,却不断延伸,所以,《马可瓦多》既是一端的终结,也是另一端的开始。

  一九七三年出版的《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可以说是《马可瓦多》的延伸,是单元组合式小说的延伸,是城市的延伸,也是马可的延伸。这一次,城市是威尼斯,人物是马可波罗。卡尔维诺假设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讲述世界各地的不同的城市,有真有幻、有近有远、有古有今,而马可波罗说,所有的城市,其实只是一个城市:威尼斯。《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写得最抒情的一本书,美丽而带哀伤。

  除了祖先三部曲、《看不见的城市》外,卡尔维诺最好的作品应该是他的时空二重奏:《宇宙奇趣》和《时间与猎人》,都是单元组合的小说,在《宇宙奇趣》(Cosmicomics)中,出现了卡尔维诺小说中最有趣的角色,名字叫做Qfwfq(因为无法拼读,就叫它生物Q吧),它是宇宙中最早的生物之一,目击整个星空的变化。而且,它跟着时间生长:最初,它是阿米巴,后来,它是鱼,后来,它又是爬虫,一直不断变化。《宇宙奇趣》是它的生活史,是它的自述,由它把宇宙之中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告诉我们,比如说,最初的时候,月亮运行一周,离地球非常近,地面上的生物撑了船到海上,架起梯子,就可以攀到月亮上去,大家可以采集月亮上的银奶,扔回地球,自己也可以一个大筋斗翻回来。

  生物Q除了告诉我们月亮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第一次天亮、第一次出现的彩色、太空的形状、光年、生物如何挤在一起,它们如何拿原子当作玻璃弹子,在太空弧度滚掷比赛,生物因为没事做而整天无论遇上什么都要打赌一番。当生物Q已经进化成为爬行类的时候,它的叔叔仍是一条鱼,一天,生物Q带它的女朋友去见见叔叔,对于水中的生活她喜欢得不得了,结果,生物Q竟失去了女朋友,她到水中去和叔叔一起生活了。

  软体动物本来没有壳,有一阵,生物Q是一头没有壳的软体动物,和其他的同类生物一样,他既没有自己的个性,也没有特色,于是他努力聚结黏液,造成一个壳,让自己可以与众不同,当然,也可以吸引女性的注意。又有一次,生物Q发现自己是最后的恐龙,这时候,地面上已经由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新一类”占据,孤独的恐龙幸而被它们接纳,一起生活。“新一类”从来没有见过恐龙,整天讲恐龙的残暴和威力,可不知道新来的陌生者是一条恐龙。恐龙Q和“新一类”生活在一起,觉得到底格格不入,终于离开,在路上他遇上一群流浪者,其中有一条小恐龙(是它和一名流浪者所生)正在追蝴蝶,剥松子吃,一条真真正正、标标准准的恐龙,但自己并不知道。恐龙Q觉得这样很好,生活对小恐龙将没有压力,而他自己,他再也不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条恐龙了。

  卡尔维诺的祖先三部曲曾被称为寓言小说,《宇宙奇趣》则被称为童话小说,事实上,《宇宙奇趣》的确比《意大利民间故事集》耐读,也有趣多了。至于把《宇宙奇趣》当作目前一般的科幻小说,就说得太远了,能够把小说和传奇分别开来的读者,当然能够分辨神话和科幻作品,比如:希腊神话是科幻小说吗?天神们可都能在天空中飞行的。很明显的,科幻作品多数写未来的事,而且立足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宇宙奇趣》说的都是开天辟地的宇宙起源,科技么,那时候的地面,连人类还没有出现哩。

  《宇宙奇趣》的书名,除了指明宇宙的内涵外,还包括连环漫画的意思,连环图和单元组合结构小说的确颇有相同之处,比如花生漫画,花生人物是故事的主要角色,每一则故事虽然独立,但人物不变。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多》、《宇宙奇趣》也是这样,只不过表现的媒介不同,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画。卡尔维诺用文字来写小说,也常常移换到图画的领域,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他就用过一面说一面画的手法,《时间与猎人》中也不停叫我们绘画鸟类,到后来,他的《命运交汇的城堡》,就真的出现了他自己配砌的连环图。

  卡尔维诺在《宇宙奇趣》中收集了十二个生物Q的故事,意犹未尽又写了四个,叫做《更多关于生物Q》,和《柏列丝拉》、《时间零》,合为一个短篇小说集,名叫《时间与猎人》(Time and the Hunter),一九六七年出版。《更多关于生物Q》承继《宇宙奇趣》的体系,继续告诉我们宇宙的起源,《柏列丝拉》一共包括三个小说:有丝分裂、成熟分裂及死亡。

  在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中,单细胞生长到成熟期,就会分裂为二,由一个甲细胞分裂为相同的两个生物,这时,我们不能说甲细胞生下乙细胞,而应该说,甲细胞从此死亡,衍生乙、丙两个新细胞,不过,甲虽然死亡,它的种种本质都延伸到乙、丙,因此,甲虽死犹生,新陈代谢,本质不变。《有丝分裂》写的就是这一种死亡,生物Q当时是一个阿米巴,到了长大分裂,就面对死亡,生物Q称这死亡是为爱而死。一般恋人常常高叫为爱而死,但生物不一定死,只有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生物才真正死去,那是痛苦、无可奈何、无法避免的死。

  在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新生命并非承接了父或母单方面的全部染色体,而是父、母双方面的染色体各半,四十六个染色体中,父方占二十三,母方占二十三。所以,一个新的生命诞生,看来是新的,其实都是旧东西。新生命承继了所有父母的本质,而父母又承继祖父母的本质,一个新生命其实只是它的先祖们的再现。《成熟分裂》中的生物Q和他的女朋友柏列丝拉恋爱,但生物Q觉得,这场恋爱,主角根本不是他和他的女朋友,而是他的先祖们和她的先祖们,生物Q和柏列丝拉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他俩只是过去的累积。这方面,包括了内在,也包括了外在。看看柏列丝拉好了,从内在来说,她是先祖们的总和,外在呢,也不是她自己,她身体上的香味、个人的喜好和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她的举止、谈吐、衣饰,不外都是她生活的地方环境使她变成这样子,所以,她不过是社会的一个投影。

  博苏埃在《死亡训诫》中告诉我们:每一样事物召唤我们走向死亡;大自然仿佛猜忌她给了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常常向我们宣称,并提醒我们,她不会永远把一切借给我们,也不会把美好的一切只留在同一的手中;一切必须循环,她会取回,作为其他的用途。伽利略则说:如果人类是永生的,人类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世界,他们会碰上多头的默杜萨[美杜莎],把他们变成石像,变得比现在更完整。但是,一个能够改变、更换的地球,实际上要比一堆大石完整得多。在《死亡》里面,生物Q目击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生物藉死亡而诞生,一个单细胞死亡,分裂成两个,两个单细胞死亡,分裂成四个,死亡愈多,繁殖愈众。除了生物,还有机器,旧的机器死亡,新的机器诞生,而且,机器的诞生还是上千上万的,或者,到了将来,只有机器长存,代替所有的生物。

  《柏列丝拉》三篇小说和卡尔维诺其他的作品有显著的不同,虽然,叙说者仍是生物Q,他仍然告诉我们过往的故事,可是,故事的情节和事件的变化已经减至最低,小说已经不再重视故事的发展而趋向现象的探讨,这种写法,在《时间与猎人》的第三部《时间零》中更为明显。《时间零》由四个小说组成,分别为《时间零》、《追逐》、《夜行司机》及《基度山伯爵》。这一组小说,都是处境小说。先说《夜行司机》。

  一对情人甲、乙因小事在电话中口角,一时气愤,声称分手而挂断。后来,甲反省,漏夜驾车从A城到B城去找乙,以谋和解,整篇小说,是甲在途中的思想。甲去找乙,但不知道这时候的乙会怎样,可能她会独自在家里,可能她一怒之下邀请另一名男朋友丙回家。丙和甲在同一城中居住,因此,甲驾车的时候,丙也在驾车驶往B城,两个人正处于同一方向争先要到达乙家。在甲的心目中,当他到达乙家时,如果丙已经到了,那是最坏的遭遇,不过,如果只有乙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那其实也不是理想。甲想,既然他自己反省了,驾车去找乙,难道乙不会也反省了,驾车来找自己?所以,最理想的结局是乙不在家,正驾了车来找他。于是,在旅途上,他起初怕和丙同方向而行,彼此要竞先,如今,却又害怕乙会驾了车迎面而来,彼此错过。因此,在路上,他既要注意身边的车辆,也要关心迎面而来的车子。到了半路,甲决定先打个电话到乙家去,结果,没有人接听,说明了乙并不在家。这时候,甲想,既然乙不在家,她一定驾了车到B城来找自己了,如果他继续前行,就会扑个空,不如掉转车回家去。于是,他转过方向驶回A城。形势顿时改变了,在旅途上,甲和乙可能正同方向而行,彼此争先抢到目的地,而丙,可能正在迎面而来。车子不停前行,忽然,甲又想到了一件事:既然他可以在半途上打电话,难道乙不会吗?如果乙也打了电话,却发现自己不在家,想到自己一定是去找她了,那么,她也可能决定先回家了,这么一来,甲和乙在路上竟又反方向而行了。因此,甲的感觉就成为:在旅途上,个人与他人如何相遇和沟通,自己根本无能为力。

  一般的小说里面都会有一连串的事件发生,但处境小说不同,只是写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的问题,而且,处境小说的人物也和别的小说不同,比如说,《马可瓦多》,他是一个鲜明的人物,一切事情都由他引起,而且,事情是由于他这个人物,才会发生,如果是别的人,就不会;但处境小说不同,人物是不重要的,可以是A也可以是B、是C,重要的是发生的问题。

  《追逐》写大路上的杀手和被追杀者,他们同时驾车,相距一段路程,杀手是否可以杀死目的物,被追杀者是否可以侥免,得看当时塞车的情况、交通灯的转变、别的车辆在横街上的介入,因此,这也是处境的问题。《基度山伯爵》也是以处境作探讨的重点,一个人能否越狱,对围墙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看法,都会影响他的成功或失败。卡尔维诺的短篇处境小说,由《时间零》带领,慢慢演绎出来。现在就回来讲讲《时间零》。

  一个猎人,在树林中遇见一头狮子,狮子向猎人扑来,猎人向狮子劲射一箭。这是卡尔维诺向我们提供的一个处境,结果当然有两个可能,其一,箭射中狮子,狮子倒地而死;其二,箭没有射中狮子,狮子扑过来,咬死猎人。无论是哪一个结局,结局是不重要的。卡尔维诺要我们注意的是时间。时间是T,狮子跳起、箭在空中,呈现一个绝对的时间,仿佛电影中的一个定格,卡尔维诺称这一特定的时间为时间零:T0。至于箭继续向前飞,射中或射不中狮子,那是时间零以后的事,因为时间已经进入一,成为时间一:T1。再接下去,当然是时间二、时间三……T2、T3……至于狮子还没有跳起来,猎人还没有射箭,那就是时间零以前的事,是时间负一、时间负二等等:T-1、T-2。世界上有无数猎人、箭和狮子的故事,因此,也就有数不尽的时间零,每一个时间零,都是重要的时刻,不过,人们喜欢看见时间一的景象,人们都急于知道结果。

  传统的小说都有时间零的出现,但作者会刻意经营时间零之前的时间负一、负二、负三,并且努力制作时间一。卡尔维诺的处境小说只提供时间零,不花笔墨在之前之后的时间上。从表面上看,这些处境小说好像不像小说,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没有全套的起承转合,但是,卡尔维诺是在带领我们进入小说的新境界,对于那些只要求看有顶有尾、丰富情节的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层面。

  卡尔维诺常常采用一面画一面说故事的方法来叙述,但那时候,他虽然说“我们画一只鸟,或者画一座山”,他还是只用文字表现,直到《命运交汇的城堡》(The Castle of Crossed Destinies),图画才真的出现,成为一册连环图。一般的连环图是一幅幅的图画,然后加上附属的文字,有的没有附属的文字,但有人物在图中对话。卡尔维诺的连环图,先有图画,再配以文字,是一册看图讲故事的书,至于图画,他选择了泰洛纸牌。

  我们现在常常玩的纸牌是扑克牌,有五十二张,泰洛纸牌是古代法国和意大利最通行的游戏卡,也可以用来测字算命,一副纸牌有七十八张,除了一至十的数目牌外,有国王、王后、骑士和侍从,又有杯、硬币、棍和剑,另有愚人和二十一张魔术力量人物。小说的时间是中古,地点是一座城堡,人物是过往的旅人,包括各式各样的人:侯爵、贵妇、骑士、侍从、马夫等等。小说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从各处经过的人到城堡中投宿,第二部分则把城堡移变为客栈。人们到了旅站,吃过饭,没有事情做,就开始玩纸牌游戏了,把纸牌一张一张地摊在桌子上,可以讲一个故事,或者预测一个人的未来。通常,测一次命运只需翻开十七张牌,但如果把三个人的十七张牌都铺在桌上,可以推测的就不止三个人的命运了,因为纸牌展示在桌上组合成群,可以从上至下、下至上,左至右,右至左,用不同的方向来阅读,因此在同一副牌上,可以测说十二个人的命运。由于只是一副纸牌,其中有一些纸牌是上下与左右的纸牌的交汇点,如果A的命运是上下读,B的命运从左右读,中间就有相遇的同一纸牌,所以,AB的命运就在这一处交汇。事实上,从不同地方来的人,不约而同,都到达了城堡,不正是一次命运的交汇么。

  《命运交汇的城堡》写的是不同的人的故事,用纸牌来预测一生。人既然不是孤立的生命,所以就会和别人一生中某些时间交汇,彼此影响。看这部小说得一面看图画一面看文字,一个一个故事,看似独立,实则彼此相连。对于读者来说,故事其实也不是重要的,因为读者自己也可以编出故事来。卡尔维诺就曾指出,一个人走进画廊,看一幅又一幅的画,可以编故事;一个人捡拾到一些破碎的连环图,也可以自己拼凑,编成故事。《命运交汇的城堡》只是卡尔维诺编的故事,对于这本书,我们要注意的反而是作者创作的意念和手法,因为那是一座文字与图画交汇的小说城堡。

  卡尔维诺说,他写了《命运交汇的城堡》和《客店》两篇之后,还打算写一篇《命运交汇的汽车游客旅店》,不过,这则故事他后来没有写,却写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事实上,这也是他的纸牌游戏小说,所不同的是,他手上的纸牌不是印上图画的泰洛卡,而是历代的各种类型小说,比如英国式的侦探故事、日本式的罗曼史、存在主义式的绝望、南美洲式的悚慄故事,等等。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一本探讨读者与作者之间关系的小说,作者方面是众多的纸牌(不同类型的小说),读者呢,卡尔维诺指出两类,一类是比较消极的、被动地注视每篇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另一类则有自己的性格,在每一篇小说中都改变自己的阅读趣味。故事的开端是一个读者买了本小说回家时,读了一阵,发现页码错乱,内容不对,于是他到书店去换,原来这本书订装错误,和另一本小说订在一起了。读者带了另一本小说回家,看了一阵,发现又不对了,结果再去换,就这样不停追索,每一次读者得到的小说都是有开端,到了中间就断了,一连十次都是如此。

  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个读者不断追寻一本小说的下一章呢?这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吸力,事实上,卡尔维诺在《时间零》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作者制造了时间负N、负三,负二、负一,然后呈现时间零的处境,但读者呢,他们追寻时间一的结果。许多人会觉得《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一部奇怪的书,其实,在手法上,那不外是一次纸牌游戏的变调;而内容,则是《时间零》意念的延伸。小说也不像一些人的说法,是一座迷宫,而只是两个读者,通过一副故事纸牌而结识的恋爱故事,只是一部关于阅读小说的小说。

  《命运交汇的城堡》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出现,难免被人批评为虚有形式而没有实质的内容,这样说的人,显然是一枚把卡尔维诺好端端的一个作者炸得支离破碎的土耳其炮弹。一个人的作品是不大适合过分孤立出来看待的,卡尔维诺在《柏列丝拉》里面曾经提过:新的生命仍是先祖们的延续。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座过渡的桥梁。

  有没有实质的内涵,看看从《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过渡抵达的另一岸就可以知道,而“冬夜旅人”的本身,也并非没有实质。一九八三年,卡尔维诺写了《柏洛玛先生》(Mr. Palomar),这是一部和《马可瓦多》相类的组合小说,主角是柏洛马,主题是人和大自然。至于手法方面,卡尔维诺采用他认为久已不再流行的文学风格:描写。把它再发扬光大。卡尔维诺觉得,写小说得细节丰富详尽,很多时候,作者以为已经把一件事物描写得十分详尽了,其实,要描写的细节还有许多,可描写的细节是无穷无尽的。卡尔维诺就在《柏洛玛先生》中继续发展可描写的角度,深入观察呈现。这本书的英译本要在九月才出版,手边没有书,暂时就不能讲什么了。不过,新到的一期《格兰达》选刊了其中的两个短篇,透露了一点眉目。一篇是《乌龟的爱》,一篇是《黑鸟的哨鸣》。

  柏洛玛先生很幸运,夏天的时候,在他生活的地方可以听到许多鸟儿的鸣唱,其中,一对傍晚飞来的黑鸟的叫声最突出。它们的叫声又很特别,仿佛人们在吹口哨,不过却是口哨吹得不到家的人的声音。柏洛玛静静地听黑鸟鸣叫,他们常常是一声鸣唤之后,隔了很久才又响起另一次叫声。柏洛玛不知道是一头鸟鸣叫之后,另一头鸟思索了很久才回答,还是,根本它们不在对话,而是只有一头鸟在自顾自叫鸣。或者,柏洛玛又想:鸣叫之间的沉默,会是重要的沟通主体吗?反而那一声声的鸣叫只是些标点符号?这时候,柏洛玛太太在浇花,她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丈夫说话,柏洛玛觉得,他和妻子的话语其实很像黑鸟,彼此好像相通,又似相隔,许多时候,他们的说话,根本不是为了沟通,而只是发出声音,表示自己的存在。但他们的对话都是互补的。

  人类可以藉文字沟通,那么,如果人类把花在文字上的努力倾注在哨声上,也可以和大自然、和鸟沟通吗?柏洛玛于是模仿黑鸟的哨鸣,叫了一声。经过一阵沉默,仿佛这讯息必须经过小心检验。结果,黑鸟的哨鸣响起来了,但柏洛玛并不知道这是不是黑鸟对他的回答,黑鸟的哨鸣可能和人根本不同,一切都没有发生,黑鸟只是继续他们自己的鸣叫。于是,人和黑鸟继续哨鸣,相询而疑惑。

  柏洛玛对乌龟交配的情形的确感到无法想象,他冷冷地仔细观察了它们好一阵,觉得它们仿佛是两头机械乌龟,由电子控制了而在交配。爱变成了什么?该是柔肌的地方却是那么坚硬的外壳。但人类的爱又是什么呢?难道不也是一次躯体的运作,只不过比较复杂?复杂,是因为人体内有收发机,延伸了亿万的线路,收发讯息;人体内又有计算机,计算过感觉、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类的爱是那么复杂,因为记忆系统要收集来自每一个皮肤细胞、每一分子器官组织的讯息,把它们整理、扩展,混合了由视觉传导,因想象引起的冲动。但乌龟呢,体内的结构简单多了,在感觉迟钝的外罩里面,可能由于感觉器官的刺激贫乏,驱使它们进入集中、紧凑的精神生活,引领它们内在的晶明觉醒。乌龟的爱。可能就遵循了绝对的灵性法则,而人类,反而成为那个复杂的机器的囚徒。

  《柏洛玛先生》是卡尔维诺的第十三本英译小说,柏洛玛,是一个人的名字,柏洛玛本身的意思,会是鸽子吗?如果是,那么,最后飞来的不是乌鸦,而是鸽子。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